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综述近年针灸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研究,发现主要有针刺、灸法、按摩推拿、电针疗法,以及针灸推拿疗法并用、针药并用或针灸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的综合疗法,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但目前研究缺乏严格的RCT,操作方案缺乏统一标准,还应加强作用机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康信念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ADL、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干预组FMA总分及上、下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DS焦虑、抑郁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6.7±1.3)分,高于对照组的(6.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健康信念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ADL和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本院68例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单双编号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芪仙通络方熏蒸。2组均持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肢体运动障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RP、SOD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 P=0.040)。观察组治疗后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44、2.37、2.72、3.89, P<0.05或 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6.56, P<0.01);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7、2.78,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0.69±0.27)μg/L比(0.85±0.36)μg/L, t=2.07]、NSE[(8.36±3.69)μg/L比(11.34±4.93)μg/L, t=2.82]、ET[(53.16±12.12)ng/L比(61.25±11.31)ng/L, t=2.85]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NO[(82.26±14.53)μmol/L比(70.16±12.27)μmol/L, t=3.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t=2.74, P<0.01),SOD活力高于对照组( t=2.49, P<0.05)。 结论: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柏散外敷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8年5~12月收治的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除常规功能锻炼、良肢位摆放等常规护理方法外,采用双柏散外敷偏瘫侧肢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分别于入院后3 d、7 d评估双侧上下肢肿胀程度,从而判断干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两组干预后3 d、7 d双侧上下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急性中风早期使用双柏散外敷能有效预防偏瘫肢体肿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基于经筋理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运动功能上肢、下肢评分、生命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升运动功能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康复运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康复运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7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督调神”针法。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肌张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采用Brunnstrom分期法评估患者运动能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估患者步行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77.14%(2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 P=0.012)。观察组治疗后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9.23,9.54, P<0.01);MAS、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23,11.97, P<0.01)。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Ⅴ、Ⅵ期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Ⅳ、Ⅴ级患者分布高于对照组( χ2值分别为11.96、11.27, 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较对照组延长( t值分别为10.37,13.57,6.54, P<0.01),血清FIB、D-D、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2.85,11.94,27.39, 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运动及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的凝血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方氏头针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方氏头针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疼痛病、精神类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早期、恢复期及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选穴基本相同,但在并发症治疗中选穴差异较大;治疗颈肩腰痛均选取大脑皮层伏象颈腰对应点;近年来拓展应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疑难病的治疗。方氏头针形成时间较早、理论体系较完整,但目前临床应用相对不足,也存在着选穴上未能较好体现脏腑经络理论、大脑皮层功能投影选穴理论需进一步论证、操作要求严格而研究者手法量学存在差异、部分临床科研设计严谨性欠佳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引导式自我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引导式自我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自我康复训练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半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自我引导式康复训练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太极步法辅助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平衡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太极步法辅助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平衡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太极步法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配合习练太极步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nce Scaie, BBS)评价患者的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Holden Walking Ability Classification, HWAC)评价下肢步行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 FMS)评价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太极步法组BBS评分[(44.4±7.9)分比(38.7±9.9)分, t=4.885]高于常规康复组( P<0.01),HWAC分级[(3.6±1.0)级比(2.7±1.0)级, t=5.152]高于常规康复组( P<0.01),FMS评分[(12.3±1.4)分比(10.4±1.4)分, t=4.785]高于常规康复组( P<0.01)。 结论:太极步法辅助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穴位埋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气虚血瘀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气虚血瘀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7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穴位埋线及运动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6周,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肘关节痉挛程度,偏瘫手功能分级评定量表评估偏瘫手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评估肢体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活动能力,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痉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Z=2.29, P=0.022),偏瘫手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 Z=2.081, P=0.038);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量表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17、7.40、11.39, P值均<0.001),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肢软气短、面色萎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82、12.87、12.55、7.95, P值均<0.001)。观察组随访6、12个月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82、6.45, P值均<0.001)。 结论:给予中风后上肢痉挛气虚血瘀型患者穴位埋线联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改善偏瘫手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