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医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使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在医学实验中得以真正地体现。方法:本研究针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情况、动物实验是否道德和如何看待动物伦理与实验教学问题,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认知情况等3个方面,制定了含25条问题的“基础机能实验中心动物实验问卷调查表”。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湖北医药学院2017级留学生(五年制)、2017级五年制本科生和2018级护理(四年制)学生及教师、科研人员及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调查表回收率为98.04%(2 451/2 500)。其中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教师及科研人员实验动物伦理观清晰明了,但学生中普遍存在伦理观滞后现象。有16.24%(398/2 451)的学生未接受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和培训,29.46%(722/2 451)的不清楚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7.14%(175/2 451)的认为动物实验不道德。对动物福利及伦理知识的认知情况模糊占比29.54%(724/2 451)。不熟悉操作步骤的占25.91%(635/2 451)。操作失误导致动物额外受伤中,无所谓的占9.38%(230/2 451);动物大出血后如何处理中,选择放弃实验的占7.83%(192/2 451),及时止血并输液后继续实验仅占5.43%(133/2 451),而是否做与本次实验无关操作的占9.26%(227/2 451)。在实验结束后采用放血处死动物的占2.28%(56/2 451)、只有5.51%(135/2 451)的学生选择过量麻醉安乐死,且仍有1.96%(48/2 451)选择颈椎脱臼、暴力处死。对动物尸体时选择缅怀2 min的仅占15.79%(387/2 451)。仅有32.56%(798/2 451)的被调查者了解虚拟仿真实验,34.92%(856/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或实验教学录像代替现有活体动物实验,77.56%(1 901/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结论:加强学生实验动物伦理观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使“3R”原则和动物福利得以真正落实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并分析各因素与KAP的相关性。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通过整群抽样法抽取318例DR患者,对其一般情况和KAP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KAP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结果:315例DR患者的KAP总分值为(19.26±5.77)分,DR防治知识得分为(9.37±4.08)分,准确率43.81%。DR患者获取知识最常见途径是"手机/微信/其他网络渠道",其次是"患者交流";DR患者最希望获取知识途径是"医生/护士的健康讲座",最希望获得与DR有关的服务是"免费血糖及眼底检查"。DR态度得分为(4.61±1.33)分;"血糖监测及控制对DR很重要,所有患者都要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回答肯定率最高,为86.03%;"愿意进接受心理指导"回答肯定率最低,为19.68%。DR行为得分为(5.28±1.96)分;"出现视力问题寻找家人、朋友或专业医务人员帮忙"回答肯定率最高,为89.52%;"在假日、生日或外出时能遵守糖尿病饮食原则"回答肯定率最低,为34.2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与KAP总分呈正相关( r=0.510, P=0.032),文化程度( r=0.171, P=0.011)与DR防治知识,家庭平均月收入( r=0.922, P=0.021)、有无并发症( r=0.671, P=0.027)与DR态度,居住方式( r=0.381, P=0.013)、家庭平均月收入( r=0.884, P=0.024)与DR行为均呈正相关。 结论:DR患者KAP水平整体偏低,医务人员对DR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KAP与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并发症、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方式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应从多方面提高DR患者的KAP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8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1例,女70例;年龄12~86岁[(55.1±12.9)岁]。121例(31.8%)并发神经源性休克。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267例)和测试集(114例)。根据是否并发神经源性休克,将训练集267例分为非神经源性休克组(186例)和神经源性休克组(8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训练集神经源性休克组与非神经源性休克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回归方程。利用R软件绘制基于回归方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神经源性休克组与非神经源性休克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气管插管、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髓内病变长度(IMLL)、脊髓受压最大程度(MSCC)、信号强度分级(ISI)及最高损伤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IA分级(C级∶A级: OR=0.13,95% CI 0.03,0.59, P<0.01;D级∶A级: OR=0.04,95% CI 0.01,0.28, P<0.01)、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 OR=0.75,95% CI 0.65,0.86, P<0.01)、IMLL( OR=2.71,95% CI 1.68,4.38, P<0.01)、ISI(2级∶0级: OR=5.62,95% CI 1.07,29.48, P<0.05)及最高损伤节段( OR=0.49,95% CI 0.29,0.83, P<0.01)是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的预测因子。依据上述5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Logit[ P/(1- P)]=10.99-1.06דASIA分级”-0.29ד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1.04דIMLL”+0.89דISI”-0.74ד最高损伤节段”。在基于此方程建立的预测模型中,训练集AUC为0.97(95% CI 0.97,0.99),测试集AUC为0.95(95% CI 0.91,0.99)。在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校准曲线中,预测曲线和参考曲线均大致重叠,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3和0.050。DCA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阈值概率分别在0%~97%、0%~100%区间时,患者的净获益>0。 结论:基于ASIA分级、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IMLL、ISI和最高损伤节段构建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休克预测模型,展示出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实验动物全身麻醉和镇痛的规范和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性别平权、种族平权和宗教平权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随着人权概念深入人心,是否应该实现人与动物的平权也逐渐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渐渐意识到,虽然因智力和复杂性的差异,不同物种存在高低之分,但仍应重视不同种类动物的权利 [1]。对于动物权利的重视也体现在动物实验伦理方面。首先,实验方案需要申请大学或医院动物实验研究委员会批准。其次,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遵循3R原则(Replacement,Reduction and Refinement),即"替代、减少和优化" [2]。"替代"指以低级动物、小动物或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替代进行实验研究;"减少"指减少实验次数和使用的动物数量;"优化"指优化研究方案,尽量减少实验对动物造成的疼痛与不适。再次,动物研究还需要科学严谨的报告方式撰写论文发表。目前,国际遵循ARRIVE(Animal Research:Reporting of In Vivo Experiments)指南 [3]。ARRIVE指南最早在2010年提出,2020年进行完善,推出ARRIVE 2.0。核心内容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转化治疗后行海德堡三角清扫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转化治疗后行海德堡三角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接受转化治疗的103例LAPC患者资料,将其中26例(25.2%)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9±7)岁(范围:49~74岁)。治疗前CA19-9[ M(IQR)]为248.8(391.6)U/ml(范围:0~1 428 U/ml),癌胚抗原为4.1(3.8)μg/L(范围:1.4~13.4 μg/L)。转化治疗方案包括mFOLFIRINOX方案(6例,23.1%)、GnP方案(14例,53.8%)、mFOLFIRINOX+GnP 方案(6例,23.1%)。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6月或患者死亡、失访。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 结果:转化治疗后疗效评估,血清CA19-9下降92.3(40.1)%(范围:2.1%~97.7%)。疾病稳定13例(50.0%),部分缓解11例(42.3%),完全缓解2例(7.7%)。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46.2%)、胰体尾切除术(12例,46.2%)、全胰切除术(2例,7.7%)。遵循标准化病理流程和“1 mm原则”,R0切除率为61.5%(16/26),R1(1 mm)切除率为38.5%(10/26)。各切缘R1(1 mm)切除率如下:前切缘23.1%(6/26),后切缘19.2%(5/26),断端切缘12.5%(3/24),门静脉沟切缘2/14,钩突切缘1/12。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7.7%(15/26),其中B、C级胰瘘发生率为25.0%(6/24),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 23.1%(6/26),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26),术后出血发生率为7.7%(2/26),乳糜瘘发生率为7.7%(2/26),胆瘘发生率为3.8%(1/26)。围手术期(术后90 d内)无二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第32天因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余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24)个月(范围:8~42个月)。随访期间,8例(32.0%)患者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7例(68.0%)存活,包括无瘤生存11例、远处转移5例、局部复发1例。开始转化治疗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8%、58.9%,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7%、57.8%。结论:LAPC转化治疗后行联合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切除术的R0切除率较高,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可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大规模、多中心和多形式的临床研究开展,而如何高效整合利用临床研究数据资源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模型,设计"S-C-V-C-R-A"数据管理平台框架,确定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可控(controllable)、可见(visible)、可信(credible)、可靠(reliable)、可得(available)6项数据管理原则,通过解决数据聚合、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共享3项关键技术,搭建一体化临床科研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管理计划标准化、获取可控、处理可见、分析可信、存储可靠、发布与共享可得,解决了数据质量差、利用效率低、安全性低、共享难的问题。截至2023年7月,该平台已聚合487 096例老年临床病例数据,开展10余项科研项目,支撑200余家协同创新网络单位,建设4个老年特色人群队列。该平台实现了数据管理计划、获取、处理、分析、保存、发布与共享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提升了科研效率,促进了协同研究和数据共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Chiari畸形Ⅰ型患儿脊髓的萎缩样改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青少年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CMI)患儿与健康青少年脊髓形态的差异,探讨脊髓空洞对CMI患儿脊髓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诊断为CMI的292例患儿病历资料,其中不伴脊髓空洞的15例CMI患儿纳入CM组;余下277例中274例患儿脊髓空洞上缘低于C 3-4椎间盘平面,按照最佳匹配原则选择年龄与CM组最为相近(±18个月)伴脊髓空洞的CMI患儿,按照1∶2比例将30例患儿纳入CMS组;再以同样方式选取30名健康青少年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在MRI测量所有纳入对象C 2水平脊髓前后径、C 2水平椎管前后径、中脑-桥脑交界处前后径、小脑扁桃体顶端至枕骨大孔的距离和脊髓空洞的最大直径。所有影像学参数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测量2次后取首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纳入统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检验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信度。三组间影像学参数及年龄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SNK- q检验,三组间性别分布比较采用 χ2检验,CM组及CMS组中影像学参数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 ICC为0.91~0.95,表明测量可靠性"极好"。三组纳入对象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组和CMS组患儿C 2水平脊髓前后径相似( P=0.254),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01)。CMS组患儿的C 2水平椎管前后径明显大于CM组( P=0.003)和健康对照组( P<0.001),而CM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16)。CMS组患儿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明显低于CM组( P<0.001)和健康对照组( P<0.001)。CM组与CMS组小脑扁桃体顶端至枕骨大孔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48)。CMS组C 2水平脊髓前后径与C 2水平椎管前后径呈明显正相关( r=0.906, P<0.001),而小脑扁桃体顶端至枕骨大孔的距离、空洞最大处前后径、空洞最大处脊髓前后径、空洞最大处椎管前后径或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与C 2水平椎管前后径无相关性。CMS组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与其他影像学参数无相关性(均 P>0.05)。CM组C 2水平脊髓前后径与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呈显著正相关( r=0.703, P=0.005)。健康对照组C 2水平脊髓前后径与C 2水平椎管前后径、中脑-脑桥交界处前后径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与健康青少年相比,CMI患儿颈髓、中脑-脑桥连接处及C 2水平脊髓有明显萎缩性改变;伴脊髓空洞的CMI患儿存在更加明显的中脑-桥脑连接处萎缩性改变和椎管扩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试剂用于临床感染筛查的多中心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开展一项真实世界的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旨在全面考评3种商品化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试剂的性能,为其用于HCV感染筛查提供数据支持,并为进一步提高试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供思路。方法:使用商品化HCV血清转换盘,以及来自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常规传染病检测血清等不同类型的样本,评估3种HCV抗原试剂(Architect、Laibo和ChemClin)的最低检测限(LOD)、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并研究影响这些性能指标的因素。结果:3种抗原试剂检测HCV感染的窗口期等于或稍长于RNA试剂的窗口期,但均短于抗体试剂的窗口期;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核心抗原浓度与RNA水平相关( r=0.90, P<0.01)。1b型是我国最常见的基因型,Architect、Laibo和ChemClin抗原试剂的LOD分别相当于531、3 698和4 624 IU/ml的HCV RNA。纳入本研究的临床初治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水平呈偏态分布,≥95%患者病毒载量高于6 166 IU/ml,因此3种HCV抗原试剂仍保持较高的诊断敏感度(94.33%~99.40%)。在54例感染HCV的免疫虚损患者(白血病患者)中,9%(5/54)感染者抗体为阴性,核心抗原则可检出全部感染者。3种抗原试剂的LOD均受HCV基因3型(尤其是3b亚型)毒株核心区氨基酸多态性的影响,Laibo和ChemClin 2种抗原试剂受血清中HCV抗体的影响,检测敏感度低。HCV抗原试剂诊断丙型肝炎的特异度为99.94%~99.98%,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和其他不明干扰物可导致少量低值、“假阳性”抗原结果。 结论:3种HCV核心抗原试剂用于感染筛查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适用于免疫虚损群体HCV感染的筛查,但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提升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R语言对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的常用耳穴及选穴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 收集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26日.应用Excel 2003建立耳穴处方数据库,利用R 4.3.2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7篇,涉及37种耳穴,总使用频次为553次,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耳穴贴压;总刺激量以1~4周为主,单日刺激频数多集中在1~3次,单次刺激时长不超过5 min;关联分析形成以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肝为基础的核心耳穴组合;聚类分析发现5类有效聚类组合.结论 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以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为治疗原则,取穴从"脏腑病机辨证论治"和"耳-脑-脏腑"入手,建议以"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肝"作为核心耳穴组方,配合辨证取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叶天士辛润通络法方剂构成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辛润通络法相关医案的分析,提炼辛润通络法的核心构成因子,归纳此治法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遴选《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辛润通络法的医案,建立辛润通络法医案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对遴选医案的药物结构进行因子分析,用R4.2.1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高频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三焦归属进行统计并绘制可视化图谱;使用CytoSpace 5.8软件构建辛润通络-病名-证型网络可视化表达.结果:纳入医案220则,发现辛润通络法共涉药物177味,大于10次的高频用药39味,其中以当归、桃仁应用频数最高,分别为97与90次.选取出现频数大于4次的病名、病证形成病名-证型可视化网络.降维分析后提取出12个有效公因子,对12个公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得到3个方剂构成因子.药物以性温,味平、辛、甘,归脾、肝、肾经,归属中焦、下焦为主.结论:辛润通络法多选用药性温平,药味辛甘的药物,体现"味辛体润"的基本原则;在药物归经和三焦分属上多选用归脾、肝、肾经,归中、下二焦的药物;在体现"味辛体润"的基本原则上,叶天士多考虑升举奇阳与和少阳木火的兼复病因;在润燥养阴的配伍组成上,除应用子仁类养阴润燥外,叶天士还应用石斛清补法与营卫生会之理从阴阳互根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