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草茎、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孔雀草Tagetes patula是菊科Asteraceae植物,近代研究发现花中含有大量叶黄素具有抗氧化活性,根中得到的噻吩类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得的柠檬酸、苹果酸具有降压活性,该文旨在研究其茎、叶化学成分,揭示其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95%乙醇,减压回收溶剂得浓缩物,将浓缩物溶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开放ODS柱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葡萄糖苷(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万寿菊素(4),β-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7),1-β-D-吡喃葡萄糖苷-2,6-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酚(8).结论:化合物1,2,3,7,8为首次从孔雀草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首次从万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综合开发及寻找天然植物性抗炎、抗氧化活性成分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东方百合‘演员’DX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东方百合‘演员’花瓣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百合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DXS的cDNA全长,命名为LeDXS(GenBank登录号为MF576067).序列分析表明,LeDXS基因cDNA序列全长2 47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包含2 142 bp,编码71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大小约为76.3 kD,等电点为6.65,化学式为C3370H5374N942O1016S3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eDXS与猕猴桃和万寿菊DXS聚为一类,属于Ⅰ型DXS,是功能较保守的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表明,LeDXS基因在不同品种百合花瓣中均有表达,且浓香型百合DXS基因表达量比淡香型和无香型百合高.该研究结果为百合DXS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百合花香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万寿菊根中一个新的双取代丁二酸酯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等技术从万寿菊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基-甲基-丁二酸酯(1)、5,7,3'-三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2)、丁香酸(3)、5,7,4'-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4)、万寿菊素-4'-甲氧基-7-O-β-D-葡萄糖苷(5)、万寿菊苷(6)、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7)、2,2'-二联噻吩-5-醇(8)和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天然来源分离得到,化合物2、4、S、9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测定比较不同化合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活性及毒力,测得化合物1~8对大豆胞囊线虫均具有毒杀作用,化合物3和7的ED50均为0.008 μg· mL-1,表现出更强的毒杀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方法:运用中压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使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草木樨苷(1)、对羟基苯甲酸(2)、反式邻羟基肉桂酸(3)、万寿菊素(4)、咖啡酸(5)、芥子醛(6)、对羟基苯甲酸乙酯(7)、黑麦草内酯(8)、圣草酚(9).MTT筛选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0 μg/mL浓度对HepG2的抑制率均小于45%,化合物5、6对胃癌细胞株7901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2.5%、62.6%,其余化合物的抑制率均小于21%.结论:其中,化合物7、8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对胃癌细胞株7901有一定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通量测序分析胡萝卜连作与轮作土壤细菌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揭示胡萝卜连作与轮作模式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探究两种耕作模式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PE250测序平台的双末端测序(Paired-End)法对4组土样的16S rRNA V4区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显示,4个样本共获得196 220条有效序列,相同测序深度(28 890条)下,RM.F(胡萝卜-万寿菊轮作根际土壤)样品中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RM.R(胡萝卜连作根际土壤)样品.RM.F样品中的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及芽孢杆菌纲(Bacilli).RM.R样品中的优势菌纲是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OTUs比对结果显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Parabacteroides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RM.R样品中显著增高.而在RM.F中,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节杆菌属(Arthrob 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杆菌属(Bacillus)等具有较高丰度.主成分分析显示,RM.R、RM.F、NRM.R、NRM.F 4组样本能被较好的区分开,表明胡萝卜连作和胡萝卜、-万寿菊轮作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综上研究结果,胡萝卜连作会使根际土壤菌群多样性下降,使菌群结构退化,导致根际微生态失衡,从而引发连作病害.这一结果为通过调节土壤微生态来提高作物质量及产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综合应用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HW-40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干燥地上部分水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vitexnegheteroin M(1)、sibricose A5 (2)、securoside A(3)、citrusin D(4)、annphenone (5)、E-melilotoside (6)、马栗树皮素(7)、东莨菪素苷(8)、刺五加苷B1 (9)、猫眼草酚苷D(10)、万寿菊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2)、芦丁(13)、芹菜素-6,8-二葡萄糖碳苷(14)、异夏佛塔苷(15),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显示化合物1,2,8,10~15对LPS诱导小鼠巨噬RAW264.7细胞中PGE2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外来中药万寿菊花的中药药性再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为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目前,在我国有大规模种植,万寿菊花主要用于提取叶黄素,以其提取物与中药配伍开发的产品畅销全球.中药药性是指导中药合理应用的理论基础,其源于临床实践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万寿菊属于外来中药,虽然已有药性和应用的记载,但当前在我国暂无药材标准,经分析发现对其中药药性的研究不完善,药性记载与目前应用不完全相符.本研究通过对外来中药万寿菊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借鉴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的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通过对万寿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传统中医药理论角度对外来中药万寿菊花的药性进行再探索,补充和更新完善万寿菊的中药药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药性理论,以期为其合理推广应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