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髓坏死可导致牙齿脆性增加,易折裂,并阻碍年轻恒牙牙根持续发育。因此牙髓再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牙髓组织具有复杂、多变的解剖结构且包含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成分,牙髓再生面临诸多挑战。回顾近年来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索牙髓组织构建与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文献,重点讨论适宜支架材料的选择与牙髓组织构建方法。文中述及用于构建牙髓组织的支架材料包括海藻酸钠、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纤维蛋白、丝素蛋白、多肽和自组装多肽、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等,简要介绍了其功能特点以及添加生物基质提取物、生长因子等组成的功能修饰或不同功能互补性材料组成的功能改进。结合临床可操作性要求,进一步讨论了由亲水性复合材料或经亲水基团修饰材料制备可注射水凝胶支架材料的组成设计和功能特点,以期为今后牙髓再生研究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复合构建软骨组织工程三维纳米支架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将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溶于三氟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制成静电纺丝溶液,制备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测定其纳米纤维直径、吸水率、表面接触角和降解率及生物学特性。兔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上,用细胞计数试剂盒评估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在静电纺丝浓度范围80~120 mg/ml,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比例6.0∶0.5∶1.0条件下,可成功制备出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当电纺液浓度为10%时,纳米纤维直径相对均匀,无串珠形成,支架纤维直径(289.5±162.9)~(414.7±71.5) nm。经过理化检测显示: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触角最高达(34±15)°,30 d时降解比较稳定,降解率最高达68%,软骨细胞在支架上24 h存活率最高达70%。结论:以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能,在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碳纳米管的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地三维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制备CNTs/PLA/CHI碳纳米管(CNTs)/聚乳酸(PLA)/甲壳素(CHI)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然后对材料亲水性表征及动物实验效果进行观察。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甲壳素纤维的亲水性理想,可将复合材料的亲水性显著改善。对于本研究所使用的几种材料,唯有聚乳酸(PLA)/碳纤维(CF)复合材料亲水性最佳。与未含碳纳米管的对照组比较,加入少量的碳纳米管地low组的亲水性要显著降低,然而随着复合材料中所加入的碳纳米管(CNTs)逐渐增多,材料亲水性也稍增强。但是材料亲水性与是否交联无显著关系。当CNTs添加至PLA/CF复合材料中,会使得复合材料亲水性显著下降。当CNTs水平逐渐增大时,复合材料的亲水性能则出现一定的增强。(2)经X线片检查,各组术后骨缺损移植地人工骨材料均未发生移位以及断裂现象。在第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域能够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骨生成影像,呈现云雾状,且均匀分布于骨缺损区域,骨密度水平非常低,存在大量孔隙;第8周时,经X线检查,显示植入体已与缺损断端骨性愈合,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水平显著增大,新骨阴影非常显著,有成骨出现,但皮质骨连续性较差;第12周时,实验组CNTs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均显示,植入体已与骨缺损部位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比较理想,髓腔畅通性较好。4种不同含量的CNTs复合材料组中,随着CNTs含量逐渐增多,骨缺损愈合程度逐渐加大。(3)随着CNTs含量的逐渐增加,骨密度水平显著增大,低含量组、中等含量组与高含量组骨密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含量:4周: P<0.01;中等含量:4周: P<0.01,8周: P<0.01,12周: P<0.01;高含量:4周: P<0.01,8周: P<0.01,12周: P<0.01),同组各时间节点骨密度水平两两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含量:4周比8周: P<0.01,4周比12周: P<0.01,8周比12周: P<0.01;中等含量:4周比8周: P<0.01,4周比12周: P<0.01,8周比12周: P<0.01;高含量:4周比8周: P<0.01,4周比12周: P<0.01,8周比12周: P<0.01)。 结论:碳纳米管可有效促进新骨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生物一体化人工角膜大动物移植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新型生物一体化人工角膜大动物移植效果。方法:选择10只藏香猪和6只小尾寒羊,均以左眼建立动物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白斑模型。实验室内完成3D打印化学修饰辅助生物一体化人工角膜制备,并进行亲水修饰中央镜柱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黏附性检测。Ⅰ期手术将人工角膜移植于动物角膜白斑的板层间,Ⅱ期手术前板层开窗。术后观察3个月。结果:镜柱材料亲水性及抗细胞黏附性能良好。Ⅰ期术后5例角膜前板层溶解,导致人工角膜脱出。Ⅱ期术后2例最终发生角膜溶解致移植物脱出;另有3例发生人工角膜前后增生膜;其余6例术后效果较好。组织学检查发现人工角膜裙边材料孔隙中有纤维和血管长入。结论:3D打印辅助亲水修饰生物一体化人工角膜的动物组织相容性较好,其化学表面修饰可降低细胞黏附性能,对减少术后人工角膜前后增生膜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然生物材料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理想的支架材料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天然生物材料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生物材料具有高仿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用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按成分和原料来源大致分为蛋白质类生物材料(胶原、明胶、丝素和纤维蛋白)、糖类生物材料(纤维素、几丁质/壳聚糖、海藻酸盐和琼脂糖)、糖胺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脱细胞基质移植物(羊膜、小肠黏膜下层、肌腱)。不同的支架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结构和理化性质。蛋白质类生物材料多通过聚合形成网状结构影响细胞迁移分化,且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单独制成支架或配合其他合成材料使用;糖类生物材料因高比表面积可负载大量液体,但其机械性能较差,因此常被以凝胶形式控释细胞和生长因子配合其他材料应用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糖胺聚糖类生物材料具有抗炎、黏弹润滑以及高水合特性,多配合合成材料增加其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相比天然高分子材料,脱细胞基质不但具有更相仿的细胞外结构和营养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更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中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不同材料的巧妙组合,使肌腱修复展现出更好的效果,也使天然生物材料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前景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汁酸在胆道闭锁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胆汁酸作为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消化脂质、调节肠道微生物以及调控代谢等生理功能.胆道闭锁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具有两亲性,亲水性较低的胆汁酸通常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在胆道闭锁病理状态下,胆汁酸本身的细胞毒性被放大,此为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熊去氧胆酸为代表的亲水性较高的胆汁酸则能明显改善肝功能,这一特性目前已被应用于胆道闭锁的治疗.血清胆汁酸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这对于判断肝损伤程度有一定作用.本文综述胆汁酸的毒性作用与胆道闭锁病理生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并简要介绍目前胆道闭锁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与胆汁酸密切关联的方案与措施,为临床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纯钛表面载锌聚多巴胺涂层改性及其抗腐蚀性能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在纯钛表面制备载锌聚多巴胺涂层,并探究其生物相容性及抗腐蚀性能.方法 将纯钛试件先后浸泡在多巴胺碱性溶液与硫酸锌溶液中,在试件表面形成载锌聚多巴胺涂层.以光滑钛表面以及聚多巴胺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对照组,载锌聚多巴胺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微形貌,X线能谱仪表征锌元素在聚多巴胺涂层上的结合.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试件表面的亲水性.体外培养L-929 成纤维细胞,通过CCK-8评价改性钛表面的生物相容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获取各组试件在人工唾液中的开路电位和极化曲线,分析载锌聚多巴胺涂层对钛表面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扫描电镜和X线能谱仪分析结果显示,3 组试件表面的微形貌均有差异,载锌聚多巴胺涂层组试件表面有锌元素存在.涂层修饰后试件表面的亲水性增强.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载锌聚多巴胺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电化学测试获得的开路电位和动态极化曲线及其拟合数据显示,载锌聚多巴胺涂层组试件的抗腐蚀性能最强,聚多巴胺涂层组次之,光滑钛组最小.结论 采用化学浸泡法可在钛表面成功制备载锌聚多巴胺涂层,改性钛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动物细胞培养用片状载体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不同片状载体的表面特性及对不同细胞的培养效果.方法 选择3种片状载体(A、B、C),对其材料进行化学元素组成分析,对经0.1 mol/LNaOH溶液预处理前后的载体进行接触角检测.通过测定Vero、MDCK和MRC-5细胞在3种载体上的贴附效果和葡萄糖消耗量,并利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比较3种载体的细胞贴附率和培养效果.结果 3种载体均主要由C、H、O3种元素组成,且含有少量的N和S元素.预处理前,载体B的接触角为0°,显著低于载体A[(109±3.13)°]和C[(121±6.82)°](F均为709.1,P均<0.000 1),亲水性较强,载体A和C亲水性较差;预处理后,3种载体表面的接触角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9 4,P>0.05),均亲水.培养3 h内,3种载体的细胞贴附率均在80%以上,细胞在载体纤维上均致密,长势均匀,葡萄糖消耗量曲线均趋于"S"型,细胞连续培养效果良好.葡萄糖消耗总量载体A与C基本一致,载体B低于A和C.结论 对3种片状载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和亲疏水特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Vero、MDCK和MRC-5 3种细胞的贴附率及培养效果进行了评价,为片状载体的后续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抗菌性可吸收缝合线及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口周贯通伤处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抗菌性可吸收缝合线及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口周贯通伤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笔者科室收治的37例口周贯通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使用6-0抗菌性可吸收缝合线分层精准对位缝合,术后给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贴敷创面;对照组使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分层精准对位缝合,术后未使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贴敷.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效果、瘢痕[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创面愈合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针眼红肿2例,对照组8例,加强换药后均好转;观察组创面水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抗菌性可吸收缝合线及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治疗口周贯通伤,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及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效果好,瘢痕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电化学脱合金Ti6Al4V基台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电化学脱合金Ti6Al4V基台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的影响,为种植基台表面改性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试样不同表面进行分组:NC组(阴性对照,光滑表面无其他处理)、NM-1组(纳米网-1,1 mol/L NaOH电化学脱合金处理1 h,电压2 V)、NM-2组(纳米网-2,5 mol/L NaOH电化学脱合金处理1 h,电压2 V).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不同试样表面形貌及HGFs在其表面的黏附状态,接触角测量仪测定试样表面亲水性.CCK-8评估HGFs在不同试样表面的增殖情况;qRT-PCR检测HGFs在不同试样表面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1A1)、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3A1)、纤连蛋白 1(fibronectin 1,FN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黏着斑蛋白(vinculin,VCL)、整合素α2(integrin α2,ITGA2)、整合素β1(integrin β1,ITGB1)等黏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HGFs在不同试样表面vinculin蛋白表达情况;天狼猩红染色评价HGFs在不同试样表面胶原纤维分泌合成情况.结果 SEM观察到NM-1组和NM-2组表面形成有序均一的三维网状结构,网格直径NM-1组约为30 nm,NM-2组约为150 nm;NM-1组和NM-2组对比NC组,水接触角显著下降(P<0.000 1);NM-1组细胞增殖能力较NC组显著提高(P<0.01),NM-1组和NM-2组的水接触角及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镜下可见HGFs黏附24 h后在各组试样表面均黏附良好,NM-1组和NM-2组细胞与NC组对比伸展面积更大,形态纤长,细胞伪足更发达.qRT-PCR结果显示NM-1组中COL1A1、COL3A1、FN1、FAK、VCL等黏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和NM-2组(P<0.01).vinculin蛋白免疫荧光结果表明,NM-1组vinculin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单个细胞黏着斑数量最多(P<0.01).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NM-1组胶原纤维分泌合成量最高(P<0.000 1).结论 Ti6Al4V经电化学脱合金改性后所构建的三维纳米网状结构有促进HGFs黏附增殖和胶原分泌合成的作用,其中网格直径约为30 nm的NM-1组对HGFs的促进作用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