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树脂充填体受不同方向力时固位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试件复合树脂块施不同角度的力,了解不同施力角度与树脂块的抗力值,指导临床备出较为科学的洞形结构,使复合树脂充填体达到最佳的固位效果.方法:在离体牙上磨出垂直于牙体长轴的平面,在平面牙釉质上堆砌成边长为2.5mm的正方形复合树脂块,以磨制离体牙平面为基准施于不同角度的力,分别记录每个试件树脂块松动时的抗力值.结果:施力角度在0°、30°、45°、60°、90°的各组试件中,抗力值分别为5.95±0.10、8.63±0.82、9.06±1.01、12.55±1.25、19.68±1.74(P< 0.05).结论:复合树脂块抗水平J的能力较弱,抗垂直向的能力较强.故临床备洞时,选用把树脂修复体受的水平力转化成垂直向力的洞型,如鸠尾、固位沟、侧翼等传统的固位结构,仍是复合树脂充填牙体时理想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d∶YAP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和树脂修复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Nd∶YAP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颗需要树脂充填的牙本质敏感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Nd∶YAP激光处理牙面后,联合自酸蚀粘接系统和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和树脂充填修复,分别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对牙敏感性,充填体固位性,充填体边缘密合性和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牙齿敏感度改善情况、充填体固位性、充填体边缘密合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P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系统对改善牙本质敏感疗效明显,充填体固位力和边缘密合度优,适合用于需要充填的牙本质敏感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箍效应时不同黏结材料对扁圆形根管旁路充填后采用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的黏结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兼顾了铸造桩核良好的密合性和玻璃纤维材料适宜的弹性模量,如何为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选择一种在无箍效应作用下合理的黏结系统,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目的:比较3种黏结材料在无箍效应时,对扁圆形根管旁路充填后采用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的黏结效果.方法:将90颗离体人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截冠后统一工作长度为14 mm,每组30颗,在根管手术显微镜下运用ProTaper Next镍钛系统进行根管旁路预备,统一采用热垂直加压充填技术进行根管旁路充填;使用1-4#Pesso钻去除根管内牙胶预备桩道,预备深度为9 mm,均不预备牙本质肩领,采用CAD/CAM技术制作一体化纤维桩核,3组分别运用KetacTM Cem Easymix玻璃离子、ONE-STEP PLUS通用型光固化黏结剂及RelyXTM Unicem 2自混自黏结树脂水门汀将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黏结于桩道内,采用万用力学测量仪分析3种黏结材料对CAD/CAM一体化纤维桩的黏结效果.结果与结论:ONE-STEP PLUS通用型光固化黏结剂组、RelyXTM Unicem 2自混自黏结树脂水门汀组修复体的脱位力、微拉伸强度强于KetacTM Cem Easymix玻璃离子组(P<0.05);RelyXTM Unicem 2自混自黏结树脂水门汀组修复体的脱位力、微拉伸强度略高于ONE-STEP PLUS通用型光固化黏结剂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在无箍效应时,应用CAD/CAM一体化纤维桩进行扁圆形根管旁路充填后的牙体修复,以RelyXTM Unicem 2自混自黏结树脂进行修复能获得较为良好的黏结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磁性PLGA-NdFeB-Fe3O4原位植入物热消融治疗裸鼠乳腺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载钕铁硼(NdFeB)和Fe3O4液固相变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原位植入物(PLGA 60%NdFeB-20%Fe3O4),观察其在高频交变磁场下间隔加热的产热情况、磁性大小及对裸鼠MDA-MB-231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PLGA-60%NdFeB-20%Fe3O4原位植入物,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结构,磁力计测量磁性大小.取4块60μl PLGA-60% NdFeB-20% Fe3O4在离心管内间隔加热10 min,用红外仪观测温度变化;另取2 cm×2 cm×2 cm新鲜离体牛肝,向牛肝块内注射60μl PLGA-60% NdFeB-20% Fe3O4,置于线圈中分别加热1、2、3、4 min,之后立即剖开,计算消融体积.于超声引导下向裸鼠瘤内注射60μl PLGA-60% NdFeB-20% Fe3O4,将裸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磁热治疗3 min,加热前后行CEUS,观察肿瘤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对照组不做加热处理;次日两组分别处死1只裸鼠,取肿瘤组织行病理切片和HE染色,并每日观察剩余裸鼠的生长情况.结果 制备的PLGA-60%NdFeB-20%Fe3O4在扫描电镜下呈海绵状,分布均匀,磁性随材料体积增大而增大.体外加热实验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温度逐渐升高,在间隔加热条件下PLGA-60%NdFeB-20%Fe3O4趋于稳定.随加热时间延长,牛肝块消融体积、范围逐渐扩大,加热3 min时消融体积达(2.34±0.25)cm3.动物实验表明,肿瘤表面皮肤在治疗后第2天开始结痂,20天后创面开始愈合,CEUS示热消融后肿瘤组织内几乎无造影剂充填.HE染色示治疗组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凝固性坏死,而对照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结论 在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PLGA-60% NdFeB-20% Fe3O4原位植入物可产生明显热效应,间隔加热时可有效消融裸鼠MDA-MB-231乳腺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氧化锆固位钉力学性能测试及在老年病人前牙牙体缺损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二氧化锆固位钉与金属固位钉在离体牙上的拉伸固位强度、抗剪切强度、三点弯曲强度的差异;观察二氧化锆固位钉在≥65岁老年病人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选取老年病人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60颗,分别采用二氧化锆固位钉与金属固位钉配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2)随机选取年龄≥65岁,前牙大面积缺损的老年病人168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金属牙本质钉加复合树脂联合修复,B组采用直接复合树脂修复,C组采用二氧化锆固位钉加复合树脂联合修复.1年后复查,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1)二氧化锆固位钉组的抗拉伸强度、抗剪切强度高于金属固位钉,三点弯曲强度低于金属固位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年后复查发现,C组成功率为89.7%,B组成功率为79.2%,A组成功率为65.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二氧化锆固位钉联合树脂对离体牙的黏结能力强于金属固位钉,金属固位钉的机械强度高于二氧化锆固位钉.(2)二氧化锆固位钉加复合树脂联合修复老年前牙牙体缺损更有优势,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树脂嵌体在儿童牙体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龋病是所有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儿童口腔卫生自控能力差、饮食因素等,且第一恒牙萌出时间早,窝沟形态复杂、龋损发展速度块,常形成大面积的龋坏缺损,甚至发展至牙髓炎、根尖炎[1].临床修复儿童第一恒磨牙缺损时采用的口内直接充填修复法,由于牙体缺损大、固位差,常常出现修复体的脱落、患牙继发龋,无法保证长久的充填效果.在恢复患牙高度、 关系、邻面形态等方面,效果也不甚满意. 本研究收集了2016—2017年来我院儿童牙科就诊治疗的112例第一恒牙大面积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复合树脂嵌体在儿童第一恒牙大面积缺损治疗中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大面积缺损磨牙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后牙大面积缺损充填体易折裂、脱落.随着较高强度和出色粘接力的IPSe.max press的出现,铸瓷髓腔固位冠得以在临床较广泛应用.本文以观察IPSe.max press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磨牙的2年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选择2015年1月至10月在北京丰台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22-64岁,平均43岁,共92颗患牙,其中上磨牙46颗、下磨牙46颗.实验牙纳入标准:一壁或两壁缺损的磨牙;(牙合)龈距离正常或偏低;基牙预备后髓腔深度> 3mm、剩余轴壁厚度>2.0mm;缺损边缘位于龈上或齐龈;根管治疗完善,或根管治疗不完善但无症状;牙周情况良好;邻牙健康;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实验牙排除标准:龋易感性或唾液腺功能不全者;紧咬牙或夜磨牙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纳米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纳米流动树脂对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4月笔者单位口腔科收治的55例(共165颗患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分为A组(n=28,84颗牙)与B组(n=27,81颗牙),A组及B组患者分别采用SureFil SDR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Filtek Z350纳米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进行填充固化.采用Ryge及USPHS评价标准,比较填充修复后1周、1个月、1年、3年两组患者的患牙敏感发生率及填充体脱落率.结果:修复后1周及1个月,A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26.19%、13.10%,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19%、2.38%;B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59.26%、44.44%,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23%、2.47%,A组的患牙敏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填充体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年、3年,A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5.95%、1.19%,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4.76%、5.95%,B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8.64%、3.70%,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9.75%、23.46%,A组的填充体脱落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患牙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在充填体固位力及预防患牙敏感方面均有优势,尤其在增强充填体固位方面优势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低(牙合)龈距磨牙临床效果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因牙齿重度磨耗、大面积龋坏等原因造成牙齿(牙合)龈距离过低.这类牙齿在经过根管治疗后由于不能承受过大咬合力而造成充填体脱落,甚至牙折.为了维护牙齿功能我们常规要对患牙进行冠修复,但过低的咬合距离不能开辟出足够的间隙,常常限制了修复治疗.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来长期维护患牙的功能.笔者采用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低合龈距磨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间背侧血管为蒂穿支岛状筋膜脂肪瓣充填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介绍骨间背侧血管为蒂穿支岛状筋膜脂肪瓣充填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8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收治8例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患者,均采用去除融合处骨质、桡骨近端截骨、肱二头肌止点重建联合肘肌+骨间背侧血管为穿支蒂的前臂背侧筋膜脂肪瓣充填进行治疗,患者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7岁(5~12岁).双侧5例(1例右侧手术,4例左侧手术),单侧3例(右侧2例,左侧1例).Cleary分型Ⅱ型1例,Ⅲ型7例.所有患儿手术侧前臂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旋前位(0°~80°,平均43°).患者术后3 d开始交替佩戴旋后及旋前支具,4周后开始主、被动旋转功能锻炼及肘关节屈伸活动锻炼.于夜间隔日交替佩戴旋前、旋后支具至术后半年.结果 8例患儿均获得平均27个月随访(6~48个月).7例重建的上尺桡关节间隙清晰,未见再融合迹象;1例12岁患儿术后重建关节处部分再融合,1年后取出桡骨固定钢板,同时重新磨断骨融合处,并植入异体肌腱团.术后随访半年,重建关节间隙清晰.6例患儿术后伸指功能正常,2例术后出现伸指无力,其中1例2个月后恢复,另1例3个月后基本恢复.6例患儿术后伸肘功能正常,2例术后伸肘受限(15°和20°).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前臂活动度旋前平均32.5°(10°~65°),旋后平均31.9°(10°~70°).结论 骨间背侧血管为穿支蒂的前臂背侧筋膜脂肪瓣充填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手术方法相对简单,治疗结果满意,但存在桡神经深支损伤等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