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主疫区(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初探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非主疫区(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3日扬州地区23例COVID-19确诊患者病程中的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23~72岁,中位年龄51岁。结果:首次胸部CT表现:2例正常,4例病灶累及单侧肺,17例为双侧。19例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主要位于外周,其中2例呈淡磨玻璃影;2例磨玻璃与实变影并存。20例有网格征,10例血管增粗,20例内见空气支气管征,2例支气管扩张,1例合并有少量胸腔积液。所有患者进行了CT复查共计37次。首诊阴性的2例出现两肺多发病变。2例早期仅累及单侧的波及两侧。2例复查图像无明显变化。29次复查图像显示病灶进展,表现为病灶范围增大(20/37)、病灶数目增多(10/37)、病灶内部出现实变(25/37)。6次CT复查图像显示病情较前片缓解,表现为磨玻璃影缩小、消散,可见纤维化形成。结论:COVID-19 CT表现及演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的早期表现为分布于外周的磨玻璃影伴间质增粗、网格征,进展期病灶数目增多、增大,实变影增多,缓解期表现为病灶缩小、吸收、纤维化形成。但病程中影像表现变化很大,早期可出现阴性或病灶小而不典型而漏诊,后期出现实变和纤维化难以与其它炎症鉴别,因此连续动态观察CT表现对临床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全球主要经济体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研究体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持续全球大流行,促使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接种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如何有效应对可预期的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不良事件的规模性增长,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层面提前布局,从强化基础、促进合作、加强方法和能力、提高透明度和公众沟通等角度优化原有疫苗安全性监测体系,确保了该体系的良性、高效运行,可为我国相关领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N6-甲基腺苷修饰在肿瘤及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表观转录组学代表核糖核酸(RNA)修饰的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参与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RNA修饰多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方式众多,具有重要功能,其中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生物RNA序列中信使RNA(mRNA)上最常见的一种修饰,表现为甲基转移酶催化腺嘌呤在6号氮原子位置发生甲基化修饰,它通过"写入器"、"擦除器"、"阅读器"三类分子生物精准调控来维持动态平衡。m6A修饰与组织发育、生物钟、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损伤反应、性别决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类肿瘤细胞中m6A修饰通过调控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和免疫应答有重要影响。因此,肿瘤细胞的m6A修饰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抗癌治疗靶点,这对于阐明肿瘤机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m6A修饰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这种新发现的病毒导致了2019年12月以来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中国儿科可弯曲支气管镜术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疫情期间诊疗建议(试行)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所致肺炎(COVID-19)的疫情已经蔓延到儿童。其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包括儿童。传染源主要是SARS-CoV-2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支气管镜诊疗中患儿咳嗽、开放气道等将产生大量的飞沫和分泌物,污染诊室、设备和空气等,甚至感染与患儿近距离接触的医务人员、其他患儿及陪护人员,属于传染高危操作。为此特组织专家撰写儿科可弯曲支气管镜术在SARS-CoV-2感染疫情期间诊疗建议(试行),确立儿科在疫情特殊时期支气管镜诊疗适应证及防控方案,为从事儿科可弯曲支气管镜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骨骼肌损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对骨骼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分析两例COVID-19患者骨骼肌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发现,其中1例来自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患者腓肠肌穿刺标本,另1例来自血栓形成所致左下肢截肢的标本。结果:患者均出现肌肉疼痛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与骨骼肌损伤有关的生化指标异常,如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病理改变较轻微,在所检查的两个肌肉病例中未发现明显的急性组织学改变或炎症。1#患者的病理显示主要是散在的肌纤维萎缩,而2#患者则出现肌纤维坏死和轻微炎症。CD68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是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1#患者鉴别诊断包括慢性神经肌肉疾病,2#患者则存在血栓形成引起的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性。结论:两例COVID-19患者与骨骼肌损伤有关的临床证据和病理改变表明SARS-CoV-2与肌肉组织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作用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COVID-19研究年度进展2021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引起大流行,该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部分变异株在病毒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等多方面发生变化。无症状感染和有症状感染的COVID-19患者在免疫特征上存在异质性;不同年龄阶段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目前无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物,疫情控制需依赖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如核酸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质疫苗等。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临床表现、治疗和疫苗等方面文献的复习,展现目前相关研究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氧合评估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是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SARS主要是源于病毒的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为2002年11月在广东和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的两次疫情,对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保健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的稳定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SARS-CoV是2002年SARS暴发的病因 [1],而2019冠状病毒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主要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呼吸系统,严重可至呼吸衰竭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自COVID-19以来全球累计报告确诊SARS-CoV-2型病例超过7.53亿,死亡病例超过700万。SARS的高传染性是其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导致了各个国家患者入院人数超过了医疗系统的能力 [3,4,5,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世界广泛蔓延。疫情早期,中国政府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合作开展病原学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新型冠状病毒碱基序列与2002-2003年引起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79%一致性。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特点认识的逐步深入,研究人员开发出不同的诊断方法,并陆续推出适于当时疫情防控与救治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至今,国内相关的诊疗方案已有8个版本。本综述将重点阐述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并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着重阐述诊断方法演进和相关临床研究,期望对该种新型传染性疾病有更清晰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充分认识COVID-19相关眼部损害,努力提高诊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球持续大流行,给全球医疗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更多积累的、新的医学资料提示SARS-CoV-2感染会侵犯患者多个器官,但对其引起的眼部相关病变特征及其危害仍缺乏足够认识。已有的临床资料发现,COVID-19相关眼病主要包括眼表炎性病变和眼后节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疾病不仅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过程,还可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血管栓塞性病理过程,给患者,尤其是首诊为眼科的患者视力预后可能带来长期影响,准确诊断COVID-19相关眼病是眼科医生面临的挑战。眼科医生应深入了解SARS-CoV-2感染者眼病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利用目前的眼科多模式影像检查以减少患者相关眼部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尽可能降低疾病对视功能损害的风险。建议眼科临床工作者开展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多学科临床研究,以降低COVID-19相关眼病患者的致盲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急性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时的新标志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SAA在早期辅助诊断、感染轻重分型、病程进展及转归评估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作用。本文介绍SAA结构功能、动态监测在COVID-19辅助诊断和病程中的应用,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核酸及其他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