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急诊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相衔接的联合急救模式,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胸痛中心三位一体一中心.方法:建立急救、急诊一体化信息平台.结果:利用信息技术将急救医学、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与院前、院内、ICU三环相扣,形成危重病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大急诊的优势.结论:一体化信息平台完整的贯穿整个急危重救治过程,通过院内多学科及院内外急救体系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合作和流程优化,实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科医生培养的三环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南省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探讨团队在充分分析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RCGP)全科医生培训大纲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培养的三环模式,本文旨在对该模式进行介绍.三环模式包括外、中、内3环及10个培养目标.外环代表“全科医生的工作能力”,包括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和处理常见健康问题能力3个培养目标;中环代表“全科医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全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连续性健康照顾,科学的临床决策,安全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医疗服务4个培养目标;内环代表“全科医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行为和责任心,个人身心健康和发展,持续的自我导向学习3个培养目标.希望通过在海南省全科医生培训中应用三环模式,培训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为我国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签、约、服"三环节的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更好地促进分级诊疗,同时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6年开始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紧扣签约服务的"签、约、服"三环节构建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建立了"三定"(定岗、定任务、定分配)、"三优"(优化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渠道)、"两衔接"(全科医生与市级专家、社区卫生与市级医院资源整合衔接)的有效签约服务模式.本文介绍了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并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紧密型肿瘤防治专科医联体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析肿瘤防治专科医联体的需求及模式,为促进肿瘤防治医联体建设提供依据及建议.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分享医联体成功模式,以尽快建立较为完善、合理的以肿瘤防治为基础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联体模式高效合理、优质便捷、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科医学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部分.方法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基地多年以来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师资培训中的经验.首先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医教协同”“三环式管理”“上下联动”的培训管理模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提升区域全科医生诊疗水平以及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全科医生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能力,达到“五证合一”.其次通过临床带教师资课程的系统培训,丰富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技能,包括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伯明翰医联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传达“自我导向型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理论授课与社区医院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工作性质、实际运用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结果 建立了有特色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为华南地区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带教师资队伍;引发医学本科生的兴趣,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全科医生.结论 通过努力,我们将建设高质量的全科医学基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分析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性质以及当前理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以"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依托,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环一体,双边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生自由讨论、师生互动教学等活动,把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学习环节融为一体,师生全程交流互动.通过比较法研究了混合式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初步教学实践表明,相比传统教学,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是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环一体"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三环一体"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104例患者按病历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三环一体"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急救效率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环一体"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酶工程"课程为例探索高校人本位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人为本"是目前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我们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酶工程"的课程教学中,从备课、上课、评课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出发,探索了人本位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通过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三环一体,四导向,全互动"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及以成果为导向(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酶工程"人本位课程教学体系.此外,采用"全方位,全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首次对情感目标的量化考核作出探讨,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初衷.最后,通过对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科研项目及实验技能比赛等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对"酶工程"人本位教学实践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进行积极反馈,从而持续改进.本文旨在为"酶工程"及相关课程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及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靛红衍生物,研究其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和选择性.方法 以5-溴靛红为起始原料合成5'-溴螺[[1,3]二氧戊环-2,3'-吲哚啉]-2'-酮的三环骨架,然后经N烷基化反应、Suzuki或Heck偶联、水解合成了目标化合物.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和选择性,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合物与醛糖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 设计合成了 14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与MS谱确证.化合物6a~6g,8a~8f对醛糖还原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和选择性.其中,化合物8d的活性最强,IC50为0.090 μmol·L-1,与阳性对照药依帕司他相当.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7、6b、8a和8d能与醛糖还原酶的活性位点较好结合.结论 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表明三环结构上N-1位的羧酸基团与C-5侧链上的苯乙烯结构是提高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关键.甲氧基或者酚羟基的引入可显著改善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和选择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独脚金内酯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用植物的应用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是一类来源于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生物合成途径的倍半萜化合物,其核心碳骨架由三环内酯(ABC三环)与 α,β-不饱和呋喃环(D环)构成.SLs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植物与丛枝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共生的主要信号分子,在植物登陆进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SLs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具有抑制植物分枝(分蘖)、调控根系构型、促进次生生长、提高抗逆性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因而受到广泛关注.SLs的生物学功能不仅与"优形优质"中药材的形成紧密关联,而且对高质量药材的生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是,目前 SLs 在水稻 Oryza sativ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模式植物及农作物中研究较深入,在药用植物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亟待加强.鉴于此,该文重点综述了SLs的分离与鉴定、生物合成及人工合成途径、生物合成部位与转运方式、信号转导途径及机制、生物学功能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Ls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研究及其对中药材生产定向调控的应用前景,以期为SLs在中药资源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