-
Rag1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Rag1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淋巴细胞对天然免疫细胞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Rag1基因敲除小鼠、Rag2/I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各10只,每种小鼠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假手术组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每组5只小鼠,通过采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内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免疫系统缺陷小鼠,即Rag1基因敲除小鼠和Rag2/I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及肝脏内细胞亚群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比较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肝脏内浸润的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发现肝脏缺血再灌注后CD4+T细胞、DNT细胞、NK细胞、NKT细胞、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Rag1基因敲除小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与正常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从(1 776.25±219.37) U/L下降至(932.33±58.77) U/L(P =0.003,t =7.350),肝脏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坏死区域明显减少.Rag2/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假手术组依然明显升高,但库普弗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与Rag1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血清谷丙转氨酶进一步降低,从(932.33±58.77) U/L降至(309.00±163.53) U/L(P=0.002,t=6.182).结论 Ragl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较C57 BL/6小鼠轻,T细胞和NK细胞均促进肝脏损伤.其中,T细胞对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募集的影响不大,而对NK细胞的肝脏浸润起到了促进作用;NK细胞可影响库普弗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募集,而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甚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rTV)在免疫缺陷型Rag2基因敲除(Rag2-/-)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为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应用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rTV分别以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和野生型SD大鼠,以背部皮下注射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利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痘苗病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病毒载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动物Rag2-/-大鼠和SD大鼠感染rTV后的生物分布特点及rTV以不同途径感染Rag2-/-大鼠后的生物分布特点,并对感染过rTV的所有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比较分析不同分组大鼠感染rTV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SD大鼠相比,rTV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的生物分布范围更广;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中,rTV尾静脉注射感染途径的效果要强于皮下注射的感染途径;rTV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Rag2-/-大鼠的心、睾丸和后爪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SD大鼠(P<0.001)和皮下注射途径感染Rag2-/-大鼠(P<0.001);与SD大鼠和皮下感染途径相比,通过尾静脉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的组织病理变化较明显,且均无由rTV引起的病理性损伤.结论 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体内表现出较广的组织分布、较高的表达水平及非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变化,为其作为免疫缺陷类型患者的载体疫苗的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