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也被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发生变性死亡,引发多巴胺的水平明显下降而导致该病[1].在帕金森病患者中44%~53%会出现冻结步态,在疾病的中晚期这一比列会高达80%[2].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在行走过程中或准备起步时无征兆下,患者突然出现步行动作的停止,特别在改变行走方向或通过狭窄空间时较易出现上述情况,患者自我感觉双脚似乎被地板吸住或者粘在地板上,想再次抬脚及迈步时明显困难,严重时该情况可能持续超过30 s,患者步行中止且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3].出现冻结步态后患者整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除了运动功能的下降,冻结步态还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社会脱离等.不管是运动功能的下降,还是与其相关的并发症,都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5].精准评定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对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及目标、评价临床干预效果及临床科研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近年来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评定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个体化强度运动处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探讨利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精准制定个体化运动强度处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32例和本院体检正常组30例,进行CPET测试.将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根据CPET结果制定个体化△50%W强度运动方案,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5天/周、共12周的踏车训练,对照组只进行12周常规药物治疗,12周后再次进行CPET测试.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无氧阈(AT)、峰值心率(HRpeak)、峰值摄氧量(PeakVO2)、峰值负荷功率(PeakWR)、峰值氧脉搏(PeakVO2/HR)、峰值心排量(PeakCO)、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OUEP)均降低(P<0.05);静息收缩压(SBPrest)、峰值收缩压(SBPpeak)、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低值(Lowest VE/VCO2)、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斜率(VE/VCO2slope)均升高(P<0.05);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中的代谢当量(METs)、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VO2(ml· kg-1· min-1)]、运动后心率恢复(HRR)均降低(P<0·05);运动后收缩压恢复(SBPR)同正常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12周运动康复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AT、HRpeak、SBPpeak、PeakVO2、PeakWR、PeakVO2/HR、PeakCO、OUEP升高(P<0.05);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METs、PeakVO2(ml· kg-1· min-1)、HRR]升高(P<0.05),SBPR降低(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运动组治疗后的BMI、SBPrest、DBPrest降低(P<0.05),AT、PeakVO2、PeakWR、PeakVO2/HR、PeakCO、OUEP升高(P< 0.05),METs、PeakVO2 (ml·kg-1·min-1)、HRR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SBPrest、SBPpeak、DBPpeak、AT、PeakVO2、PeakVO2/HR、PeakCO降低(P<0.05),Lowest VE/VCO2升高(P<0.05),METs、PeakVO2(ml· kg-1·min-1)降低(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整体心肺功能较正常人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可能性较高;个体化强度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肺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一种客观、定量、无创、可同时反映心肺代谢及整体功能的方法,已广泛用于心肺康复中的功能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手术风险评估及管理、运动处方制定等方面.本文主要对CPET在心肺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CPET及心肺康复的认识,为指导临床制定更精准、全面的个体化心肺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肢精准电磁功率计(臂力计)用于心肺代谢等整体功能评估的临床观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受试者分别用上肢(臂力计)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自行车)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分析探讨上肢CPET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受试者(正常人6例和慢病患者9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不同的2 d里分别完成上肢和下肢精准电磁功率计CPET,分析CPET数据、计算相关核心指标,探究上肢和下肢CPET的异同及其相关性.结果:①全体15例受试者男8女7,其中6例正常人和9例慢病患者亚组相比仅年龄((33.2±12.7)比(53.6±8.5)岁)和无诊断疾病有显著差异(P<0.05).②全体受试者上肢CPET峰值心率((131.0±19.0)比(153.0±22.0)bpm,P<0.05)和血压均低于下肢CPET,但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CPET的峰值潮气量((1.3±0.4)比(1.8±0.4)L)和分钟通气量((51.4±21.1)比(67.9±22.1)L/min)均显著低于下肢(P均<0.05),而峰值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肢CPET时,运动时间((6.4±0.6)比(8.5±1.2)min)要短于下肢CPET;峰值负荷功率((73.2±19.6)比(158.5±40.3)W/min)、峰值摄氧量((1.1±0.4)比(1.7±0.4)L/min)、无氧阈((0.6±0.2)比(0.9±0.2)L/min)、峰值氧脉搏((8.6±2.3)比(10.9±2.6)ml/beat)、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34.7±4.3比39.8±5.3)均较低,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32.6±3.8比28.7±4.9)及斜率(33.9±4.3比28.3±6.2)高于下肢CPET(P均<0.05).正常人和慢病两亚组各自的比较结果与整体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③上肢CPET的运动时间,峰值心率,峰值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峰值负荷功率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峰值摄氧量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和百分预计值,无氧阈实测值、公斤体重值,峰值氧脉搏的实测值,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小值和斜率的实测值及百分预计值与下肢CPET的结果相关性较好,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作为下肢CPET的补充,上肢CPET用于整体功能状态评估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对于指导安全有效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补充,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心肺运动中核心指标的特征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猝死率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整体整合生理和医学(HIPM)理论指导下是唯一评估人体整体功能状态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心肺运动中核心数据变化值得进一步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CPET受试者2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9例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心组)和无诊断疾病健康人25例(正常组),观察两组CPET核心指标的异同.结果:①肥厚心组男163女56例,正常组11男14女;肥厚心组年龄(46.7±12.8,16.0~71.0)岁;正常组年龄(43.7±10.4,26.0~61.0)岁.②肥厚心组CPET核心指标的峰值摄氧量(Peak(V)O2)为(65.2±13.8,22.8~103.4)%pred;无氧阈(AT)为(66.4±13.0,33.7~103.5)%pred;峰值氧脉搏(Peak O2 pulse)为(84.3±19.0,90.9~126.0)%pred;摄氧效率平台(OUEP)为(99.2±13.4,69.1~155.5)%pred;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最小值(Lowest(V)E/(V)CO2)为(108.0±13.2,70.4~154.0)%pred;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斜率((V)E/(V)CO2 Slope)为(108.5±17.9,66.9~164.9)%pred,肥厚心组较正常组在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摄氧效率平台等百分预计值(%pred)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Lowest(V)E/(V)CO2和(V)E/(V)CO2 Slope(%pred)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而言,部分患者就诊时整体功能状态尚在正常范围内.③CPET中Peak(V)O2与其他核心指标AT、OUEP、Peak O2 pulse、峰值收缩压呈正相关;与Lowest(V)E/(V)CO2和(V)E/(V)CO2 Slope呈负相关.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安全完成CPET,CPET指标具有特异性,不仅可用于整体功能评测、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估和精准预后预测,并可用于整体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整体方案慢病有效管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心脑血管慢病疗效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研究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3月后(简称强化管控)的长期慢病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由我们团队强化管控的长期心脑血管代谢慢病为主的患者2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CPET,根据CPET及连续功能学检测结果制定以个体化适度运动强度为核心的整体管理方案,强化管控3月后再行CPET,个体化分析每例患者强化管控前后CPET指标的变化、计算差值和百分差值.结果:本研究心脑血管代谢性慢病为主的患者20例(18男2女),年龄(55.75±10.80,26~73)岁,身高(172.20±8.63,153~190)cm,体重(76.35±15.63,53~105)kg,所有患者CPET和强化管控期间均无任何危险事件发生.①强化管控后患者静态肺功能指标及静息收缩压、心率收缩压乘积和空腹血糖等均显著改善(P<0.05).②强化管控前峰值摄氧量为(55.60±15.69,34.37~77.45)%pred和无氧阈为(60.11±12.26,43.29~80.63)%pred;强化管控后峰值耗氧量为(71.85±21.04,42.40~102.00)%pred和无氧阈为(74.95±17.03,51.90~99.47)%pred;管控后较管控前峰值摄氧量和无氧阈显著提高分别达(29.09±7.38,17.78~41.80)%和(25.16±18.38,1.77~81.86)%(P均<0.01);其他核心指标峰值氧脉搏、峰值负荷功率、摄氧通气效率平台和递增功率运动持续时间均显著升高(P均<0.01),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低值及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斜率也显著好转(P<0.01).③个体化分析而言,强化管控后15例上述8项CPET核心指标全部改善,另5例7项指标改善;全部病例峰值摄氧量(%pred)提高>15%以上,16例>20%,13例>25%,10例>30%.结论:CPET能安全客观定量地评估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指导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三个月能安全有效逆转长期心脑血管代谢等慢病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和异常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理论CPET指导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有效改善"虚弱症"的整体功能状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指导下,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对整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李xx,女,31岁,自幼心率快(90~100 bpm),平时手脚冰凉,秋冬季为甚,既往体健.2019年9月底在阜外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PET,峰值摄氧量、无氧阈(AT)和峰值心排量分别为(69~72)%pred,摄氧通气效率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基本正常(96~100)%pred.静息心率快、血压偏低,运动过程中血压反应弱,以心率升高为主.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认为其自身虚弱,且以心脏弱为主.以CPET指导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进行滴定,结合连续逐搏血压、心电、脉搏和血糖动态监测制定个体化定量运动整体方案,实施8周强化管理后复查CPET等.结果:经整体强化管理8周后四肢温暖,发凉症状消失.复查CPET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和峰值心排量分别为(90~98)%pred,分别提高30%~36%,虚弱的整体功能状态得到显著提升;基本正常的摄氧通气效率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也分别提高10%~37%;静息心率和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运动中血压和心率反应均正常.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提示血糖平均水平略下降,更趋于平稳,连续心电、逐搏血压等的重复测定结果也提示静息、运动全程和睡眠期间的心率降低、血压提升,桡动脉脉搏波的重搏波幅度加大,变得更加明显.结论:新理论体系指导CPET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每搏输出量,提升血压、降低心率,稳定并略降低血糖,提高整体功能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个体化精准运动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方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整体功能再提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个体化精准运动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方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整体功能再提高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运动组(n=10).全部患者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除运动康复之外的常规治疗指导;运动组患者进行12周个体化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介入前、介入后2周、康复后12周分别评估患者标准化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心脏超声、6 min步行距离(6MWD)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CPET,运动组患者完成12周全程运动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显示,介入前和介入后2周,对照组和运动组患者CPET指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6MWD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12周后,运动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峰值摄氧量(ml/(min·kg))、氧脉搏(ml/beat)和6MW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康复治疗12周后,运动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pred)、峰值摄氧量(ml/min、ml/(min·kg)、%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和6MWD均较介入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介入后2周比较,无氧阈(ml/(min·kg))和峰值摄氧量(ml/(min·kg))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康复12周后无氧阈(ml/min)和峰值氧脉搏(ml/beat)较介入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ET指标与介入后2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进行个体化运动康复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运动康复是介入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需要大量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应用连续动态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辅助CPET评价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管控慢病疗效的临床研究Ⅰ——组群间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研究连续动态左心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3个月后的长期慢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1年由我们团队强化管控的长期心脑血管代谢慢病为主的患者21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无创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仪(N-ISCFD)连续记录50 s心电图、桡动脉脉搏波、颈静脉脉搏波和心音图数据,根据CPET及连续功能学监测下滴定结果制定以个体化适度运动强度为核心的整体方案进行3个月强化管控后再重复N-ISVCD数据收集.所有N-ISCFD的50 s数据按阜外医院优化报告模式进行分析计算52项左心功能学指标;强化管控前后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组群变化情况.结果:21例长期慢病患者(16男5女),年龄为(54.05±12.77,29~75)岁,BMI为(25.53±4.04,16.62~31.7)kg/m2.与强化管控前基础值比较,患者3个月强化管控后①一般指标:体重、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②CPET核心指标Peak VO2从(64.93±24.22,26.96~103.48)%Pred提高为(85.22±30.31,43.95~140.48)%Pred(P<0.01),显著平均提升(35.09±27.87,0.12~129.35)%;其他AT、Peak VO2/HR、Peak Work Rate、OUEP、FVC、FEV1、FEV3/FVC%和MVV也均较管控前显著升高(P<0.01);而Low-est VE/VCO2和VE/VCO2 Slope则显著降低(P<0.01);③左右心功能核心指标:射血分数(EF)从(0.60±0.12,0.40~0.88)%显著提高为(0.66±0.09,0.53~0.87)%(P<0.01),平均提升(12.39±14.90,-12.32~41.11)%;总阻力(TPR)从(1579.52±425.45,779.46~2409.61)G/(cm4·s)显著降低为(1340.44±261.49,756.05~1827.01)G/(cm4·s)(P<0.01),平均降低(12.00±17.27,-37.79~28.61)%;其他左心搏指数(LSI),心脏总功率(CTP),射流压力(EP),左室舒张末期血量(LVEDV)等指标也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CPET和连续功能学监测可安全有效制定慢病患者个体化运动整体方案,长期强化管控可安全有效地显著改善患者组群的整体功能状态,而连续动态记录左心功能指标的改变可以辅助CPET简便评价心血管功能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