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饲料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消化酶、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人工饲料(S1,S2和S3)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nensii)消化酶、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共设置了6个实验组(EG1,EG2,EG3,EG4,EG5,EG6)和1个对照组(CG).实验组EG1、EG2、EG3分别只投喂饲料S1、S2和S3,EG4投喂饲料S1+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EG5投喂饲料S2+亚心形扁藻,EG6投喂饲料S3+亚心形扁藻.对照组CG仅投喂亚心形扁藻.养殖60d,结果显示:(1) EG5、EG6和CG的蛋白酶活力显著的高于其他组(p<0.05);EG6和CG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 EG5、EG6和CG的FGF18、TβRI和GHITM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 EG1的免疫酶(ALP,SOD,CAT和POD)活性最低,MDA含量最高;EG1、EG2和EG3中SOD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5,EG6和CG (p<0.05);EG1、EG2和EG3 GPx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5、EG6和CG (p<0.05);EG1、EG2和EG3 CA T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6和CG (p<0.05).因此,饲料S2和S3与微藻混合投喂可以促进马氏珠母贝的消化吸收以及抗应激的能力,从而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保持最佳的免疫机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分析激光对扁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以亚心形扁藻为样品,波长1341 nm的Nd∶YAP激光为光源,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研究Nd∶YAP激光辐照亚心形扁藻对亚心形扁藻叶绿体自体荧光强度和叶绿体面积大小的影响.Nd∶YAP激光辐照后的亚心形扁藻通过488 nm Ar+激光激发获得亚心形扁藻自体荧光图像及其荧光光谱.结果 表明,试验中除(10 W,60 s)辐照剂量组外,其余辐照剂量组均提高了亚心形扁藻的自体荧光强度,且所有的辐照剂量组均增大了亚心形扁藻的叶绿体面积.Nd∶YAP激光可刺激亚心形扁藻的叶绿体发育,促进藻细胞的生长,改善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花群珊瑚对两种微藻的摄食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花群珊瑚为材料,采用碳清除率测定、PCR分子营养标记和组织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花群珊瑚是否摄食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结果 表明:花群珊瑚对球等鞭金藻的碳清除率显著高于亚心形扁藻,分别为0.44和0.11 pg·mL-1·polyp-1·h-1.球等鞭金藻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在投喂组珊瑚组织中可扩增出目的片段.亚心形扁藻18S rRNA基因的引物在相应投喂组珊瑚组织中也可扩增出目的片段.组织学观察发现:投喂组珊瑚水螅体内部隔膜较宽,隔膜与体壁的胃层都存在大量食物泡.亚心形扁藻投喂组在体壁胃层的食物泡中和口道沟处均发现未消化完全的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投喂组则在隔膜胃层和体壁胃层内的食物泡中发现所摄食金藻.因此,碳清除率、分子营养标记以及组织学观察均表明花群珊瑚对亚心形扁藻与球等鞭金藻存在摄食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饵料、盐度和温度对刺巨藤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是沿海污损生物的优势种,也是沿岸居民常食用的海鲜之一.为探究刺巨藤壶幼虫室内培养的适宜条件,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实验方法,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盐度(18、22、26、30、34、38和42)和温度(14℃、18℃、22℃、26℃、30℃和34℃)等生态因子对刺巨藤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Ⅵ期无节幼虫存活率、Ⅵ期无节幼虫发育时间、金星幼虫存活率、金星幼虫发育时间和金星幼虫体长等为观察指标.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均设置5×104个/mL、10×104个/mL、20×104个/mL、40×104个/mL和8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设置2.5×104个/mL、5×104个/mL、10×104个/mL、15×104个/mL和2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结果表明,3种微藻的低密度组刺巨藤壶幼虫均不能发育至金星幼虫,而达到一定的藻密度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幼虫发育时间随藻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幼虫存活率和金星幼虫的体长一般随藻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中肋骨条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1.33%、金星幼虫体长681.43μm;牟氏角毛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3.67%、金星幼虫体长668.39μm;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最适密度是40×104个/mL和80×104个/mL.亚心型扁藻2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仅14.33%、金星幼虫体长仅554.60μm,因此亚心型扁藻不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除18盐度组幼虫只能发育到Ⅳ期无节幼虫外,22—42各盐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到金星幼虫阶段,30盐度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35.67%;幼虫发育时间各盐度组相差不大;在22和26低盐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6—34盐度是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14℃和34℃温度组幼虫最多发育到Ⅴ期无节幼虫,18—30℃各温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22℃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50.67%;随着温度的提高,幼虫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在18℃低温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2—26℃是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总之,在合适的藻类密度、盐度和温度条件下,在室内培养刺巨藤壶无节幼虫一般在8 d可达金星幼虫阶段,金星幼虫的存活率可达35%以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