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400例,分为中药组(372例)和非中药组(28例),非中药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非中药组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法中药汤剂治疗,手术前后均每天服用2次,每次200 mL.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运用数据挖掘总结中药组处方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处方作用靶点.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非中药组(P<0.05),心绞痛症状疗效优于非中药组(P<0.05).数据挖掘共筛选出调脾护心法医案372例,核心药物83味,药性以温热为主,温性药物最多,药味酸、苦、甘为主,共占73.40%;聚类分析发现以"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为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分析: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核心中药成分185个;对19个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发现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胞质部分、细胞外围、质膜、内膜系统等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与酶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密切联系;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与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定位调控等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发现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调脾护心法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处方核心药物是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MAPK、IL-17、TNF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pulmonary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P-EMC)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EMC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P-EMC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41~71岁,中位年龄64岁。肿瘤位于中央气管支气管,3例为腔内息肉型,1例为管壁全层浸润型,最大径13~48 mm。肿瘤由导管上皮及肌上皮2类细胞构成,组织学特征为外层胞质透亮或梭形的肌上皮细胞围绕内层导管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管状结构,2类细胞均可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导管上皮成分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19等;肌上皮成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p63等。二代测序检测发现3例有HRAS和PIK3CA基因突变。随访5~19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P-EMC大体多为腔内息肉型,双层管状结构是其特征性组织学特点,联合应用SMA、Calponin、p63肌上皮标志物有助于显示双层结构,HRAS基因突变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电油中毒致化学性肺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白电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己烷"等低碳烷烃类有机成分,中毒多见于长期吸入致神经系统损伤,因误服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少见。本文对收治的1例误服白电油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白电油中毒致化学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原发滑膜肉瘤1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原发滑膜肉瘤(primary synovial sarcoma of the lung,PS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21年4月诊断的12例PSSL,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参数,在原有基础上加做SS18-SSX融合抗体、H3K27Me3、SOX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评估其对PSS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2例患者诊断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50岁);男性7例,女性5例;左肺2例,右肺10例;6例手术患者获得病理分期数据,其中5例局限于肺组织内(T1),1例累及纵隔(T3),2例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N1),均无远处转移。镜下观察11例呈单相梭形细胞型,1例为双相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表现为内衬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的腺样结构及筛孔样结构,活检标本在诊断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8例(8/12)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11例(11/12)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8例(8/12)表达TLE1,2例(2/12)表达S-100蛋白,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bcl-2及波形蛋白,所有病例均不表达SOX10及CD34,Ki-67阳性指数均位于15%~30%之间,SS18-SSX融合抗体在12例PSSL中均弥漫强阳性表达。8例(8/12)部分或弥漫表达SOX2,且在上皮样成分中强表达,3例(3/12)H3K27Me3表达缺失。12例标本均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确认存在SS18基因断裂。在治疗方面,6例行手术加术后化疗,6例行单纯性化疗。其中10例获得随访数据,随访时间9~1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5例存活,5例在2年内死于该疾病。结论:PSSL罕见,形态学谱系较宽,明确诊断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手段,与目前常用的免疫标记相比,SS18-SSX融合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对PSSL具有更好的灵敏度,有望取代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或二代测序成为诊断PSSL的替代性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干姜的性效、炮制历史沿革及成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姜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干姜为生姜的炮制加工品,具有广泛的作用特点,历代本草对干姜的"温热"药性、功效及炮制方法记载存在差异.现代学者采用了 GC-MS、LC-MS等分析技术揭示干姜的化学成分,主要以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黄酮类为主.同时,干姜具有神经调节、心肌细胞保护、抗胃溃疡、抗肝损伤、抑菌、抗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大量古籍及现代文献资料,该文主要从干姜的性效、炮制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将古籍所载性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古为今用,为干姜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高效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的人参根茎和主根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人参根茎(芦头)、主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检视其化学成分整体一致性,为人参是否去芦头炮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比较人参不同部位样品的色谱一致性;运用HPLC测定人参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对照品进行共有峰鉴定及相似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HPTLC图谱中,人参芦头、主根及全参特征图谱相似,并且有较清晰的共有条斑7~9个。HPLC指纹图谱显示,人参芦头、主根及全参的色谱图有13个共有峰,鉴定了6个峰,包括7个人参皂苷,分别为人参皂苷Rg1&Re(混合峰)、Rf、Rb1、Rc、Ro、Rd;各样品相似度范围为0.842~0.993;各峰面积的差异综合贡献了样品间的相似度差异,其中芦头为主要影响;人参皂苷Ro、Rb1等6个成分为差异标志物,在人参芦头中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主根。结论:人参芦头与主根和全参化学成分类型一致,人参炮制去芦头将导致人参整体有效成分人参皂苷损失。结合资源、人力成本方面考虑,建议人参炮制时无须去芦,以全参入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代谢组学的蒙药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红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灌胃56°牛栏山二锅头白酒8 ml/kg制备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灌胃护肝片0.36 mg/kg,红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476 7、1.430 1、4.290 3 g/kg的红花提取液,1次/d,连续21 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PT、GOT、TG、ALP2酶含量,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讨蒙药红花水提物治疗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花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GPT[(42.11±6.58)U/L、(42.38±6.58)U/L比(49.96±10.70)U/L]、GOT[(104.81±14.70)U/L、(102.91±23.65)U/L比(159.66±53.69)U/L]水平降低( P<0.05或 P<0.01),TG[(0.85±0.29)U/L、(0.85±0.23)U/L比(0.62±0.21)U/L]、ALP2[(104.53±13.53)U/L、(100.30±17.28)U/L比(77.13±12.54)U/L]水平升高( P<0.05或 P<0.01);聚类分析、PCA与OPLS-DA结果显示,模型组和红花水提物高剂量组可明显区分。在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共获得20个化学标志物,其中红花水提物可下调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亚麻酸甘油三酯水平,上调TG、棕榈酸、溶血磷脂类、棕榈酰乙醇酰胺、肾上腺素、鞘氨醇、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10个内源性代谢产物。 结论:红花水提物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可能与调节内源性代谢产物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α-亚麻酸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腺性心脏黏液瘤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腺性心脏黏液瘤是心脏黏液瘤的一种罕见亚型。本文报道2例具有特殊病理改变的腺性心脏黏液瘤。1例存在腺体不典型性,1例腺体浸润心肌生长,随访数月临床状况均良好。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Calretinin在腺性黏液瘤中不同区域的表达模式,具体表现为一种从经典黏液瘤细胞,到条索状结构、融合的筛状结构、分化良好的管状腺体中由强至弱的表达模式,支持腺体成分由全能心肌前体细胞进行腺性分化而来的假说。腺性心脏黏液瘤其腺体成分可能由全能心肌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多为良性,但也可以呈现不典型性、恶性以及浸润性生长的模式,其生物学行为仍有待更多病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玉竹地上部位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玉竹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Chromatorex C18、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玉竹地上部位7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 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玉竹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芹菜素-6-C-葡萄糖苷(2)、异金雀花素(3)、异槲皮苷(4)、肥皂草苷(5)、山柰酚-3-O-β-芸香苷(6)、芦丁(7)、异鼠李素-3-O-芸香苷(8)、牡荆素-2″-O-葡萄糖苷(9)、牡荆素-4″-O-葡萄糖苷(10)、牡荆素-2″-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11)、异牡荆素-2″-O-β-D-葡萄糖苷(12)、芹菜素-6-C-阿拉伯糖-葡萄糖苷(13)、槲皮素-7-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14)、金圣草黄素-7-O-槐糖苷(15)、金圣草黄素-7-O-[β-D-芹菜糖-(1→6)]-β-D-葡萄糖苷(16),并筛选了部分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其中,化合物2~6、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连-肉桂药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黄连-肉桂是中医经典药对,具有交通心肾的作用,临床运用广泛。目前,主要针对黄连-肉桂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在性质、质量及体内过程等方面开展研究。该药对具有镇静催眠、降糖、抗抑郁、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涉及调控神经递质、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机制。现有研究尚存不足,如黄连-肉桂配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研究,以及在心血管系统、脂质代谢、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还需补充完善;黄连-肉桂在镇静催眠、降糖、抗抑郁等方面的最佳配伍比例还需进一步探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