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基质制品的前世今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血浆基质制品生物活性良好,因其来源于自身,少见不良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领域。随着生物医学及材料学的发展,血浆基质制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制备方式、产物特征、生物学性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总结过往研究,系统介绍了血浆基质制品的发展演化历程、理论基础、产物特性及具体成分,并为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三维打印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固定修复体、诊断义齿、义齿支架、种植手术导板、定制或个性化种植体的制作等方面。针对上述口腔修复体或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三维打印技术,可根据成形原理分为光固化成形、烧结成形、熔凝成形3种主要类型,而可用的三维打印材料则包括聚合物、金属和陶瓷。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口腔修复体、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优势体现在节省材料、可个性化制作和批量制作等方面。但口腔修复体或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三维打印精度和强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长期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个性化制作的优势尚未充分体现。本文从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进一步推进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深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由醚和酮键连接的芳环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化学性能及适宜的弹性模量等优势。近年PEEK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PEEK的性能、改性方式及其在口腔种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四年前瞻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患者口内局部 力分布与咬合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调整和长期维护提供参考。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和3、6个月以及1、2、3、4年复查,采用咬合纸和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咬合,记录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和对照牙(种植单冠同颌对侧同名牙)的 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种植单冠咬合时间与牙列咬合时间的比值)。同时,通过牙线和金属邻接触检查片检查种植单冠邻接触情况,并记录种植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选取同时具备相邻随访时间点结果的患者数据,分析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对照牙 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的相邻随访时间点差异;统计所有数据,比较相同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 力百分率的差异。应用“对数-补对数”模型,以性别、年龄、修复时间为控制变量,分析修复体饰面瓷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的相关关系。 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2.8±12.9)岁(23.9~70.0岁);共纳入37件种植单冠,随访(38.3±15.2)个月。修复后2周至3个月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从(7.0±4.2)%显著增加至(9.9±6.8)%( P<0.05),对照牙 力百分率则从(13.1±6.1)%显著减少至(11.4±5.5)%( P<0.05);修复后1、2、3年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均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 P<0.05)。修复后3和6个月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分别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 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的咬合时间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同时间点的比较中,修复后2周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7.5±4.2)%]显著小于对照牙[(13.8±6.0)%]( P<0.01),修复后4年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16.7%(8.6%,32.4%)]显著大于对照牙[9.5%(4.9%,18.0%)]( P<0.05);其余各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 力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修复后4年37件种植单冠68个邻接触位点的邻接触丧失累计发生率为32%(22/68),修复体松动发生率为8%(3/37),饰面材料破损发生率为16%(6/37),且饰面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呈弱相关关系( r=0.26, P<0.05)。 结论: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内,局部牙列咬合接触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现为种植单冠 力的增加和咬合时间的提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氧化锆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氧化锆材料颜色与人天然牙较接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制作口腔种植体的一种较理想的材料。为提高氧化锆种植体的成骨性能,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可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涂层法和涂层法,而不同的表面处理技术有其优势也有不足。本文就氧化锆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的中长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并行无髓后牙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的患者进行回访,从颜色、形态、边缘适合性、修复体完整性、继发龋5个方面对未脱落的修复体进行评价。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计算修复体5年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49例,年龄(38.8±10.2)岁,共计101件全瓷嵌体冠,随访(62.8±12.0)个月。101件修复体中5件脱落,2件折裂,1件边缘发生继发龋。93%(89/96)的修复体形态评价和95%(91/96)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评价为修复体效果理想,38%(36/96)的修复体颜色与基牙一致。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93.0%(95% CI:87.9%~98.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修复体材料、牙位、性别以及颌位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8, P=0.349;χ2=0.64, P=0.422;χ2<0.01, P=0.957;χ2=0.69, P=0.407)。 结论:本组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的5年临床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继发龋的病因及防治策略研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继发龋是临床上影响修复体寿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与原发龋相比,继发龋在病因、疾病进展、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结合继发龋最新基础与临床研究,对其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总结和剖析,将为深入认识继发龋和提高继发龋的临床防治水平奠定一定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士工作参与度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调查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参与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9—10月某三级甲等公立口腔专科医院229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口腔专科门诊护士工作参与状况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士工作参与度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发放医生问卷134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94.0%;发放护士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91.2%。50.8%(64/126)医生护士人员配备合理,45.6%(47/103)护士对专业现状及发展感到满意。医生评价参与度最高的3项为:材料混合调拌、器械仪器使用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物品;医生评价参与度最低的3项为:病案资料管理、协助医患沟通和回访。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室护士的参与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士人员配备状况与护士临床配合及院感防控的工作参与程度呈正相关( P<0.05);护士工作能力与责任心与患者管理参与程度呈正相关( P<0.05);薪酬待遇的满意程度与患者管理参与程度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公立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在患者诊疗过程中总体工作参与度不高,需加强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护士人员配置到位和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可以促进护士全面履行工作职责,促进患者诊疗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舌黏膜耦合颊黏膜与舌黏膜耦合ADM治疗尿道下裂修复失败患者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探讨舌黏膜耦合颊黏膜与舌黏膜耦合异种脱细胞基质生物膜(ADM)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男性尿道下裂多次修复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成年男性尿道下裂修复失败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8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例。根据尿道替代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舌黏膜耦合颊黏膜组(14例),平均年龄(29.5±1.2)(18~41)岁;既往手术次数平均(3.6±0.7)(2~5)次;既往取口腔黏膜次数平均(1.0±0.5)(0~2)次;尿道缺损长度(6.4±0.6)cm。B组为舌黏膜耦合ADM组(12例),平均年龄(26.5±0.8)(20~38)岁;既往手术次数平均(4.6±0.8)(3~5)次;既往取口腔黏膜次数平均(1.0±0.5)(0~2)次;尿道缺损长度(6.7±0.4)cm。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方式:将阴茎伸直,切除纤维组织或瘢痕,测量尿道缺损长度。A组采用舌黏膜铺尿道板,加盖颊黏膜;B组采用舌黏膜铺尿道板,加盖ADM[异种(牛)脱细胞基质敷料,规格5 cm×5 cm]。A组取舌黏膜的长度平均(5.0±0.2)(4.0~6.0)cm,宽度平均(1.2±0.2)(1.0~1.5)cm;取颊黏膜的长度平均(4.1±0.2)(3.5~5.5)cm,宽度平均(1.2±0.2)(1.0~1.5)cm。B组取舌黏膜的长度平均(5.0±0.2)(5.0~6.0)cm,宽度平均(1.2±0.2)(1.0~1.5)cm。两组术中取口腔黏膜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道下裂修复成功标准:①阴茎外观接近正常;②矫正阴茎下曲;③尿道正位开口;④尿流尿线正常,排尿通畅,成人最大尿流率>15 ml/s。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3±1.6)(8~24)个月。A、B组口腔区域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口腔供区疼痛7/14例和1/12例,张口紧绷感8/14例和1/12例,口腔供区麻木感8/14例和1/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尿道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尿道瘘1/14例和4/12例,尿道狭窄2/14例和6/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阴茎弯曲2/14例和1/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手术成功比例分别为12/14例和5/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尿道下裂多次修复失败后皮源缺少的患者,建议采用舌黏膜耦合颊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舌黏膜耦合ADM尽管具有口腔黏膜取材少、术后口腔并发症低等优点,为多次手术失败阴茎局部皮源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成功率低等风险,应谨慎使用,不推荐一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龋风险评估的龋病治疗计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随着对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龋病的治疗不应局限于对现有龋损的修复治疗,而应以龋病风险评估和龋损活跃性评估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恢复口腔微生态平衡,进而控制龋病进展和恢复患牙的结构与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