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术后视觉质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角膜/屈光分析仪OPD-Scan Ⅲ评估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术后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5/2023-04于我院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采用角膜/屈光分析仪OPD-Scan Ⅲ获取患者高阶像差参数(彗差、球差和三叶草像差)和视觉质量参数[斯特列尔比(SR)和人眼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中4 mm面积比(AR)],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 wk,3 mo时视力、高阶像差和视觉质量.结果:纳入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彗差、球差、三叶草、SR和AR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术后1 wk,3 mo UDVA、UIVA、UNVA、彗差、球差、三叶草、SR和AR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3 mo UDVA、UIVA、UNVA、SR和AR与术后1 wk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3 mo彗差、球差、三叶草与术后1 wk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3 mo球差、三叶草与SR均呈负相关(rs=-0.427,P=0.009;rs=-0.436,P=0.010),三叶草与AR 呈负相关(rs=-0.406,P=0.01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患者Nd:YAG激光术后视力改善,使用角膜/屈光分析仪OPD-Scan Ⅲ系统反映患者视觉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苦杏仁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苦杏仁为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苦杏仁主要含有氰苷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黄酮类及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大量研究表明,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除了主要活性成分苦杏仁苷外,苦杏仁所含营养物质油脂类成分也具有特定的药用活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苦杏仁临床常以复方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中药苦杏仁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临床应用以及品质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核心理念,从有效性、可测性、中药配伍环境、特有性、质量传递与溯源多方面来预测分析了中药苦杏仁的Q-Marker,研究发现与功效相关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苦杏仁苷和苦杏仁油,结合可测性等综合结果初步预测苦杏仁苷、油酸、亚油酸可作为中药苦杏仁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为中药苦杏仁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提供参考,同时为建立和完善其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西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山西医药杂志》(半月刊,每月15日,25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0253-9926,国内连续出版物号CN 14-1108/R,邮发代号22-38,定价12元/册),为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是综合性医学期刊,以中、初级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办刊理念,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的磁共振兼容安全性讨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设备是神经刺激和记录的重要工具,在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机接口系统的神经活动传递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同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记录全脑信号的有效且无创的技术之一,可以提供大脑结构的细节和激活模式图.结合BCI设备,特别是植入式BCI的神经刺激/记录与MRI的无创检测功能,被认为对解析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种结合对植入式BCI接口器件的组成材料和结构提出了特殊要求.该文首先对植入式BCI设备与MRI在交互使用时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然后,从安全隐患产生的源头,特别是植入体内的关键组件如金属电极及导线等,分析问题并整理总结了当前研究中的应对策略;最后,简要讨论了国内外磁共振安全性监管法规,并提出了改善相关产品磁共振兼容安全性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应性皮炎瘙痒的神经免疫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始于婴幼儿阶段,部分患者可迁延终生[1,2].慢性瘙痒是本病突出症状之一,根据2007年国际瘙痒研究论坛(IFSI)提出的分类方法,AD的慢性瘙痒属于典型的"原发性皮肤炎性疾病瘙痒"[3],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导致抗瘙痒治疗效果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术后患者的瞳孔直径大小与视觉质量高阶像差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的瞳孔直径大小与视觉质量、高阶像差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3例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患者瞳孔直径大小分为<4 mm组(暗视瞳孔直径)54例及≥6 mm组明视瞳孔直径49例.观察患者在明视、暗视环境下瞳孔直径大小变化.分析暗室环境下不同瞳孔直径大小患者视觉质量、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变化.结果 相较于术前,术后明视环境下瞳孔直径增大,暗视环境下瞳孔直径减小,明暗差减小(P<0.05).与<4 mm组相比,≥6 mm组患者斯特列尔比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均升高(P<0.05).与<4 mm组相比,≥6 mm组患者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差及球差升高(P<0.05);2组慧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 mm组相比,≥6 mm组患者在空间频率为3 c/deg、6 c/deg、12 c/deg及18 c/deg时对比敏感度升高(P<0.05).结论 ICL植入术后患者明暗视瞳孔差减小,且瞳孔直径大小与视觉质量、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具有相关性.瞳孔直径越大,高阶像差越大,对比敏感度越大,视觉质量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神经网络的肥胖等级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使用神经网络以及优化算法,建立肥胖等级预测模型,对肥胖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对从墨西哥、秘鲁和哥伦比亚收集的年龄在14岁至61岁之间参与者的2 111条记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BP神经网络肥胖等级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剪枝法对模型的隐层节点数和传递函数进行优选,找出最优网络结构.另外利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最终建立起精确度高、实用性强的GASA-BP神经网络肥胖等级预测模型.结果 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R2为0.975 1,MAE为0.352,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在模型预测肥胖等级过程中,体重指标最为重要,与肥胖等级相关性达到了 0.913,家族中是否有超重成员相关性也比较强,相关性为0.505.结论 GAS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预测肥胖等级方面性能优于其他模型,能够对肥胖等级做出最为准确的预测,可为个性化肥胖评估以及后续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对低温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早萌发生长的红松幼苗极易遭受春季低温的危害,进而影响其更新.为探究春季极端低温对红松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探讨了 一年生红松幼苗对不同低温(T1:10 ℃、T2:6 ℃、T3:2℃、T4:-2 ℃、T5:-6℃)和不同光照(L1:150 μmol·m-2·s-1、L2:750 μmol·m-2·s-1、L3:1500 μmol·m-2·s-1)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温度降低,各光合指标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6℃和10℃时,红松幼苗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在中等光强(750 μmol·m-2·s-1)处理下显著高于低光强处理(150 μmol·m-2·s-1)和高光强处理(1500 μmol·m-2·s-1);(2)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逐渐升高.在光照750 μmol·m-2·s-1下的PSⅡ光合系统受损最小,在温度低于2 ℃时以L3(1500 μmol·m-2·s-1)光强对PSⅡ光合系统的伤害最大;(3)低温胁迫下,低光和高光环境均加剧了红松幼苗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由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造成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且以高光下的损害降低最为严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遮荫保温、营造针阔混交林、抚育间伐等早期预防低温灾害的经营管理措施,旨在为红松幼苗的早期生长更新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镉在夜蛾科昆虫—蠋蝽的传递特征及其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土壤镉(Cd)污染不仅危害植物,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进而影响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本研究使用含不同Cd浓度(0、4.06 mg/kg和40.6 mg/kg)的人工饲料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发育至蛹,以蛹饲养其捕食性天敌蠋蝽Arma chinensis,研究了Cd在夜蛾科昆虫—蠋蝽的传递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和草地贪夜蛾对Cd的摄取量、排泄量和积累量,蠋蝽对Cd的摄取量和积累量均与人工饲料中Cd浓度呈剂量反应,即随着饲料中Cd浓度增加而增加.饲料—夜蛾科昆虫Cd的生物浓缩系数(BCF)大于1,这表明夜蛾科昆虫会生物放大Cd,而夜蛾科昆虫蛹—蠋蝽Cd的生物放大系数(BMF)小于1,这表示发生了Cd生物稀释作用.4.06 mg/kg Cd胁迫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幼虫相对生长率(RGR),而对斜纹夜蛾RGR没有影响,这与体内Cd积累量和BCF显著相关;40.6 mg/kg Cd胁迫显著改变夜蛾科昆虫的食物利用,抑制幼虫生长发育,降低取食斜纹夜蛾蛹的蠋蝽体重,但Cd胁迫对蠋蝽存活没有影响.因此,尽管Cd在植食性昆虫—捕食者没有生物放大作用,但仍然存在生物毒性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ELN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精神分裂症(SCZ)是一种严重、复杂的精神疾病,对公众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及神经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RELN基因位于人类的7q22.1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细胞外基质的丝氨酸蛋白RELN,该蛋白在大脑皮质及海马体中合成,参与神经元迁移和大脑新皮质发育.RELN及其信号通路异常可限制树突增殖、影响神经发生和突触传递,从而导致认知缺陷和大脑形态异常.既往基于多群体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RELN基因是SCZ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对RELN的功能特点、基因多态性及其在SCZ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RELN基因在SCZ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为SCZ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