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清浆水"考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清浆水"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393 条,为枳实栀子豉汤的煎方用水,该方主要治疗大病初愈后,正气未复,余热未尽之劳复.浆水为熟粮食在容器内发酵而成,所用液体、粮食种类、发酵时间不同,所得到的浆水味道不同,用途也不同.大多医家认为浆水味甘酸,有开胃消食、调中引气、止呕、解渴和利小便的作用.张仲景煮方用水有"清浆水""浆水""醋浆水",此三种浆水制作方法类似,但发酵时间不同,越久越酸,枳实栀子豉汤方中之"清浆水"应为发酵程度较轻的浆水,发酵时间小于两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伤寒论》方剂用水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伤寒论》在方药煎服法中选择特定水饮为溶媒,如甘澜水、潦水、清浆水,通过对有关文理、医理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深入研究和历史文献考证,认为甘澜水乃以杓扬万遍的水,潦水为新降之雨水,清浆水是以粮食与水混合并使之微微发酵变酸而成的饮品,这些溶媒对方剂的整体效果起到了增强和补充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伤寒杂病论》之水性论张仲景时空用药观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对比《伤寒杂病论》中潦水、甘澜水、清浆水、麻沸汤、井花水、泉水在水性及功用方面的异同,阐述随着地域、时空的变化,水性的寒热温凉、动静顺逆、质地轻重、气味厚薄及功用各不相同,体现了张仲景"性随时移,性从地变"的时空用药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性味成方"探讨经方用水之意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性味即四气五味,是药物的固有属性.《黄帝内经》十三方的配伍规律初步形成了"性味成方"的理论内涵,张仲景以"性味成方"为理论基础,组成了其所有经典方剂.此理论不仅体现在药物的配伍方面,还体现在煎煮用水方面.仲景所用特殊煎煮用水包括:枳实栀子豉汤之清浆水、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之甘澜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潦水以及风引汤之井花水.此四水者,除清浆水酸凉之外,其余性味俱为甘平.药物煎煮用水的选择体现了张仲景对"性味成方"理论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