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中隔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建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中隔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对鼻中隔软骨应力的减张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1例于202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治疗的40岁男性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鼻中隔软骨CT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分析,采集三维CT的DICOM格式数据,运用Mimics 21.0、Geomagic Studio 2014、ANSYS Workbench 17.0软件建立鼻中隔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鼻中隔软骨的顶端与底端设置固定约束,在软骨前端平面设置加载一个压强为10 6 Pa的沿X轴方向的接触应力,然后进行鼻中隔总形变位移和von Mises应力(VMS)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结果:(1)鼻中隔偏曲软骨的总形变位移值最高点位于软骨前端,术前总形变位移最大值为0.022 296 m,术后为0.108 810 m。(2)鼻中隔偏曲软骨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软骨前中段,VMS在鼻中隔前端有一峰值,术前VMS峰值为725 000 Pa,术后为2 426 000 Pa。(3)术后鼻中隔软骨总形变位移和VMS分布曲线从鼻中隔前端至后端有"瀑布样"落差。(4)术前鼻中隔VMS最大分布范围约为0.003 252 4 m 2,术后约为0.000 418 6 m 2,术后鼻中隔应力分布范围较术前明显减少。 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成功建立了鼻中隔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总形变位移和VMS曲线,证明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对鼻中隔软骨应力有减张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鼻中隔偏曲的形态矫正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的矫正方法。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对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岁。术中保留L形支架后切取鼻中隔软骨,先通过对偏曲对侧的鼻中隔软骨进行划痕及软骨移植等措施,对鼻中隔背侧偏曲进行应力性和容积性矫正,再根据鼻中隔尾侧不同偏曲情况进行矫正。(1)Ⅰ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尾侧向一侧弧形弯曲时,于弯曲软骨凹面作划痕,一侧放置软骨板条,形成单侧夹板矫正弯曲。(2)Ⅱ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自后角向前角方向呈直线倾斜偏曲时,于尾侧偏曲方向的对侧将移植物自前鼻嵴向前放置,保证前角位置居中,作容积性矫正。(3)Ⅲ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自前鼻嵴脱出并偏向一侧,鼻中隔尾侧直线偏曲或弧形弯曲时,将后角自错位点剥离并复位于前鼻嵴上,尾侧过长时予适当切除,根据尾侧的软骨强度及偏曲倾向行软骨加强移植。(4)Ⅳ类:前鼻嵴本身位置偏向一侧,鼻中隔后角连接于错位的前鼻嵴上时,保留约2 mm的软骨于前鼻嵴上方后,从前鼻嵴前方离断尾端并向中线复位,移位距离较大时在断端错位间隙内填充小软骨。如原前鼻嵴过于突出可予以凿除。根据尾侧端强度及偏曲倾向作软骨加强移植。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组47例,Ⅰ类8例,Ⅱ类13例,Ⅲ类5例,Ⅳ类21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1例Ⅱ类、2例Ⅳ类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出现偏曲的复发,于术后半年进行二次调整后基本达到满意;1例Ⅲ类患者术后一侧鼻腔通气不畅,检查为该侧下鼻甲肥大,后行下鼻甲肥大矫正术后缓解;余4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鼻背与鼻尖及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孔双侧基本对称,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将鼻中隔L形支架背侧和尾侧按不同偏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有效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形态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式切口及伞形支架方式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为52例患者行自体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男4例,女48例,平均年龄26.7岁(18~42岁),均采用双侧鼻内切口行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法,术中充分分离双侧下外侧软骨,暴露鼻中隔软骨,通过搭建伞形支架以纠正鼻小柱退缩及鼻尖突出度不够等鼻美学缺陷。所有患者术前、后拍照,并在随访期间通过网络或电话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52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术前鞍鼻、鼻头肥大、鼻尖不突出、鼻小柱退缩等鼻美学缺陷得以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30例患者获6~15个月随访,并同时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术前鼻额角141.29°±5.61°,术后137.67°±5.27°;术前鼻唇角89.53°±10.56°,术后94.90°±5.88°;术前鼻尖角86.60°±7.09°,术后80.42°±5.47°;术前鼻小柱-小叶角48.82°±7.32°,术后44.63°±2.51°;术前鼻尖突出度与鼻长之比0.48±0.07,术后0.54±0.07;术前小叶与鼻小柱长度之比1.74±0.36,术后1.22±0.21。术前、后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面诊中患者鼻尖无明显偏曲、下旋、翘曲。术后满意度调查显示,术后3~6周内肿胀基本消失,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功能后遗症,大部分患者对美观及功能结果满意。 结论: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闭合式切口允许术中随时进行支架评估调整,术后无鼻小柱切口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歪鼻畸形的手术治疗进展及鼻内镜的相关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歪鼻畸形患者常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及鼻腔功能障碍,如何正确处理鼻中隔与外鼻的联合畸形、兼顾功能和美容的双重要求,成为近年来备受鼻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歪鼻患者在解剖结构及畸形类型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矫正方法亦复杂多样。本文对歪鼻形成的原因、歪鼻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策略、鼻内镜在歪鼻矫正术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正确开展该领域手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谈鼻科手术中美学理念与整形技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为探讨美学理念与整形技术在鼻科手术中的应用,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重点从鼻部外伤、外鼻肿瘤、上颌窦癌及鼻中隔偏曲合并歪鼻的手术治疗方面进行阐述。耳鼻咽喉科医师应该具有美学理念,学习整形美容的技法,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以满足广大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经内镜鼻中隔成形术黏膜连续缝合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嵴或棘突,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头痛、鼻塞、鼻出血等临床症状,可诊断鼻中隔偏曲,无临床症状则为生理性偏曲。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手段,术后需要常规鼻腔填塞预防出血、粘连、穿孔、血脓肿等并发症,然而鼻腔填塞物导致患者鼻腔肿胀疼痛、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围术期生活质量。为了缓解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的不适症状,对替代疗法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鼻中隔成形术后鼻腔填塞与黏膜缝合的文献报道,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临床医师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加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T盒子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在慢性鼻-鼻窦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究T盒子转录因子(T-box transcription factor,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p38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9例鼻内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CRS患者为鼻窦炎组,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鼻黏膜组织,检测T-bet、GATA-3 mRNA、Th1、Th2细胞因子、p38MAPK/NF-κB通路蛋白、炎症因子的表达量,分别分析T-bet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p38MAPK、IL-19,GATA-3与IL-4、p38MAPK、IL-19的相关性。结果:鼻窦炎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T-bet、GATA-3 mRNA表达量分别为2.91±0.42、2.19±0.28,Th1细胞因子IL-1β、IFN-γ、TNF-α表达量分别为(3.82±0.53)ng/ml、(8.62±1.05)ng/ml、(5.52±0.69)ng/ml,Th2细胞因子IL-4、IL-5表达量分别为(1.98±0.32)ng/ml、(2.81±0.39)ng/ml,炎症因子IL-19、IL-20R1、IL-20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MP-9、TGF-β1、IL-25、IL-33、人类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39,HCgp-39)的表达量分别为(1.91±0.25)ng/ml、(1.21±0.15)ng/ml、(0.95±0.09)ng/ml、(269.42±30.63)pg/ml、(348.56±50.15)pg/ml、(6.98±1.43)ng/ml、(338.12±38.75)pg/ml、(256.45±30.42)pg/ml、(5.42±0.56)ng/ml,p38MAPK、NF-κB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89±0.31)ng/ml、(438.56±50.42)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bet与IL-1β、p38MAPK、IL-19,GATA-3与IL-4、p38MAPK、IL-19呈显著正相关( r=0.525、0.511、0.482、0.472、0.452、0.445, P均<0.05)。 结论:CRS黏膜组织中的T-bet、GATA-3表达量增加,可促进Th1和Th2的过度分化和细胞因子的大量合成和分泌,并且可通过激活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启动炎症因子的表达,诱导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十三味辛夷滴鼻剂治疗腺样体肥大3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例1:患者,男,18岁,2020年9月20日初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诉长期鼻塞感、睡眠差,并呈张口呼吸状。内镜检查:鼻中隔无明显偏曲;总鼻道略狭窄,可见少量黏脓涕存留;鼻腔黏膜轻度糜烂,右侧明显,前端血管纹理暴露明显,几近破溃,双侧中下鼻甲轻度苍白水肿,双侧中鼻道略狭窄,未见异常新生物生长;双侧鼻咽部均可见明显隆起,界限约为鼻咽部2/3,咽隐窝消失,弥漫性充血状,表面均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触之不易出血(见图1a)。诊断为慢性鼻炎、慢性鼻咽炎、腺样体肥大,治疗使用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生产厂家: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20131,生产批号20190814)喷鼻1个月,每天2次,每次2喷,使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鼻。分别于9月26日二诊、10月8日三诊、10月14日四诊,患者自诉鼻塞感逐次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张口呼吸状消失,镜检总鼻道逐渐清洁通畅,鼻腔黏膜修复良好,鼻咽部腺样体体积逐步缩小,10月21日复查,双侧鼻咽部均可见不规则隆起物,体积 < 1/2,较前相比表面明显光滑清洁;咽隐窝可见;未见异常分泌物附着,未见破溃出血(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鼻中隔偏曲诊治中应同时关注通气功能和鼻外形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本文从耳鼻咽喉科对鼻中隔偏曲诊断的定义出发,结合软骨性鼻锥的解剖特点,通过对鼻中隔软骨临床分区(框架区与非框架区)的分析,论证了偏曲在影响通气功能的同时也可能造成鼻梁偏斜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鼻中隔偏曲的Mladina 7种分型和Guyuron分型以及两者的适用范围,并以中隔框架区与非框架区偏曲作为选择矫正术术式的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鼻中隔偏曲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鼻中隔偏曲临床常见,但并非所有鼻中隔偏曲均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病因大致被分为先天性和非先天性,部分患者会因鼻中隔偏曲引起鼻部局部及全身症状,干扰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手术依然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仍在不断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