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丰台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遴选26名社区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患者的远程预约和信息共享,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松散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社区儿科服务模式的实践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儿童时期是个体健康的重要时期,为响应优化升级社区儿童健康服务的要求,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通过社区硬件配置、儿童健康人才梯队培养、服务时间与项目的延展、加入儿联体配置资源、优化内部制度管理等方式初步构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的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文章梳理建设经验与运行反馈,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儿科广泛开展,有效整合儿科儿保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稳步成长 勇于创新——寄语年轻全科医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顾湲,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教授。30余年来从事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曾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女医师协会全科医学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委、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全科医疗分会会长、WONCA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副总编等。近年来创建了顾湲家庭医生咨询工作室,开发患者为中心的家医签约服务、慢病与健康管理、社区家庭护理、医养结合等基层适宜技术,培养带动了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建设与能力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虹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虹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现况,为开展社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40 ~ 60岁上海市户籍妇女为目标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1-30日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辖区内203名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妇女的基本信息、月经状态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196名调查对象中有70.92%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在7种常见症状中,患病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潮热出汗(33.33%)、睡眠障碍(30.16%)和关节疼痛(25.40%).不同月经状态妇女潮热出汗和关节疼痛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虹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患病率较高,需加强预防保健、及早干预.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水平,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2型糖尿病为突破口,建立了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仁济-潍坊”糖尿病专病工作室为载体,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并要求药品配置和实验室检查同质,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能够合理兼顾各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同时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4—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及未来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情况,为家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参与调查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于2017年12月,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问卷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和顾湲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信心指数调查内容自行设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工作的关注度、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执业状况的变化、从事家庭医生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需求、医改相关政策对家庭医生执业的影响、医联体、家庭医生团队的组成及家庭医生提高个人品牌影响力的途径等社会热点.结果 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5%.307例全科医生中,经常关注家庭医生工作181例(58.96%),有时关注124例(40.39%),从未关注2例(0.65%).关于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影响因素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工资福利待遇(80例,26.06%)、个人价值实现(76例,24.76%)、执业环境(57例,18.57%)、社会尊重(51例,16.61%)、职业晋升空间(25例,8.14%)、工作与生活平衡(18例,5.86%).307例全科医生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为0~100分,平均(45.1±21.7)分,高于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平均分(24.6±22.8)分(t=-1.779,P<0.05);低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66.0±20.8)分(t=-2.065,P<0.05).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为(48.2±23.1)分,高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t配对=-4.515,P<0.05).不同单位所在地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位在郊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均高于单位在城镇地区和城郊结合地区(P<0.05).职称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及以上者,单位在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年限3~<10年、10~20年、>20年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与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较2014年升高,可能与目前的收入水平、执业环境、个人价值实现、晋升空间有关;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略有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构建与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上海市新一轮社区综合改革背景下,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竞聘重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形式,明确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建立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机制等举措,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运行效果来看,模式构建后,常住人口及慢性病患者人群签约率、社区就诊率上升,基本医疗质量指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社会评价指标、全科医生人力资源指标有所改善,科研能力有所提升.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构建,对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与费用"守门人"作用,建立有序就医格局,促进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签、约、服"三环节的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更好地促进分级诊疗,同时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6年开始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紧扣签约服务的"签、约、服"三环节构建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建立了"三定"(定岗、定任务、定分配)、"三优"(优化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渠道)、"两衔接"(全科医生与市级专家、社区卫生与市级医院资源整合衔接)的有效签约服务模式.本文介绍了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并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其高效、有序的服务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运行效率,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目的 分析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了解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2017年4—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3个维度25个条目.维度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辅助功能平台建设4个项目进行评价(包括期望值和实际值);维度2: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环境、人员服务态度及诊疗技术进行评价(实际值);维度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临床检验类项目、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药物供应项目4个项目进行评价(实际值).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390例签约居民中,206例(占52.82%)签约居民表示"最关注医生诊疗技术",75例(占19.23%)表示"最关注辅助功能平台建设".就诊环境期望值得分(8.34±1.27)分,实际值得分(8.23±1.34)分,服务态度〔期望值得分(8.49±1.17)分,实际值得分(8.22±1.29)分,医生诊疗技术期望值得分(8.59±1.06)分,实际值得分(8.14±1.24)分,辅助功能平台建设期望值得分(8.25±1.27)分,实际值得分(7.97±1.33)分.签约居民评价科室环境的实际值得分的前3位依次是全科门诊(8.42±1.25)分、门诊大厅(8.37±1.23)分、中医门诊(8.28±1.32)分.签约居民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5±1.40)分;临床检验类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2±1.33)分,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实际值得分为(8.01±1.23)分,药物供应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66±1.38)分.其中209例(占53.59%)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药物供应项目",98例(占27.22%)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结论 签约居民最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诊疗技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也较大;对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评价较低,且药物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转变绩效考核标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医生签约示范工作室建设的定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室(以下简称“签约工作室”)的建设现状,为规范成都市家庭医生签约示范工作室建设提出建议.方法:通过立意抽样,实地观察与个人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下属的8个社区进行调查.结果:8个社区中,3个社区未建设签约工作室.5个社区设有签约工作室,但签约工作室命名均不统一,建设面积、设施设备参差不齐,有小到不足10平方米,大到约30平方米.其中,只有3个签约工作室有专门进行室内设计.结论:各社区应规范签约工作室命名,面积及室内布局,设施设备及颜色格调等,进一步优化建设有个性化,有内涵功能的签约工作室,构建签约服务一体化的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