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面诊信息自动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图像信息自动识别方法对中医面诊客观化发展做出总结与展望.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梳理,系统概括出中医面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结果:结合计算机识别技术对人脸图像进行信息采集、人脸分割、区域定位、特征提取与识别、四诊合参进行梳理,并归纳面诊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中医面诊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随着中医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医面诊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面诊客观化和标准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用于面诊的嘴巴定位算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嘴巴区域特征的精确定位对于中医面诊客观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双肤色模型、椭圆拟合与改进C-V水平集模型相结合的分割嘴巴的方法.考虑到肤色在像素空间邻域与灰度值域的平滑相似性,首先给出一种二维伽马函数的自适应光照补偿法,提升非均匀光照下肤色聚类的稳定性,进而利用根据实验确定的双肤色模型,进行肤色检测,并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去除噪声等影响,Sobel方法提取轮廓;然后根据所得的边缘和初步轮廓利用直接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法提取人脸区域;最后采用改进C-V水平集模型对嘴部区域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分割效果,满足中医面诊图像分割要求,为面部五官的进一步分割和检测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面部色诊现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面部色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近年来,对中医面部色诊现代化的研究主要从面部图像采集、人脸区域分割、人脸区域定位、特征提取等技术和常色、病色、面部分区域等临床研究入手,对中医面部色诊现代化的主要方法、手段和获得的成果进行阐述.面部色诊客观化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人脸图像采集的环境尚未统一标准;面诊研究的技术尚不够成熟,仪器的实用性和精确性都存在一定问题;探测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医诊断长期以来靠经验积累,而人体面部的色泽复杂多变且个体差异性较大,计算机对面部五色没有精确定义,很难定量描述;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色诊研究使用仪器尚不统一,存在检测指标不统一、可重复性低的缺陷;研究涉及的病种单一,同一疾病涉及的证型不够全面;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单纯靠面诊的定量数据进行诊断缺乏准确度.中医色诊现代化研究应该保持中医原有的特色,运用临床其他诊法综合辨证分析,四诊合参,确立整体研究思路.因此,今后的研究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集、分析信息,提高四诊信息采集的可靠性,捕捉人眼所不能及的能反映内部脏腑的生理、病理信息,对四诊作进一步定性、定量分析,建立统一的辨证诊断推理标准,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面部图像特征融合的中医望诊面色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根据中医相关理论,面色分为赤、黄、白、黑4大类,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实现面部图像的关键点识别和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分割.本研究创新性地结合颜色空间特征、面部纹理统计特征、唇部颜色特征等要素,使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对提取到的面部特征进行分类识别.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使用专业仪器采集了575幅人脸图像组成数据库,并在中医专家指导下进行面色标定.本研究结果显示,融合面部皮肤颜色特征、面部纹理特征、唇部颜色特征的最佳识别率可达91.03%,颜色特征是中医面色分类识别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