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中药材全蝎热稳定性多肽的消化酶抗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材全蝎三种热稳定性多肽BmKcug2、BmKcug2-P1 和Martentoxin-P2 的消化酶抗性.方法:结合重组表达、消化酶耐受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结构分析,评价多肽BmKcug2、BmKcug2-P1 和Martentoxin-P2 的肠胃蛋白酶稳定性.结果:多肽BmKcug2 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α-胰凝乳蛋白酶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多肽BmKcug2-P1 对胃蛋白酶稳定性较好,对胰蛋白酶也具有一定的抗性,但对α-胰凝乳蛋白酶稳定较差;多肽Martentoxin-P2 的酶稳定性谱与BmKcug2-P1 类似.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全蝎毒腺中存在多肽能够耐受肠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阐明了全蝎毒腺中多肽的消化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全蝎中有效药用成分提供了思路,为系统研究全蝎多肽活性成分和口服给药途径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泌蛋白组学在生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泌蛋白”是指由活细胞所分泌的丰富的、具有复杂生理功能的一系列蛋白,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激素、消化酶、抗体、胞外蛋白酶和毒素等,这些蛋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粘连、迁移和免疫防御等多种生物过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分泌蛋白组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泌蛋白组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殖领域的探索,并鉴定了许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妊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治疗目标。本文综述了分泌蛋白组学在人卵泡液、胚胎发育及子宫内膜分泌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分泌蛋白组学在人类生殖领域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PD-1抗体促进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体外趋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此过程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XC趋化因子配体9/10/11(CXCL9/10/11)信号轴的作用。方法:取肾细胞癌(RCC)患者外周血10 m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重组纤维连接蛋白(5 μg/ml)、抗CD3抗体(5 μg/ml)、干扰素-γ(IFN-γ,1 000 U/ml)及白细胞介素-2(500 U/ml)制备CI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IK细胞表型,CIK细胞及PBMC中T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利用消化酶混合液消化肾癌组织制备RCC单细胞悬液,分为两组,一组加入抗PD-1抗体(抗PD-1组),另一组加入非特异性IgG设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XCL9/10/11及IFN-γ 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CIK细胞迁移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 结果:CIK细胞中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32.93±11.77)%、(59.67±11.60)%,表达CXCR3的CD3 +T细胞百分比(28.05±4.15)%显著高于PBMC (6.69±5.29)%, t=6.354, P<0.01。抗PD-1组CXCL9/10/11及IFN-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1.29±0.41,1.87±0.72,1.58±0.68,1.24±0.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2.655,4.511,3.175,2.315, P<0.05),且趋化因子CXCL10/11与IFN-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F=6.672,9.227, P<0.05)。抗PD-1组CIK细胞的迁移率[(16.64±6.47)%]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6.26)%, t=4.075, P<0.01]。 结论:RCC中,抗PD-I抗体可能通过CXCR3-CXCL9/10/11信号轴促进CIK细胞的趋化迁移,进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鼠不同阶段卵泡同步分离方法的初步建立及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并评估同步分离卵巢内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方法——酶消化后滤网过滤法。方法:运用混合有胶原酶Ⅰ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消化酶来消化小鼠卵巢预切组织,然后依次通过不同孔径(100 μm、40 μm、20 μm)的滤网以实现不同发育阶段卵泡同步分离的目的,将翻转冲洗100 μm滤网得到的卵泡记为A组(>100 μm),翻转冲洗40 μm滤网得到的卵泡记为B组(40~100 μm),翻转冲洗20 μm滤网得到的卵泡记为C组(20~40 μm)。评估并比较经不同孔径滤网筛选获得的卵泡群的数量、大小、形态、活力和发育潜能。结果:数量上,C组获得的卵泡数目最多,A组次之,B组最少;形态上,C组卵泡基底膜完整率高于A组和B组( P<0.001, P<0.001)。活力上,A组卵泡的存活率70.59%(120/170)高于B组51.79%(58/112)和C组35.90%(28/78)( P=0.001 6, P<0.001)。发育潜能上,经过96 h体外培养,A组卵泡直径由(113.64±9.57) μm增长至(150.95±45.90) μm( P=0.002 4),B组卵泡直径由(88.12±9.12) μm增长至(120.61±18.00) μm ( P<0.001),C 组卵泡在培养第24 h内出现单层颗粒细胞贴壁,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之间失去连接结构,卵母细胞完全裸露,未能培养成功。 结论:酶消化后多重滤网过滤法能快速有效获得大量形态完整、有活力和发育潜能良好的卵泡,且能达到不同发育阶段卵泡同步分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羧肽酶A1与慢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羧肽酶A1(CPA1)是继胰蛋白酶原之后胰液的第二大主要成分, CPA1基因突变所致的消化酶错误折叠及内质网应激促进了胰腺腺泡细胞死亡,进而参与了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CPA1与慢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胰腺炎的遗传致病机制及发掘慢性胰腺炎防治的潜在靶点提供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羧基酯脂肪酶在胰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羧基酯脂肪酶(CEL)通常由胰腺分泌并转移到十二指肠参与水解消化脂肪、胆固醇酯和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酶。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胰腺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慢性胰腺炎和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该基因致病的相关变异主要包括两类: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区(VNTR)数量的改变及内部突变;与CEL高度同源的假基因(CELP)发生重组形成CEL-HYB杂合变异。CEL相关变异通过胞内自噬和内质网应激等机制参与胰腺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循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我国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征,以供早期诊断参考。方法: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 SBDS基因""遗传性骨髓衰竭"等为关键词,设定检索年限为2002年1月至2022年10月,检索在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同时以"Shwachman-Diamond syndrome"为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至2022年10月内Web of Science和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的文献报道病例,包含上海市同济医院治疗的1例SDS患儿,共计4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SDS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标准,应用 χ2检验和 t检验统计学分析,以系统回顾的方式进行循证研究,对资料完整的44例临床数据进行病例系列研究,归纳我国儿童SD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要点,并与国际病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中国儿童SDS主要特征归纳如下:(1)男女比例大约为1.3∶1,起病中位年龄为3个月,诊断中位年龄为14个月,相对起病年龄滞后。(2)常见首发症状为胰腺消化酶缺乏(31.8%)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感染(31.8%)。国际共识所示SDS三类主要病变发生率分别为血细胞减少(95.4%),胰腺病变(72.7%)和骨骼异常(40.9%)。(3)SDS常见致病 SBDS基因变异位点为c.258+2T>C和c.183_184TA>CT,其表型与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 P>0.05)。(4)与国际报道比较,中国儿童SDS三系减少的发生率与部分亚洲国家及北美地区均存在一定差异( P<0.05),基因变异也存在一定种族差异。 结论:儿童SDS起病年龄早,个体差异明显。需加强病例报道和资料汇总,以提高临床对于SDS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以利及时实施有效临床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488例——慢性腹泻、肝功能异常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56岁,既往1型糖尿病病史,本次因腹泻7个月,发现肝功能异常6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和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A19-9及癌胚抗原(CEA)升高。慢性腹泻,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病程中消耗症状重,整体符合脂肪泻特点。之后患者逐渐出现以肝脏合成指标异常为主的肝功能损害表现,肝脏影像提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明显肝脏缩小,但肝脏形态改变与门脉高压不平行。经肝脏活检病理提示亚大块坏死后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伴细胆管增生。经两次小肠黏膜活检,病理显示小肠绒毛几乎完全萎缩伴隐窝增生、杯状细胞消失和黏蛋白减少,潘氏细胞几乎全部消失,未见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中利福昔明治疗未见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经消化科、病理科、内分泌科、血液科、感染内科、风湿免疫科等多科协作,最终明确自身免疫肠病的诊断。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西罗莫司治疗及补充消化酶、肠道菌群调节等支持治疗后,目前腹泻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消化酶CD38在脂多糖处理THP-1细胞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正常和内毒素耐受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 +)消化酶CD38的表达变化情况。 方法:(1)LPS刺激正常THP-1细胞:实验组THP-1细胞采用100 ng/ml LPS处理不同时间(1、3、6、9、12和24 h),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处理24 h。分别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与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mRNA及CD38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2)LPS刺激已诱导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①THP-1细胞加入100 ng/ml LPS处理24 h建立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模型,以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处理24 h的THP-1细胞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加入LPS(100 ng/ml)刺激3 h,定量PCR检测IL-6和TNF mRNA水平以确定建模是否成功。②模型组和空白组细胞分别用LPS刺激12 h,采用定量PCR检测刺激前及刺激12 h时CD38 mRNA的表达;用LPS刺激1和6 h,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刺激前及刺激后1、6 h时CD38蛋白的表达量。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LPS刺激正常THP-1细胞:实验组各LPS刺激时间点IL-6与TNF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自LPS刺激3 h始,CD38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PS刺激3 h时CD38 mRNA:2.27±0.03与1.00±0.18;CD38蛋白:1.47±0.14与1.00±0.16, P值均<0.05)。(2)LPS刺激已诱导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①确定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模型组IL-6和TNF mRNA水平低于空白组( P值均<0.05),提示建模成功。②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在LPS刺激下CD38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与空白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模型组CD38 mRNA在LPS刺激前(14.18±1.19与1.00±0.13, t=19.007)和LPS刺激12 h(28.33±3.98与7.61±0.88, t=8.803),CD38蛋白在LPS刺激前(1.54±0.06与1.00±0.10, t=7.796)、LPS刺激1 h(1.59±0.09与1.07±0.17, t=4.721)和6 h(2.48±0.09与1.43±0.12, t=12.233)升高;模型组CD38 mRNA在LPS刺激12 h、CD38蛋白在LPS刺激6 h时分别高于同组LPS刺激前( P值均<0.05)。 结论:正常与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在LPS刺激下CD38水平均升高,CD38是NAD +消化酶,间接反映免疫抑制期间单核细胞再感染时NAD +水平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CD38能否作为新生儿脓毒症临床诊断生物标记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长抑素+连续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外周血SAA、CRP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连续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外周血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31,生长抑素+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和观察组(n=33,生长抑素+连续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AA、CRP、淀粉酶(AMY)、脂肪酶(LP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部压痛缓解、肠鸣音恢复以及发热消退到正常体温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生长抑素+连续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A、CRP、消化酶水平,有效控制病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