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儿童药物专利申请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药物专利现状,为未来我国儿童药物研发提出建议.方法:以2003-2022 年Innojoy专利数据库收录的儿童药物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专利的IPC分类号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在我国专利库申请的儿童药物专利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共检索1285 项专利,其中包括其他国家在我国申请专利50 项,国内专利有1255 项,从国内省份的分布来看,山东省儿童药物专利申请量最高有 203 项,其次是北京有128 项和广东有118 项.当前我国儿童药物专利主要集中于A61K36 领域类,即中药组合物的或者相关的外用敷贴领域的专利,相关专利总数有698 项;以C12N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出现了明显的增加,C12N占比从0.62%增加到10.99%.结论:随着国家儿童药物鼓励政策的出台,我国儿童药物的专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但主要申请人集中于医药制造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申请专利较少,我国儿童药物专利申请主要关注传统中药领域的儿童药物创新.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技术出现在我国儿童药物研发中,但是新技术的应用仍然不足.未来我国儿童药物在创新中应该注重发挥产学研合作研发的优势,还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激励医药制造企业积极研发儿童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科技创新促进适宜技术发展 适宜技术推动学科建设进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过去10余年,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健康管理学科的发展。通过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套餐式体检向个体化体检的转变,促进了健康管理学科内涵的建设。未来健康管理学科的建设,需要更多的适宜技术支撑。适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科技创新,需要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大健康行业的企业和健康管理(体检)机构需要携手合作,朝着高效、精准、智能的方向,促进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而推动健康管理学科更加蓬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中医生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促进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尚不成熟,生态中各主体对自己的角色作用认知不足、责任分工不明确以及制度保障不完善,导致真正成为实际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乏善可陈。为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了解和思考,寻找一条符合当今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化路径,笔者结合自身"产学研"成果转化实践,阐述了目前中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主体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生在此生态中的困境与出路,希望能为我国医生同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地区即时检测应用现状和质量管理模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即时检测(POCT)在医学健康、海关检疫、农牧业、林业、消防、环境和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得到高速发展,对传统检验模式形成巨大挑战,同时在技术水平、质量控制、组织管理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该项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生产厂家以及医院共同合作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保障制度,更需要针对POCT的特殊性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和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本文结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POCT 项目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对上海地区 POCT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12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搜集法、问卷调查法、描述分析法对专业分布情况及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招生数、毕业生去向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科发展动态分析专业发展趋势。结果: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从2016年的5所发展为目前的123所,年均增长率为472.0%。各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涵盖了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等13门核心课程,毕业总学分要求从149学分到224学分不等,实践教学占教学计划的比例从12.1%到45.1%不等,学分波动较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占比不高且内容单一。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47.6%的院校将专业目标定位聚焦于培养复合型人才,52.4%的院校专任教师人数为4~6人,47.2%的专任教师年龄为31~40岁,42.9%的院校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为30%~40%,28.6%的院校博士人员占比≥50%,多数院校的专业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专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内涵建设相对滞后。结论:院校数量的快速增加与专业内涵建设的不相适应成为制约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是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在病变识别、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等环节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步伐,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搭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和相关转化机制,将有助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业向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院校发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为背景,探讨医学院校孵化平台的建设对产学研合作发展、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推进作用。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现有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进行剖析,并总结"上海医药—交大医学院创新成果"孵化平台的实践探索经验。结果:孵化平台有效推动了校内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和制度建设,提升了项目挖掘水平和平台支撑功能。结论:孵化平台的实践探索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奠定基础,通过深度构建"政产学研资用"链条,助力生物医药策源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发展,做中国真正的"First-in-Clas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探索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本研究逐一访谈了23名国内医学院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和综合院校开设医学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学负责人,并收回西安医学院2 270份医学本科生有效问卷。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的共性弊病为,医学英语师资医科知识严重不足、偏重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人文教育分量不足、医科英语教材偏重语言知识、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度不足。重构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路径为,医学院校医科英语教师与附属医院临床医生协同备课与授课,实现院院协作模式,实现师资重构、新医科医学英语教材重构、教学方式重构,采取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目标层面,注重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养的协同培养;医学英语学科建设层面,促成医学英语学科对医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医学英语教师教研胜任力是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需加大学界与业界的融合,实现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懂医学、英语语言能力过硬的英语专业人才和能用英语与外界沟通的医疗外交人才和援非医疗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提高中国泌尿系结石研究水平的几点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我国在泌尿系结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令人瞩目,但仍缺乏高质量、系统性的研究体系和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提高我国泌尿系结石研究水平方面,我认为应重视开展高质量临床医学研究,改变观念和评价体系,打破专业屏障,促进多学科合作,加强泌尿系结石的转化医学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以促进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多管齐下,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泌尿系结石的研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