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光光动力疗法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光线性角化病(AK)是与长期光暴露有关的一种皮肤癌前期损害,光动力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光动力疗法相比,以日光作为光源的日光光动力疗法操作方便,疼痛感低,患者接受度高,但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头面部Ⅰ级或Ⅱ级光线性角化病的治疗,预处理、光敏剂、光照等均可能影响其疗效。本文主要阐述日光光动力疗法的优势,并介绍其操作方法,以帮助临床工作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睡眠障碍在儿童青少年中非常普遍,在患有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心理疾病等特殊人群中患病率更高,这对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治疗提出了挑战。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费用高、合格的睡眠医师及治疗师数量少、患者依从性低。药物治疗虽然是儿童青少年失眠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缺少适应证和安全性数据的支持,不良反应多,长期疗效未知。通过磁、电、声、光等物理刺激改变中枢和外周神经活性的物理治疗技术可能为无法获得常规治疗、耐受性差或无效的睡眠障碍个体提供有价值的替代治疗选择或补充治疗方案。现就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光照疗法和高压氧治疗4种临床常见的物理治疗及其在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用LED阵列光源介导的无创光疗治疗方案模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仿真模拟无创光疗所用的发光二极管(LED)阵列光源在不同距离下的光斑特征,为临床无创光疗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使用Comsol软件中射线追踪模块进行模拟不同功率和阵列的LED光源在不同距离下的光斑特征,进行拟合曲线分析,以实际LED光斑测定进行模型验证,并以小鼠背部伤口模型验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在2×2 LED光源阵列下,随着与光源垂直距离的增加,有效区域和治疗区域的面积逐渐增大,区域内功率密度值逐渐降低,均匀性逐渐升高,呈线性或二项式相关。与实际LED光斑对比后改进模型,设计由18颗LED组成的光源阵列,治疗区域显示出较好的均匀性与功率密度值。以模拟的光学参数对小鼠伤口进行光照治疗,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结论:建立的医用LED阵列光源光斑特征模拟可为临床无创光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并根据临床病情需求,选择合适的LED功率和阵列分布,也可为医用LED阵列光源的研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声光触环境因素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生理功能的影响及改进方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声光触环境因素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生理功能的影响,并提出NICU环境改进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低体质量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设定工作日8:00—9:00为日常时段,10:00—11:00为安静时段,分别对NICU内光照、声音、触摸等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化检测,记录新生儿基础生命体征、活动度、应激激素等变化,分析环境因素对患儿的影响。结果:日常时段与安静时段触摸次数分别为(5.02 ± 0.54)、(4.56 ± 0.55)次/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邻两日同一时段,早产儿在安静时段的活动度为每10分钟(8.26 ± 3.10)次,低于日常时段的每10分钟(17.52 ± 5.7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967, P<0.01);早产儿安静时段睡眠时间(23.24 ± 8.38)min/h,显著高于日常时段(4.80 ± 5.39)min/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1.679, P<0.01);早产儿在安静时段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61.53 ± 13.47)、(15.91 ± 3.94)、(49.22 ± 15.15)μg/L,低于日常时段(74.52 ± 20.98)、(23.40 ± 11.66)、(80.32 ± 32.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295、3.848、5.502, P<0.01);早产儿在安静时段的心率及收缩压为(130.44 ± 8.06)次/min、(64.05 ± 10.40)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日常时段(145.21 ± 10.52)次/min、(72.85 ± 13.3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340、2.166, P<0.01或0.05)。同一日不同时间段,早产儿在安静时段的活动度为每10分钟(9.87 ± 3.31)次,低于日常时段的每10分钟(19.82 ± 5.5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9.761, P<0.01);早产儿安静时段睡眠时间(25.75 ± 9.07)min/h,显著高于日常时段的(4.70 ± 3.89)min/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457, P<0.01);早产儿在安静时段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59.42 ± 11.95)、(15.78 ± 1.45)、(50.90 ± 14.73)μg/L,低于日常时段的(71.50 ± 20.56)、(25.62 ± 11.95)、(79.87 ± 29.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212、5.169、3.585, P<0.01);早产儿在安静时段的心率及收缩压为(136.02 ± 11.22)次/min、(65.35 ± 9.56)mmHg,显著低于日常时段的(144.10 ± 9.18)次/min、(73.47 ± 12.9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533、2.008, P<0.01或0.05)。 结论:NICU患儿总体处于高噪声、强光照及多触摸环境,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改善NICU环境或能进一步促进患儿的恢复与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植物生物钟在农业生产中应对全球变暖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不可逆转,异常气候导致的温度胁迫频繁发生,给农业高产及稳产带来了巨大挑战.生物钟作为内源性且可遗传的计时机制,赋予了植物预测和快速响应环境因子周期性变化的能力,以确保诸多生理生化途径与环境同步,极大增强了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温度响应和补偿现象不仅涉及生物钟与环境信号"同步化",而且涉及农业生产中作物适应温度胁迫的实际应用.生物钟温度补偿是指在较宽范围的生理温度内,通过转录和转录后机制,生物钟可基本维持近日节律周期的长度不变,确保计时机制准确运行.自然环境中,光照、温度和湿度紧密耦联,作为授时因子将环境信号经过输入途径传递给生物钟核心振荡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该文回顾了植物生物钟温度响应和补偿机制的研究历史,详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在作物遗传育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解决农作物温度胁迫适应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光动力疗法在光化性唇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光动力疗法(PDT)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化性角化病(AK)的治疗,在口腔领域特别是光化性唇炎(AC)的治疗中也颇具前景.根据光敏剂不同,PDT分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和甲基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使用LED光照的传统光动力疗法、日光光动力疗法和改进敷药方法的5-氨基乙酰丙酸贴片光动力疗法.本文就不同PDT治疗方案在A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注意力机制融合多特征的东北虎个体自动跟踪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跟踪野生动物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种群动态.自动化的、高效准确的目标跟踪算法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生存环境复杂,行动方式隐蔽且具有快速运动的特点,拍摄到的图像可能存在运动模糊问题,难以捕获清晰稳定的画面.因此,监测东北虎种群的难点在于实现自动准确地跟踪东北虎个体.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光照变化、遮挡、相似性干扰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错误跟踪东北虎个体.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孪生网络跟踪框架,旨在实现对实际复杂场景中东北虎个体的准确跟踪.基于孪生网络的视觉目标跟踪框架将目标跟踪视为相似性学习问题,本文对传统基于孪生网络的跟踪架构进行改进,将注意力特征融合嵌入主干网络ResNet50中进行特征提取.为了增强模型对跟踪场景中发生极端尺度变化的东北虎个体的关注度,本文在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中引入了多尺度通道注意力机制,以适应不同的东北虎个体状态和环境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与当前的先进跟踪器相比取得了更优的跟踪性能,跟踪成功率和精确度分别达到了72.5%和93.9%,相比基准跟踪算法分别提高了4.1%和2.3%,证明本文的跟踪方法可以在复杂的实际场景下为自动高效地监测东北虎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智能双臂无影灯系统的协同运动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在当前手术照明系统中,手动调节光照位置以消除遮挡物阴影的操作会导致外科医生的注意力分散,且存在污染手术区域无菌环境的可能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双臂无影灯系统解决方案.采用串联型五自由度双机械臂构建照明系统并建立了D-H数学模型,对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进行了求解;针对交叉聚焦照射和主从补光照射两种临床光照场景,提出了相应的双臂协同运动约束机制和运动规划方法;最后,在MATLAB环境中对双臂无影灯系统的协同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臂协同运动控制算法可行且效果良好,双臂末端和各关节的运动轨迹均柔顺、无突变,智能双臂无影灯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手术中的光照调节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光照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4/2/3
光照治疗(LT)作为一种安全、简便、低成本的新型物理治疗手段,已被尝试用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光照治疗对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潜力,但目前关于光照治疗的最佳方案仍存在争议.本文就光照治疗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参数进行总结,为今后光照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抑郁症光疗参数选择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本文归纳了光疗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主要参数设置,例如光的波长、色温、光照时间点、疗程、频闪等对抗抑郁疗效的影响,分析光疗参数可能的优化方案,以期为光疗在抑郁症的临床开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