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3年四川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人间炭疽流行特征及报告病例特点,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四川省报告炭疽病例及同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概况、流行特征、疫情形式、报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3年四川省累计报告炭疽35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0.084/10万.皮肤炭疽占98.6%,肠炭疽占1.4%.男女性别比为2.5∶1.0,20~55岁最多占79.3%,牧民占68.7%.发病高峰在8月.累计发病率甘孜州(263例,3.791/10万)、阿坝州(84例,1.585/10万)和凉山州(11例,0.038/10万),分别波及61.1%(11/18)、46.2%(6/13)和17.6%(3/17)区县.石渠县发病率最高,达19.414/10万.牧区发病数占81.3%.68.7%、13.4%病例由县级、乡镇级单位单位报告,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为3.4d.散发疫情占98.2%,共6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数平均3例,感染来源与共同剖食病死牛有关.结论 四川省炭疽发病有地域性、季节性和职业性.发病特征以散发为主,共同剥食病死牛易导致聚集性疫情.应开展牧民健康宣教及提高基层机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4团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原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为今后炭疽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起人间皮肤炭疽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传染源管理追踪、病例搜索及密切接触者管理、采样与检测、现场消杀、培训与宣传,提出炭疽疫情防控措施.结果 本次疫情为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散发疫情,传染源为病死牛.病例于7月20日在自己家中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宰杀病死牛,且在3 d前右手中指第二关节处被刺扎伤,炭疽杆菌经过伤口感染发病.暴露后当天出现发热症状,第4 d(7月24日)伤口处可见约3 cm×3 cm黑痂,无破溃、无流脓,以发热症状先后就诊于164团医院、塔城市人民医院、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塔城市精诚医院,其中24-25日在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密切接触者共7人,均未感染,无共同暴露者.27日采集病例黑痂周围涂抹标本PCR检测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粪便标本阴性;5份环境标本PCR检测阴性,病死牛骨头表面标本分离培养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散发疫情,因宰杀感染炭疽杆菌的病死牛而感染,应加强培训与宣传人兽共患病防治知识,建立兵地融合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置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山东省德州市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置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处置2022年7月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发生的一起皮肤炭疽聚集疫情,查明疫情原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为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起人间皮肤炭疽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追踪、可疑病例搜索、采样检测、现场消杀、防控知识宣传,提出炭疽疫情综合防控措施.结果 经调查,本次疫情传染源是病死牛,共有病例3例.对采集的死亡病牛、涉疫屠宰牛肉、牛下水及牛皮等样本304份进行炭疽芽胞杆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共检出阳性样本82份,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12株.及时消灭传染源,对涉疫牛产品、疫情处置过程中死亡的牛焚烧后深埋,对炭疽芽胞杆菌PCR法检出阳性的2头活牛扑杀后焚烧深埋.结论 本次疫情3例病例因共同暴露于宰杀感染炭疽芽胞杆菌的病死牛环境而导致感染,及时控制传染源,对涉疫产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杀,可控制炭疽疫情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供防控工作参考.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累计发生104起,病例183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46/10万,死亡6例,年均死亡率0.002/10万.全年可发病,5-10月报告病例最多(149例,占81.42%).以25~60岁发病最多(142例,占77.60%).男女病例之比为6.96∶1.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162例,占88.62%).散发77起占总起数的74.04%.聚集性病例106例占总病例57.92%.2013-2017年的人间炭疽中86.67%(13/15)有病死家畜接触史.实验室确诊4例.消毒前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5.79%(9/57),消毒后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2.21%(16/131).结论 贵州省人间炭疽疫情下降明显,农村尚存在潜在聚集性疫情风险,疫源地消毒亟待规范,部门间联防联控有待落实,需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南省炭疽流行特征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和分析河南省炭疽疫情概况及流行特征,为炭疽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1956~2018年炭疽疫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6~2018年河南省共报告人间炭疽6558例,均为皮肤炭疽,年均发病率0.21/10万;死亡258例,病死率3.93%.流行高峰出现在1957年,1960年代初和年代末又各有一次流行高峰,之后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炭疽病例主要分布在南阳、新乡、洛阳、许昌、开封5个地区,占全省病例的89.60%.乡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盆地和山区炭疽发病率较高.炭疽病例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集中在6~9月,其中8月是流行高峰.牛、羊、猪、马等家畜是人间炭疽的传染源.病例潜伏期2~9 d,平均5 d.结论:河南省1950~1980年代是炭疽流行期,盆地及山区的农村地区是主要流行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10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4例,其中皮肤炭疽93例,占总数的98.94%,未分型1例;炭疽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5~10月(80例,占85.10%);从性别构成比上看,男性70例,女性24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9∶1;炭疽病例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92岁,以30-59岁发病最多(70例,占74.47%).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85例,占90.43%).全省报告炭疽病例分布在8个州(市)的15个县(区),其中楚雄州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昆明市、昭通市、文山州丽江市、大理州,主要疫区县为元谋县、鲁甸县、永胜县、禄劝县.结论 云南省炭疽疫情稳中有降,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农民为最主要的感染人群,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以提高对炭疽的防病能力.继续加强畜牧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合作,联合进行疫情的规范化处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