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品系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该研究旨在建立家蝇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基线,为我国家蝇抗药性系统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点滴法测定本实验室常年饲养的家蝇敏感品系对4大类共6种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残杀威、呋虫胺)的敏感性,同时收集历史文献中的数据,以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95%置信区间(95%CI)是否重叠来判断敏感性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方法建立家蝇对这6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结果 供试的6种杀虫剂对家蝇的敏感基线依次为:溴氰菊酯(LD50=0.002236 μg/♀,y=13.76+5.19x)、高效氯氰菊酯(LD50= 0.003692 μg/♀,y=9.34+3.84x)、氯菊酯(LD50=0.007152 μg/♀,y=10.03+4.67x)、敌敌畏(LD50=0.07420 μg/♀,y=5.02+4.44x)、残杀威(LD50=0.4159 μg/♀,y=0.93+2.43x)、呋虫胺(LD50=0.1036 μg/♀,y=6.31+6.41x).结论 测定了实验室敏感品系家蝇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水平,建立了敏感基线,为我国家蝇抗药性监测和抗性水平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LC20呋虫胺长期暴露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研究亚致死浓度(LC20)呋虫胺长期暴露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科学利用呋虫胺防治麦长管蚜及延缓对其抗性发展和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呋虫胺对麦长管蚜3龄若蚜的LC20,并利用LC20浓度呋虫胺对麦长管蚜进行15代长期暴露;采用试管幼苗饲养,测定麦长管蚜对呋虫胺的抗性倍数,记录连续2代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繁殖和存活率,并测定F0代成蚜体长、体宽和体重;运用特定种群生命表及DPS软件分析各世代低抗品系与敏感品系之间体长、体宽、体重、存活率、成蚜寿命和产蚜量的差异.[结果]利用LC20浓度呋虫胺长期处理麦长管蚜15代后,其对呋虫胺达到低水平抗性(6.54倍);与敏感品系比较,F0 代低抗品系2,3和4龄若蚜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成蚜体长、体宽和体重显著增加,但每成蚜产蚜量、成蚜寿命都显著减少或缩短,其子代(F1代)成蚜存活率和每成蚜产蚜量明显降低,成蚜寿命也显著缩短,2龄若蚜历期及若蚜历期显著缩短;种群生命表参数中F0 及F1 代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显著降低,而种群加倍时间(DT)及F1代平均世代历期(T)显著延长.[结论]LC20浓度呋虫胺长期暴露能增加麦长管蚜的抗药性,刺激F0 代成蚜个体体型变大,同时对F0及F,代麦长管蚜的寿命及繁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药效.方法 参照国标GB/T 13917-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研究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药效.结果 40%呋虫胺可溶粒剂160 mg ai/m2对德国小蠊滞留喷洒药效较好,72 h死亡率均达到70%以上.0.5%呋虫胺胶饵对德国小蠊室内药效LT50是0.6d,第11天死亡率为100%;对德国小蠊模拟现场试验LT50是0.5d,第5天死亡率为100%.结论 呋虫胺对德国小蠊具有触杀和胃毒活性,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科学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采自广东省广州、南雄、雷州、连州、海丰、怀集和大埔等7个地方田间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呋虫胺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广东地区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LC50值为2.3187-7.1489mg /L,抗性倍数分别为4.93-15.21倍,南雄地区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广州、海丰和雷州等3个地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大埔、连州和怀集等3个地方褐飞虱已对烯啶虫胺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广东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呋虫胺的敏感性LC50值为3.6696-11.8093 mg/L,抗性倍数为26.21-84.35倍,表明广东省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呋虫胺均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建议在防治褐飞虱时,对于低水平抗性的烯啶虫胺应轮用、混用,对中等水平抗性的呋虫胺应限制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