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可溶性微针的制备、表征及其离体皮肤渗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筛选多种常用的微针基质辅料,制备具有合适机械强度和柔韧性的载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neurotoxin,NT)可溶性微针(dissolvable microneedles,DMN)(DMN-NT),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两步真空模板填充法制备不同材料构成的DMN,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通过重量法对其吸湿性进行考察,利用正置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基质材料后制备DMN-NT,并对微针的载药量、机械性能、在体溶解、在体恢复、体外释放度、离体皮肤渗透与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针尖最佳基质材料为2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K90)和20%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背衬层最佳基质材料为7.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LV型)和15%聚乙烯醇(PVA-0588).正置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DMN-NT针体垂直,排列整齐;每片DMN-NT的载药量为(172.22±1.30)μg或(17.38±0.57)μg;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DMN-NT针尖受力可达(39.88±3.09)N,大于微针穿刺皮肤所需的破坏力0.05N,表明DMN-NT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亚甲基蓝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微针具有较好的穿刺性;在体溶解实验结果显示,在10min内DMN-NT大部分溶解;在体恢复实验结果为给药30min后针孔痕迹几乎不见,表明DMN-NT的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MN-NT在pH值为7.4的PBS中8min的累积释放率达(93.65+4.29)%;离体皮肤渗透结果显示,10h后微针的累积药物渗透百分率达到(97.99+2.80)%,而药物水溶液中药物几乎没有透过皮肤;DMN-NT稳定性初步评价结果良好.结论 制备的DMN可以穿刺皮肤角质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高效经皮递送大分子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及其初步镇痛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以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为模型药物制备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并对其质量以及镇痛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两步法制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针形貌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处方,在最佳处方下对微针的载药量、机械性能、体外溶胀、体外透皮等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热板实验考察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镇痛作用.结果 针尖部位最佳处方为聚乙烯醇/葡萄糖水溶液(84/16,W/W),背衬层最佳处方为聚乙烯醇水溶液(25%,W/W).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微针针体垂直,排列整齐,矩阵清晰;HE染色结果表明微针可以刺入皮肤表层为药物递送提供通道.180 min后溶胀率达到210%;载药量可达到23.4%;12 h后体外释放率接近85%;6 h后微针的体外透皮率达到80%,而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水溶液几乎没有穿过皮肤.药效学实验表明,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具有镇痛作用.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微针可以刺破皮肤,在体内可以达到镇痛的疗效,为蛋白类药物剂型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NT)可溶性微针(DMNs-NT),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DMNs-NT,并以微针针体的成形性、机械强度及背衬层的柔韧性为指标,考察硫酸软骨素(CS)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的比例、基质液含水量、背衬层材料;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正置光学显微镜表征,并考察稳定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DMNs-NT制备的最佳处方工艺为CS与PVP K30比例1∶1、基质材料与加水量比例5∶4、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背衬层材料.DMNs-NT针体呈四棱锥形,表面平整,长度约为500 μtm,每片含药量为(15.4±0.5) μg,药物位于针体上部,3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离体皮肤渗透结果显示,4h后DMNs-NT中NT的累积渗透量可达95.8%,而NT溶液几乎没有透过皮肤,证明可溶性微针对NT透皮递送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穿透大鼠离体皮肤.结论 制备DMNs-NT机械强度及柔韧性好,实现了大分子药物NT的透皮递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