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对面部皮肤年轻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对面部皮肤年轻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66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年龄35~50(42.89±4.4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名。试验组口服素颜新季胶原蛋白肽;对照组口服肽多健胶原蛋白粉,两组均为每天5 g,共12周。于口服前,服用后1、2、4、12周用VISIA皮肤检测仪采集图像及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采集数据,同时记录志愿者整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61名志愿者完成本研究。口服胶原蛋白12周后,两组较口服前角质层含水量均有增加(65.41±10.60比59.82±9.26),经皮失水量、皱纹、纹理、毛孔、红色区、紫质均有减少(19.19±4.24比21.50±5.10; 7.38±3.67比8.98±6.67; 5.55±3.07比6.60±4.84; 16.94±9.30比17.95±8.85; 21.92±4.60比22.11±5.34; 10.31±7.03比11.62±8.58),口服前后7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质层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7, P=0.024),余6项指标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斑点、紫外线色斑、棕色斑3项指标,两组口服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86.67%、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4, P=0.0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效果优于胶原蛋白粉,可改善皮肤纹理,保湿,志愿者满意度高,是面部年轻化的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ymagic-4D对敏感性皮肤面部自身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Hymagic-4D多元精华液(miniHA、乙酰化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对敏感性皮肤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9年4月2~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皮肤科学实验室,纳入敏感性皮肤女性受试者33名,年龄18~65(43±9.5)岁。采用左右面部对照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试验侧用新型透明质酸Hymagic-4D,对照侧用大分子透明质酸。试验前、试验7 d、14 d、28 d随访,内容包括医师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标测量、VISIA图像采集及受试者自评。结果:使用产品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测量a值分别为8.54±3.08、8.87±3.21、8.39±3.21,低于对照侧9.48±3.09、9.51±3.30、9.03±2.95,两侧比较, t=7.00, P<0.05。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粗糙度评分、干燥度评分、红斑评分均比使用前明显降低( 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侧( P<0.01)。皮肤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pH值、L值、乳酸刺痛试验总分,两侧面部皮肤较均使用前明显改善( t=4.75, P<0.05),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0 , P>0.05)。 结论:透明质酸Hymagic-4D对敏感性皮肤人群具有一定的屏障修复和辅助红斑消退作用,在减轻敏感性皮肤的炎症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维结合三维超声早孕期筛查及诊断胎儿腭裂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筛查及诊断胎儿腭裂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二维及三维超声对正常胎儿和腭裂胎儿腭的成像技术和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接受孕早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检查的胎儿10 519例,将胎儿NT测量标准切面上的腭线作为筛查标记,常规进行观察。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二维超声冠状面的鼻后三角和轴平面的上颌牙槽突弓作为诊断切面,并采集三维容积数据以及面部三维多模式成像进行离线分析,确定或排除胎儿严重腭裂畸形。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病例,在早孕期引产后或中孕期进行结构畸形筛查以及产后(或引产后)评估。结果:在10 519例胎儿中,10 204例(97.01%)成功获取标准NT平面并观察到腭线,其中腭线正常10 169例。35例腭线异常胎儿中13例通过增加二维超声切面和三维容积离线分析确诊为唇腭裂,并经引产证实:包括单侧唇腭裂7例,双侧唇腭裂3例,正中唇腭裂2例,不规则唇腭裂1例。无假阳性结果报告。22例经增加二维超声切面和三维容积离线分析后排除唇腭裂。全部胎儿均经中孕筛查和(或)生后追踪证实。漏诊单纯继发腭裂1例。结论:腭线是早孕期胎儿腭裂的良好筛查指标。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鼻后三角和上颌牙槽突弓轴平面,并采集三维容积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可确定或排除有无严重腭裂畸形。本研究对胎儿严重类型唇腭裂畸形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产前遗传咨询以及出生缺陷防控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面部白癜风人工智能诊断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面部白癜风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实现面部白癜风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法:利用白癜风皮损单反相机图像和YOLO(You Only Look Once)v3算法建立皮损目标检测模型Vit3,比较Vit3模型的检测结果与皮肤科医生的标注结果,评价Vit3模型的性能。在Vit3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部皮肤人工智能图像采集器拍摄的白癜风及非白癜风皮损的普通光学和紫外光图像,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测量紫外光图像上皮损区域的灰度值,通过白癜风/非白癜风皮损灰度值阈值鉴别白癜风和非白癜风,建立面部白癜风诊断模型Vit4,通过Cochran′s Q检验比较Vit4模型与皮肤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评价Vit4模型的诊断性能。 结果:对于100张白癜风皮损(167处)和100张正常皮肤的单反相机图像,Vit3模型的诊断敏感性为92.81%(155/167)。对于97组(包括50组白癜风、30组白色糠疹、7组无色素痣、10组正常皮肤)面部皮肤图像,Vit4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8.66%(86/97),敏感性为88.00%(44/50),特异性为89.36%(42/47),与皮肤科医生的诊断准确率92.78%(9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23, P > 0.05)。 结论:建立了面部白癜风人工智能诊断模型Vit4,该模型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性能,提供了一种较为客观、便捷的面部白癜风辅助诊断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针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年轻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微针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年轻化的效果。方法:2021年7—12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疗美容科招募志愿者25例,男1例、女24例;年龄30~58(38±9)岁,体质指数(22.23±1.36)kg/m 2。面部微针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分别在治疗前及结束治疗后1、2、3个月采集图像,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对受试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对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VISIA图像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维度分值,斑点(32.06±6.92)比(27.59±7.69)分、红色区(32.79±11.80)比(27.74±9.49)分、毛孔(17.66±9.79)比(14.60±7.07)分、棕色斑(43.61±11.93)比(37.59±16.22)分,疗程结束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44、4.21、7.47、7.11,均 P<0.05);疗程结束后1个月,患者满意21例,占84%;结束后3个月,患者满意20例,占80%;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面部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年轻化有较好效果,受试者满意度较高、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平面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改善面颊部凹陷伴中下面部皮肤松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双平面技术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改善面颊部凹陷伴中下面部轻中度皮肤松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梅奥整形外科医院(济南)收治的具有面颊部凹陷伴中下面部轻中度皮肤松弛的患者资料。治疗方案均采用双平面技术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进针点位于耳屏前1~2 cm,进针后采用23 G钝针在面颊凹陷部的皮下脂肪浅层与皮下深层脂肪室2个平面进行扇形注射,并于颧弓下缘予适量的皮下注射以弱化突出的颧弓。单侧注射总剂量1.5~3.5 ml。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态,注射后轻按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分别采集患者图像,由盲测研究员采用面部松弛分级量表(FLRS)和中面部容积量表(MMVS)评价患者面部松弛及丰满度,量表评级或评分越高,代表面部越松弛或者丰满度越差,术后较术前评级或评分降低1级(分)即为有效,降低≥2级(分)为显著有效。由患者采用全球美学改善量表(GAIS)自评治疗前后的面部改善效果,满分5分,得分越高表明改善越明显。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效果持久性。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 s表示,同一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GAI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 结果:共纳入80例女性患者,年龄30~50岁,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FLRS评价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全部患者均评价为有效(69例,86.3%)或者显著有效(11例,13.8%);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有74例(92.5%)患者评级无变化,6例(7.5%)患者评级升高1级,即治疗效果有所减弱。患者右、左侧MMVS评分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全部患者均获得有效(右侧:55例,68.8%;左侧:69例,86.2%)或者显著有效(右侧:25例,31.2%;左侧:11例,13.8%)的改善效果;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右、左侧分别有70例(87.5%)、77例(96.2%)患者评分无变化,其他12例患者(13侧)评分较术后即刻增加1分,提示治疗效果稍有减弱。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认为面部美观情况较治疗前改善,疗程结束即刻患者GAIS评分为(4.5±0.5)分,治疗后6个月为(4.4±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8, P=0.280)。术后即刻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为97.5%(78/80)。72例(90.0%)患者表示愿意接受二次治疗。疗程结束后6个月,患者对治疗改善效果和维持效果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为98.8%(79/80),68例(85.0%)患者认为"治疗改善效果能够维持6个月"。术后即刻1例患者出现注射区域轻度泛红及轻微肿胀反应,冰敷后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采用双平面技术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面颊部凹陷,缓解中下面部轻中度皮肤松弛状态,治疗效果能够维持6个月左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文本分析法的智能中医面诊分区方法系统性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8/31
面诊客观化研究通过近年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主题之一.但大部分研究注重对面诊图像算法的调整与采集环境及设备的设计,缺乏对面诊分区方法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旨在对现阶段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中医面诊分区研究文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文本分析法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归纳出目前智能中医面诊分区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面部特征点、基于面部特征块和基于完整面部;然后通过分析面诊分区研究的影响因素并对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归纳,得到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对应的常用面诊分区方法;最后对现阶段面诊分区研究中的数据集构建、深度学习的优势以及面诊理论的体现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基于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基于 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 10位汉族个体的 2D视频监控图像(包括正面、左侧面及右侧面图像)及高精度 3D人脸模型,通过 Autodesk 3ds Max 2018软件对 3D人脸模型进行透视匹配处理以叠加至 2D人脸图像上,并计算叠加后 2D-3D人脸图像中 11组对应特征点-点间距离的均值,将来自同一个体的 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定义为匹配组,将来自不同个体的 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定义为不匹配组.结果 整体而言,不论正面、左侧面或右侧面,匹配组与不匹配组间对应特征点-点间距离均值范围均不重叠(P<0.05).结论 不重叠的均值范围初步表明本文所述的基于 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面部数字化指标的高尿酸血症人群面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基于面部数字化指标,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浓度血尿酸人群的面色数字化特征.方法 用舌面诊仪采集不同浓度血尿酸人群的面部图像,观察面部九个部位(额头、眉间、鼻尖、下颌、左颧、右颧、左颊、右颊、唇)和整体面部的图像特征指标,分析面部图像特征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 3个不同年龄层比较,尿酸 480.1~540 μmol/L组和540 μmol/L以上组在整体的面色数字化指标L、a、b、c、h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480.1~540 μmol/L)面部九个部位的面色数字化指标a、b和h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面色数字化指标建立正常组和高尿酸组(480.1~540 μmol/L)的二元Logistic回归,纳入面色数字化指标鼻尖h、左颧a、左颊b、右颧h、鼻尖L、唇b绘制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结论 通过对高尿酸血症人群面部数字化指标研究,发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浓度尿酸人群面色指标的差异,为中医面色诊断提供客观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医用重组人胶原蛋白功能敷料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治疗长期戴口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观察外用医用重组人胶原蛋白功能敷料(凝胶型)[Medical 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functional dressing(gel type),MRHC]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Medical skin healing biofilm ointment active dressing,MSHB)对长期戴口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因长期戴口罩引起接触性皮炎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外用MRHC联合MSHB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MSHB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采用CBS皮肤检测仪采集和分析图像数据,并随访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7.50%.观察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正面部和左侧面部卟啉数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1周后右侧面部卟啉数量明显改善,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全面部红斑面积、红斑浓度和平滑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正面部卟啉数量、红斑面积和红斑浓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全面部平滑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RHC联合MSHB外用与MSHB单独外用对长期戴口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短期治疗均安全有效,MRHC联合MSHB外用对全面部的短期治疗有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