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天麻钩藤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天麻钩藤饮的研究进展与探究其前沿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文献并筛选,运用CiteSpace V对从建库至2022年11月1日以来公开发表的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2 615篇,由来自711所机构的972位研究者发表;邢之华、冼绍祥等团队是该研究领域贡献最大的团队;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发文量领先;图谱共生成817个关键词,研究热点包括高血压、临床疗效、眩晕等,研究前沿包括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不良反应等.结论:天麻钩藤饮的相关研究近5年研究成果较多,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临床适应病症、联合治疗、药效作用机制展开.天麻钩藤饮的中医理论探讨较少,其药物成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不足,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天麻钩藤饮仍存在很大研究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556篇中文文献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我国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与空气污染的相关研究状况、关注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为我国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无关文献剔除、缺失信息(发表时间、作者、关键词、机构等)详细补充、同一机构和同义词的识别替换等处理.统计发文量分布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使用有效中文文献556篇,发文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近10年增幅扩大明显.主要作者团队和机构内的合作较为密切,但之间合作较为缺乏.研究呈现出污染物、疾病、其他结局或指标、研究方法、动物模型、机制等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方面,PM2.5的研究热度可能持续,而近年突现明显的臭氧、气温、健康风险等方面也可能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部分热点.随着时间发展,相关研究内容逐渐具体化、细化和全面化.结论 基于本研究文献,我国CVD与空气污染相关研究可能正处于并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将持续受到关注.建议进一步加强跨区域、跨机构、跨团队的多元研究合作,持续关注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变化,推动我国CVD与空气污染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4 - 2018年中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04 - 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了解布病发展趋势。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 - 2018年全国布病监测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发病率趋势变化,总体趋势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估计;采用局部回归季节分解法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季节特征;同时绘制各年龄发病率随年份变化热力图。结果:2004 - 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524 980例,死亡16例,发病率为2.61/10万,病死率为(3.05 × 10 -3)%。全国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 = 11.58%,95% CI:7.91% ~ 15.25%, P < 0.001);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未见明显变化趋势(均 P > 0.05);西藏自治区呈下降趋势(AAPC = - 55.19%, P < 0.001);其他省份均呈上升趋势(均AAPC > 0,均 P < 0.05)。全国发病高峰出现在4 - 6月;按省份划分,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福建省、安徽省发病高峰以4 - 8月为主,重庆市、上海市发病高峰出现在6 - 8月,其他省份发病高峰基本在4 - 6月。全国各年龄组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年龄分布呈倒"V"形;发病高峰出现在50 ~ 54岁年龄组(5.43/10万),其次为60 ~ 64岁年龄组(4.94/10万)。2004 - 2018年,发病率前3位年龄组由2004年的40 ~ 44、50 ~ 54和35 ~ 39岁转变为2018年的50 ~ 54、60 ~ 64和55 ~ 59岁。 结论:2004 - 2018年全国及大部分省份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逐渐向高年龄组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准胃癌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外科手术切除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精准医学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针对胃癌的精准外科诊断与治疗,国内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家工作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病情评估、外科决策、手术规划、标本外科处理、生物样本库建设、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术后加速康复和人文关怀等精准胃癌外科诊断与治疗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制订《精准胃癌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形成16条推荐意见,以供国内同行参考,旨在推广精准胃癌外科诊断与治疗理念以及指导胃癌外科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儿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宫内介入治疗二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为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胎儿成功实施了胎儿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FAV)。2例胎儿分别于24周和28周胎龄被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随访期间均有向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发展的趋势,分别于32周和30 +4周胎龄接受FAV,取得技术成功。本文对FAV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及随访预后进行介绍分析,为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积累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唐氏综合征胎儿脑病变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唐氏综合征(DS)胎儿脑病变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探究其在DS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2月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59630,利用R软件筛选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利用基因相互作用检索工具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确定核心模块及核心基因。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3对22~33周龄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中验证神经退行性变相关核心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从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中共筛选出225个DEGs,其中18个为上调基因,207个为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神经发生、神经元凋亡、转录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Gs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GSEA提示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在DS神经病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PPI网络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主要与组蛋白乙酰化和转录调控相关。经组织验证,其中 RAB8A、TBP、TAF6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数据相一致。 结论:通过胎儿脑组织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及关键信号通路,有助于全面了解DS神经病变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探索DS神经发育异常和智力低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艾司氯胺酮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近10年中文、英文文献中艾司氯胺酮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择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和维普资讯(VIP)作为中文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英文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 6.2R1软件对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25日已发表的艾司氯胺酮相关的中文、英文文献的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可视化分析的结果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示。总结发文量趋势、高产作者、作者合作情况、发文机构排名、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在聚类图谱中,聚类模块值(Q)>0.3认为聚类结果显著,平均轮廓值(S)>0.5认为聚类合理,结合分析结果对艾司氯胺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果:2013年至2023年,中文、英文文献中艾司氯胺酮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英文文献作者及机构间合作较中文多,且不乏国际合作;中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杨建军,英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Hashimoto K;中文发文机构主要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英文发文机构主要是美国的强生公司。根据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中文文献中热点关键词为"丙泊酚""舒芬太尼""剖宫产""氯胺酮"等,英文文献中热点关键词为"双盲""氯胺酮""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等。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谱,中文、英文文献近年研究较多集中于艾司氯胺酮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应用群体等方向(Q>0.3,S>0.5)。根据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发现研究艾司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热点方向。结论:当前中文、英文文献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艾司氯胺酮与其他麻醉药的复合麻醉效果、临床试验、适用群体以及治疗抑郁症方面。艾司氯胺酮相关研究仍有待发展,需要作者、机构间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WOS数据库的治疗药物监测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国际上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or "drug monitoring"为检索词检索WOS数据库(截至2022年2月16日),收集并分析TDM研究类文献的年收录量、发文国家、作者、机构,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爆发引文检测,使用VOSviewer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结果:共纳入2 318篇文献,第1篇发表于1975年;美国是发文量第一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澳大利亚学者Roberts JA;共检测到10篇爆发引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6个TDM相关聚类,近期国际研究热点包括炎症性肠病患者生物制剂TDM、危重症患者抗感染药物TDM、抗肿瘤药物TDM。结论:可参照国际研究热点,开展更多药物的TDM(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伊马替尼等),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用药监护,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聚多巴胺多功能纳米造影剂在肿瘤分子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毒性的多功能纳米造影剂,使其能精准定位肿瘤,实时反映肿瘤生物学信息,是推动肿瘤分子影像技术发展、实现肿瘤早期及精准诊疗的核心。聚多巴胺(PDA)纳米材料是一种结构与天然真黑素极其相似的仿生材料,其聚合方法简单,可通过金属配位、π-π堆积、静电吸附等多种方式实现造影组件及靶向配体等功能分子的可控组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影像的临床前研究。综述了PDA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功能化修饰和组装策略及其在肿瘤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推动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领域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老年衰弱干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科学计量学角度对衰弱干预的研究现状、国际合作情况、热点主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以期为该领域相关干预性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衰弱干预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VOSviewer、R-bibliometrix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1992—2021年全球老年衰弱干预性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国际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衰弱的干预模式以营养联合运动干预为主,慢病领域逐渐开展衰弱的干预性研究。结论:衰弱干预性研究将会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营养联合运动及认知干预模式将会是未来研究主要的研究趋势,且更多的衰弱干预性研究将会在老年慢性病人群中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