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订阅2024年《中华护理杂志》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术期刊.本刊始终坚持以服务护理学科发展为本,以加强期刊内容质量建设为先,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期刊引证指标综合评价总分连年位列我国护理学类期刊第1名,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INAHL》《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2023年),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22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2中国精品期刊",2023年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调查医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使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在医学实验中得以真正地体现。方法:本研究针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情况、动物实验是否道德和如何看待动物伦理与实验教学问题,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认知情况等3个方面,制定了含25条问题的“基础机能实验中心动物实验问卷调查表”。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湖北医药学院2017级留学生(五年制)、2017级五年制本科生和2018级护理(四年制)学生及教师、科研人员及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调查表回收率为98.04%(2 451/2 500)。其中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教师及科研人员实验动物伦理观清晰明了,但学生中普遍存在伦理观滞后现象。有16.24%(398/2 451)的学生未接受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和培训,29.46%(722/2 451)的不清楚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7.14%(175/2 451)的认为动物实验不道德。对动物福利及伦理知识的认知情况模糊占比29.54%(724/2 451)。不熟悉操作步骤的占25.91%(635/2 451)。操作失误导致动物额外受伤中,无所谓的占9.38%(230/2 451);动物大出血后如何处理中,选择放弃实验的占7.83%(192/2 451),及时止血并输液后继续实验仅占5.43%(133/2 451),而是否做与本次实验无关操作的占9.26%(227/2 451)。在实验结束后采用放血处死动物的占2.28%(56/2 451)、只有5.51%(135/2 451)的学生选择过量麻醉安乐死,且仍有1.96%(48/2 451)选择颈椎脱臼、暴力处死。对动物尸体时选择缅怀2 min的仅占15.79%(387/2 451)。仅有32.56%(798/2 451)的被调查者了解虚拟仿真实验,34.92%(856/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或实验教学录像代替现有活体动物实验,77.56%(1 901/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结论:加强学生实验动物伦理观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使“3R”原则和动物福利得以真正落实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年9月以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流感疫苗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60岁的老年人;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⑤孕妇;⑥6~59月龄儿童;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对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五化"积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心理弹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护理行为规范化、护理流程持续化、护理管理专科化、时间管理节点化、心理护理人文化("五化")积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心理弹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急救的172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2018年4~9月收治的85例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五化"积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心理弹性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就诊至疾病确诊时间、起病至抢救时间、抢救治疗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获得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疗效率97.70%(85/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1%(76/85);出院当天,两组中文版心理弹性评估量表(CD-RISC)各项评分与治疗后1 d明显增加,观察组CD-RISC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60%(4/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2%(1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五化"积极护理可以提高AMI患者急救效率与疗效,并改善心理弹性,减少并发症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老年综合评估工具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建立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模式,因此,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老年综合评估(CGA)作为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本文主要对CGA的基本概念及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在持续,今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肺炎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2018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1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感防控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2-2023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2-2023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提供接种服务。≥18岁的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18岁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居家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对于IIV,6月龄至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1-2022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LAIV,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年和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疫苗产品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9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0—2021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份;第五,更新了2020—2021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1) 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3)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流行季节怀孕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以下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19—2020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三二连读"近视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近视与非近视"三二连读"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市"三二连读"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1 633名近视学生作为研究组,360名非近视学生作为对照组.同时从中分层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结构式访谈.结果 "三二连读"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为积极,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32.41%,其中阳性症状出现概率最高的前3项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症状.与中学生综合样本比较,一~三年级中职阶段学生躯体化、恐怖因子得分显著偏高(t=4.624~6.375,P<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因子得分显著偏低(t=-8.778~-3.021,P<0.01).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四、五年级高职阶段学生SCL-90量表总分和10个因子得分均显著偏高(t=3.838~16.105,P<0.01)."三二连读"近视医学生SCL-90量表总分呈阳性,其总分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等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近视医学生(t=36.283~54.157,P<0.01);女生SCL-90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t=-4.041~-2.320,P<0.05);除了强迫症状、偏执和精神病性之外,护理专业学生SCL-90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视光技术专业学生SCL-90量表总分和所有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专业(F=3.979~5.253,P<0.05);不同年级和生源地近视学生SCL-90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近视及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影响感到焦虑和恐惧.结论 "三二连读"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为积极,但其中近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欢迎订阅2024年《中华护理杂志》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术期刊.本刊始终坚持以服务护理学科发展为本,以加强期刊内容质量建设为先,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期刊引证指标综合评价总分连年位列我国护理学类期刊第1名,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INAHL》《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2023年),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22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2中国精品期刊",2023年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欢迎订阅2024年《中华护理杂志》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术期刊.本刊始终坚持以服务护理学科发展为本,以加强期刊内容质量建设为先,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期刊引证指标综合评价总分连年位列我国护理学类期刊第1名,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INAHL》《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2023年),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22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2中国精品期刊",2023年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