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创新为驱动 促进显微外科蓬勃发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显微外科是近代医学领域一门崭新的外科手术技术,它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了骨科、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妇产科、移植外科等多学科的发展。1989年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成立后,我国显微外科得到蓬勃发展。面对新医科教育和新时代的召唤,显微外科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做好人才培养是促进我国显微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内镜下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8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女35例,年龄27~8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47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上气道阻塞均未复发。89.58%(43/48)患者重建了可靠的有效气道,88.89%(40/45)患者成功拔除套管,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时间1个月。吞咽功能恢复率为97.92%(47/48),95.35%(41/43)患者获得满意的发音。结论:内镜下双侧声带切断术可以建立可靠有效气道,并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吞咽、发音功能,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微创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术机器人眼眶手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眶手术是对先天畸形、外伤及肿瘤等所致眼眶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学科,专业病种多、病因复杂、病情表现多样、疑难疾病多、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涉及颌面外科及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对患者的外观、视力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微创外科手术观念的进步以及前沿技术的创新,手术机器人在眼科的应用快速发展,在眼眶外科也有了初步的应用并将逐步增多。本文就当前手术机器人在眼眶外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探讨手术机器人在眼眶疾病应用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前景做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晚期上颌窦癌切除术保留眶内容物的眶底修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侵犯眼眶的中晚期上颌窦癌保留眶内容物的眶底修补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行外科治疗的33例侵犯眼眶的T3/T4期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2~80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变侵袭范围、术前及术中病理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采用上颌骨全切术、上颌骨扩大切除术、上颌骨高位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均伴Medpor眶底修补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探讨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9例,腺样囊性癌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5例,上颌窦肌上皮癌1例。眶底修补后患者眶内容物、眼球眼位、视力等功能均保留完好。随访3~8年,随访3年时共6例患者复发,治疗无效死亡,患者生存率81.8%(27/33)。结论:肿瘤切除+Medpor眶底修补术可以很好地保留患者眶内容物、眼球眼位、视力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筋膜填充联合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治疗声带沟39例远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Ⅱ~Ⅲ型声带沟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9月间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39例Ⅱ~Ⅲ型双侧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显微镜对声带沟进行确诊和分型,其中男13例,女26例。患者年龄18~41岁,中位年龄22岁,30岁以内36例。29例为双侧Ⅲ型声带沟,10例为单侧Ⅲ型,对侧Ⅱ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行双侧自体筋膜填充术,Ⅲ型声带沟同时给予自体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术,2例双侧Ⅲ型声带沟于术后12个月再行环甲肌切断术。手术前、后均行动态喉镜检查及主、客观嗓音功能评估。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双声带中份轻度粘连,余38例愈合良好。术后5~6周内发音为气息声,随后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声带形态良好,沟状凹陷消失,35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声带振动弹性及音质进一步提高,术后12个月声带形态及音质与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基频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G、R、B、A、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t值分别为8.34,10.32,10.06,11.22,10.20,9.58,7.92,-11.39, P值均<0.05)。3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改善不良,对其中2例男性患者行环甲肌切断术后基频下降,黏膜波改善,最长发音时间延长至正常范围。声带粘连患者行粘连分离术后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发音疲劳感显著改善或消失,均随访36个月以上,其中20例患者随访满5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 结论:自体筋膜填充术配合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术能够修复Ⅱ~Ⅲ型沟状声带的形态并改善其黏弹性,使患者音质提高;基频较高男性患者联合环甲肌切断术可降低声带张力,可能有助于改善声带振动和音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系统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2020年7月27日至2021年10月31日,应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经口切除咽喉肿瘤的55例连续性病例资料,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25~79岁。其中口咽肿瘤41例,咽旁间隙肿瘤9例,喉肿瘤2例,下咽肿瘤2例,咽后间隙肿瘤1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气管切开情况、鼻饲饮食及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切除,1例梨状窝癌因下切缘暴露不佳术中改为开放手术。机器人平均手术时间为64.4 min,平均出血量为24.8 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9 d,平均经口进食时间为11.1 d,17例(30.9%)患者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38例咽喉癌患者中,同期行颈部淋巴清扫28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时间1~15个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理的前提下,应用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经口切除咽喉肿瘤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内镜鼻中隔成形术黏膜连续缝合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嵴或棘突,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头痛、鼻塞、鼻出血等临床症状,可诊断鼻中隔偏曲,无临床症状则为生理性偏曲。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手段,术后需要常规鼻腔填塞预防出血、粘连、穿孔、血脓肿等并发症,然而鼻腔填塞物导致患者鼻腔肿胀疼痛、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围术期生活质量。为了缓解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的不适症状,对替代疗法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鼻中隔成形术后鼻腔填塞与黏膜缝合的文献报道,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临床医师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加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后低剂量放疗对无高危因素晚期下咽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低剂量放疗对术后无高危因素晚期下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确诊的235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35例患者分为2组:术后低剂量放疗组(50 Gy,158例)与高剂量放疗组(>60 Gy,7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治疗、随访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生存情况。应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5(5~94)个月。全组3年总生存(OS)率为68.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年OS率分别为70.3%、64.9%( P=0.356);全组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4.3%,两组3年PFS率分别为65.8%、61.0%( P=0.3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N分期、病变位置、病理分化程度为影响预后的因素( 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放疗剂量、手术与放疗间隔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与3年OS和PFS均有关,为独立预后因素( P<0.05),性别、放疗剂量和手术与放疗间隔与OS、PFS无关。 结论:对于术后无切缘阳性和包膜外侵犯高危因素的下咽癌患者,术后瘤床和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给予50 Gy放疗剂量,不会降低疾病的局部控制和总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后沟切口在腮腺深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探讨耳后沟切口在腮腺深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耳后沟切口行腮腺深叶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7~69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17例肿瘤直径≤4.0 cm,行单纯耳后沟切口;2例为哑铃型,下颌骨内侧肿瘤前后径>4.0 cm,肿瘤突向咽旁间隙,经耳后沟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切除腮腺深叶及肿瘤。结果:17例肿瘤经耳后沟切口完全摘除,2例哑铃型肿瘤经口内切口取出,术后病理多形性腺瘤13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Warthin瘤2例。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下颌缘支麻痹,术后3周恢复至正常。所有患者全部一期愈合。经过1~5年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1年,患者均未出现Frey综合征和涎瘘,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肿瘤无复发。患者及家属对术区面部外形、切口瘢痕外观满意。结论:耳后沟切口入路应用于腮腺深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不仅保留了腮腺浅叶及面神经的功能,同时具有创伤小、组织缺损少、瘢痕隐蔽、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技术联合内窥镜矫正歪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联合内窥镜矫正歪鼻-鼻中隔偏曲一期手术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和耳鼻喉科完成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27.34岁)骨性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患者一期矫正手术。术前后通过3D数字化成像技术、CT扫描等测量,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整形效果评估(ROE)量表、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功能性鼻整形术后调查(FROI-17)等量表,对手术外形修复和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成像测量显示歪鼻的偏曲距离、偏曲角度有明显改善( t=8.191、7.760;均 P<0.05),长期手术稳定性较好。患者外形VAS评分和ROE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NOSE评分和FROI-17评分评估鼻塞症状较术前好转。 结论:该方法修复歪鼻伴鼻中隔偏曲能达到同期修复鼻外形和改善鼻功能目的,手术微创、效果稳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