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疫情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收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辽宁省甲肝疫情资料和已有监测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综合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3月辽宁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 460例,较去年同期(871例)上升67.62%。病例主要集中在丹东和大连,2个市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3.35%。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16%,男女性别比为1.92:1;发病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分别占42.88%和32.88%。结论:应该采取健康宣传、漏种儿童及时补种、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的防控体制,降低甲肝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1-201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自鲁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鲁山县畜牧局收集2011-2019年人畜布病监测数据,对布病的血清学、病原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9年共调查高危人群15 943人,血清学检测10 834人,阳性检出率为23.11%(2 504/10 834)。其中,2013年布病血清阳性检出率快速增高,2016年后呈下降趋势;男性阳性检出率为25.87%(1 593/6 157),女性为19.48%(911/4 677);年龄主要集中在40~< 70岁,占70.45%(1 764/2 504);各职业中农民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5.97%(2 242/8 634)。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1.163、27.855、257.412, P均< 0.01)。共分离培养急性期布病病例血样578份,检出布鲁氏菌215株,阳性检出率为37.20%。 结论:平顶山市鲁山县人间布病的高危人群主要为从事养殖业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建议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构建防疫培训体系 助力学科内涵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虽然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依然严峻复杂。在响应国家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的总体战略下,一方面严密防控疫情不放松,另一方面积极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迫在眉睫。在继续落实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的前提下,如何针对我国麻醉学科建设所暴露出来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内涵建设不健全、感控体系普遍薄弱等问题,通过加强防疫培训体系建设,着力完善感控体系,加强麻醉学科内涵建设,满足社会对麻醉学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刚性需求,是摆在麻醉学科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下麻醉学科加强人员感控培训、科学应对复工复产为切入点,探讨麻醉学科完善人员结构、岗位职责划分及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供麻醉界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情况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为下一步基层防控工作和应对未来公共卫生疫情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2月6—16日,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来自全国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微信群中招募疫情期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全科医生、管理者、辅助科室医生等人员共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提纲包括:(1)在此次疫情中承担的工作;(2)抗疫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对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看法;(4)对未来疾病疫情防控的建议。应用NVivo 12.0软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访谈主题。结果:基于访谈资料共提炼出6个主题:(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抗疫工作需要进行工作部署,但工作分配和防控流程不完善,全科医生工作量较大;(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全科门诊持续开放,积极推进线上诊疗、咨询,以减少人员流动及接触;(3)全科医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深入参与联防联控工作;(4)全科医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防护意识;(5)基层全科医生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但目前培训有时流于形式;(6)基层用于防护和诊疗的物资不足,全科医生担心自身感染风险增加。基层医生在疫情期间承担了社区管理、门诊诊疗、联防联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存在物资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基层医生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的设置,加强基层医生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压氧治疗的防控措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陆军第九五二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积极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与医院联防联控,结合科室特点制定了医疗救治、布局改造、设备清洁、环境消毒等方面的实施方案。笔者重点描述了高压氧治疗期间的疫情防控措施,提出了简单且易于操作的管路消毒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险调查实施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一般楼宇等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为满足北京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平战结合的工作要求,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北京市CDC等多单位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险调查实施技术规范(T/BPMA 0006-2020)》团体标准,针对类似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集中空调风险防控特殊性,从传染病预防控制角度,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为原则,梳理归纳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一般楼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位置、空调方式、空调回风方式、空调风系统、气流组织、新风量、排风和空调部件8项风险调查要点,并对调查实施内容、流程、方法、资料分析和结论建议等提出明确定义和统一要求。规范和指导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机构开展相关风险防控工作,为城市管理中的此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解决思路和标准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占95%以上。为积极应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帮助和指导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患者及同住人员居家康复期间做好自我保健康复管理,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中西医结合急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国家卫健委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学术组织与机构组织全国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一线救治专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防控方案,结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健康管理展开调研与讨论,形成了《新冠病毒感染者成人居家中医药健康管理专家共识》,以期对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起到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在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面对传播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开展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以人为中心,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健康教育、舆论引导以及咨询工作,对重点人群进行追踪管理,对慢性病及高龄人群进行持续健康管理,探索形成基于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的社区疫情联防联控模式。本文主要对该模式进行介绍,并分析其优势和尚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与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起皮肤炭疽疫情调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的暴发原因与流行病学特征,为炭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炭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根据全民健保系统报告的炭疽疑似病例流行病学接触史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n = 83)。采集病例皮肤焦痂涂抹物、病牛组织、屠宰场地土壤样本及屠宰器具涂抹物,分别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病原菌分离培养。炭疽判定标准参照《炭疽诊断》(WS 283-2020)进行。 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现皮肤炭疽病例13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2例,确诊1例(Real-time PCR检测阳性且分离出1株炭疽芽孢杆菌)。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本次疫情传染源为病牛,传播途径为屠宰病牛、接触被污染的用具及相关牛产品,患者主要是从事牛屠宰或牛产品收售相关职业。实验室共收集样本84份,其中皮肤焦痂涂抹物13份、环境样本64份、牛肉样本7份。PCR检测结果阳性36份,阳性率为42.86%(36/84)。其中皮肤焦痂涂抹物标本阳性率为100.00%(13/13),环境样本阳性率为29.69%(19/64),牛肉样本阳性率为4/7。共分离到8株炭疽芽孢杆菌,其中环境标本6株、疑似病例1株、牛肉1株,总检出率为9.52%(8/84)。排查密接者83人,对涉疫的13个家庭用含氯消毒剂(5 000 mg/L)进行喷洒消毒(200 ml/m 2),累计消毒涉疫家庭40户次,消毒面积约10 765 m 2,焚烧处理疑似污染衣物45件,对152件厨具进行了浸泡处理。 结论:屠宰染疫牛、接触被污染的用具及相关产品为本次皮肤炭疽暴发的主要原因。加强市场监管,深化畜间防疫,开展炭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防病意识是预防炭疽发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与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