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型假体与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在股骨远端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型假体和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在股骨远端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8月—2019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73(22.1±15.9)岁。本组32例新辅助化疗均有效,均行股骨远端瘤段切除假体重建术治疗。按照假体重建方式分组: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型假体组(定制组)12例,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组(新轴心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的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肿瘤复发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组中15岁以下的8例儿童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结果:保留自身关节的定制组与新轴心式组术后1年MSTS评分分别为(26.6±2.6)分和(22.6±1.8)分,膝关节HSS评分分别(90.1±4.1)分和(70.4±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019、11.375, 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12和15%(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0)。术后保留自身关节定制组出现1例假体髓内柄断裂、1例伤口不愈合,新轴心式组出现2例假体松动、2例伤口不愈合。定制组中,保留骨骺的15岁以下8例患儿中术后满2年者双下肢长度差均大于20 mm。 结论:在满足严格的保肢适应证和标准的新辅助化疗前提下,对于距离膝关节面有一定安全距离的股骨远端骨肉瘤段切除假体重建治疗患者,相比于新轴心式膝关节假体重建,采用保留自身膝关节的定制型假体重建虽然不能解决儿童日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恶性骨肿瘤保留自身关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保留自身关节手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四肢骨肿瘤保肢手术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精准外科理念应用于骨肿瘤保肢手术中,其基本策略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关节,其目的在于获得长期满意的肢体关节功能.保留自身关节手术的开展是以四肢骨肿瘤外科治疗基本原则为指导,以不增加肿瘤复发及转移风险为基本前提,以患者骨肿瘤客观病情为判断准绳,以成熟的骨肿瘤外科专业团队为主导,实现瘤段的精准切除和良好的骨缺损修复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儿童骨肉瘤保骺保肢手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随着化学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保肢手术已成为目前骨肉瘤治疗的主流手术术式,其中人工假体置换是最常见的重建方式.但是,人工假体重建存在无菌性松动、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往往需要实施翻修手术,而切除儿童具有生长潜力的骨骺也可能导致肢体长度的差异.对于骨肉瘤患者,采用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能够节段性切除骨干区域肿瘤,保留骨骺与自身关节,有望减少肢体长度差异,从而提供最佳的肢体功能.重建手术可以使用生物或机械材料,包括自体腓骨、同种异体骨、瘤段骨灭活和骨干假体,这些选择构成了骨肉瘤保肢治疗多样化的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微波消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仅次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约10%,列第3位.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临床上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其目的是保留关节功能,但是有报道尺、桡骨远端的巨细胞瘤采用这种手术方法术后局部复发的概率较高[1-2],瘤段切除重建能降低术后复发的概率,但是术后如何重建以及重建后的并发症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观察,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争议.微波利用高温杀灭肿瘤的特点,已经被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3],其在原位消融灭活肿瘤降低了肿瘤复发的机会,同时保留了自身关节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物重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原位微波消融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留踝关节的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胫骨下段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技术重建胫骨下段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操作过程中,保留踝关节功能的非融合手术效果及早期随访情况.方法 对 2 例接受规范术前化疗的胫骨远端骨肉瘤患者实施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手术,本组病例未采取常规踝关节融合,而是应用人工韧带重建等方法保留了踝关节功能.操作流程:完整切除胫骨远端肿瘤、65 ℃、20% 高渗盐水灭活 30 min 后原位回植、对侧自体腓骨置于髓腔中心、钢板内固定、LARS 韧带重建内踝软组织、下胫腓关节融合.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及骨愈合情况,应用 MSTS 评分评估术后功能.同时计算机检索 1997~2017 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文献,并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公开发表的骨科学术论文,将其纳入文献一并进行讨论.结果 2 例灭活胫骨与宿主骨均实现完全愈合,平均愈合 6 个月 ( 4 个月、8 个月 ).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未出现深部感染.患者无局部疼痛症状,行走功能及踝关节屈伸正常.MSTS-93 评分平均 95%;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共有12 篇文献报道了外科治疗胫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研究.结论 非融合的踝关节重建可以提供良好的早期功能.65 ℃、20% 高渗盐水灭活 30 min 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灭活技术.骨内活性蛋白的保存不仅有利于骨愈合,同时还有可能促进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枚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骨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骨折时常常因损伤其供应血管,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情况的发生.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如何有效避免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内固定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等方法.随着内固定物不断更新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应用,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已取代了保守治疗,而通过内固定修复股骨颈骨折并尽可能保留自身股骨头是当前手术治疗的主流,三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目前比较推崇的一种内固定方式.近几年来,在三枚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空心钉F技术(The biplane double-supported screw fixation method)的应用,更加突出了三枚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点,有望在今后治疗移位并骨质疏松型股骨颈骨折常规应用.本文旨在对三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上新的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与髌股关节的关系及髌股关节异常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膝前痛是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髌股关节与膝前痛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膝前痛也被称为髌股关节痛.TKA术后膝前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填塞和髌骨轨迹异常,而填塞和轨迹异常的出现与TKA改变髌股关节原本的生理解剖形态和Q角相关.这种改变除患者自身遗传因素外,还和假体与生理解剖形态不匹配及手术技巧有关.其中假体不匹配是指假体无法完全匹配不同性别和种族患者的髌股关节解剖差异.在手术技巧方面,髌骨置换与否、髌周去神经化与否、假体类型的选择,以及股骨、髌骨假体的放置位置等都会影响术后膝前痛的发生.上述因素最终可能导致髌股关节面压力异常增大及分布不均,刺激和压迫周围神经而引发膝前痛.因此可以通过设计更符合髌股关节生理形态的假体,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髌骨置换、髌周去神经化、髌下脂肪垫保留或选择胫骨旋转平台假体等手术技术来减少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全面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WALANT技术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缝合术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采用完全清醒局部麻醉无止血带(wide awake local anesthesia no tourniquet,WALANT)技术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部分损伤缝合术的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18例ACL部分损伤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2~57岁,平均40.5岁.左膝5例,右膝13例.14例有明确外伤史或运动损伤史,4例无明显诱因.损伤至手术时间1~6个月,中位时间3个月.采用WALANT技术于关节镜下对部分损伤韧带进行缝合修复.记录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使用李克特五点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为30~100 min,平均64.2 min;总住院时间2~12 d,平均4.5 d;术后住院时间1~4d,平均1.8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1个月.患者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6、12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李克特五点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获非常满意7例、比较满意10例、一般1例,总满意度为94.4%(17/18).MRI复查示韧带张力良好.结论 使用WALANT技术在关节镜下缝合修复ACL部分损伤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自身韧带组织,取得满意早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保留髋关节手术是目前治疗年轻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但保髋手术种类较多且各类术式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难以避免的失败率,部分患者在接受了保髋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而在后续治疗中不得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文章就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各类保髋手术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方法:以"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髓芯减压、骨移植、截骨、钽棒植入、髋关节表面置换"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Hip-preservation surgery,Core decompression,Bone grafting,Osteotomy,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以及Embase数据库.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5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目前临床应用的保髋术式主要包括髓芯减压、非血管化植骨、带血运的植骨及截骨和钽棒植入等几大类.不同保髋术式各有其特点,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也存在差异.②单纯的髓芯减压作为"微创"手术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较小,但其可能改变转子间区域骨结构,增加了全髋关节置换中骨折的风险.③骨移植的植入骨材料(特别是移植腓骨)残留影响到全髋关节置换中开髓、扩髓以及股骨柄假体放置,而带血运的植骨(特别是带肌骨瓣植骨)增大了软组织的创伤,不利于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④截骨造成了更大的局部软组织创伤和股骨畸形,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最大.截骨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具有较高难度,以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作为参考依据,截骨较其他保髋术式存在劣势.⑤钽棒植入存在植入物去除增加后续全髋关节置换难度的问题,且尽管研究发现其残留钽碎片短期内不会增加假体的线性磨损率,但残留钽碎片中长期的影响仍存在担忧.⑥虽然各类保髋术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续全髋关节置换的难度,但文献报道结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尚未有不利于全髋关节置换假体存活率和髋关节功能的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仍可作为保髋失败后的可靠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