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生菌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黄疸在新生儿期常见,光疗是新生儿黄疸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也有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益生菌因其有益于宿主健康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黄疸患儿,特别是接受光照治疗同时添加益生菌,更有利于黄疸消褪。研究表明胆红素代谢异常与微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就益生菌辅助治疗新生黄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相关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二氢卟吩e6的光动力疗法联合替硝唑对牙周炎大鼠协同治疗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抗生素替硝唑(tinidazole,TNZ)对牙周炎大鼠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对18只SD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6组(每组3只):阳性对照组、Ce6 组、TNZ 组、混合物Ce6/TNZ 组、Ce6加光照(Ce6+L)组、Ce6/TNZ加光照(Ce6/TNZ+L)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考察Ce6(质量浓度为0~20 mg/L)、TNZ(质量浓度为0~16.6 mg/L)及其混合物Ce6/TNZ对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Ce6、TNZ和Ce6/TNZ及结合635 nm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对牙周炎大鼠牙菌斑生物膜中活性氧生成的触发效应,评价Ce6的光动力性能;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活菌/死菌染色法考察各种治疗的体外抗菌性能,并计算Ce6介导的PDT联合TNZ的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采用凋亡试剂盒流式检测各种治疗对鼠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的诱导效应。各组大鼠局部给药后行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治疗结束后用显微CT评价PDT联合TNZ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的抑制效应。 结果:Ce6、TNZ、Ce6/TNZ在预设浓度范围内L929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激光照射后,Ce6与Ce6/TNZ的牙菌斑生物膜中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绿色荧光,触发了菌斑内活性氧大量生成;但在不同浓度下,Ce6/TNZ的牙菌斑存活率分别为(85.4±5.5)%、(76.0±8.9)%、(61.7±0.6)%、(56.3±2.6)%、(43.5±0.6)%,均显著低于Ce6和TNZ组( P<0.01),且各药物浓度点对应的CI<1.0,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Ce6+L与Ce6/TNZ+L具有显著强于Ce6与Ce6/TNZ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 P<0.01)。牙周炎大鼠体内,Ce6/TNZ联合激光照射能有效抑制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体积、骨体积分数分别为(1.49±0.07)mm 3和(47.08±0.71)%,颊、腭侧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分别减小至(2.13±0.07)和(1.94±0.10)mm。 结论:基于Ce6的PDT联合抗生素TNZ对牙周炎大鼠有协同治疗作用,能有效杀伤牙菌斑,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抑制牙槽骨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照疗法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旨在对光照疗法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光照疗法是以白细胞分离为基础,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的一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国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数量迅速增加,移植后排斥反应成为影响受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光照疗法对于移植后排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近视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的严峻形势,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相关研究已提供了多种儿童近视进展防控措施和方法,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角膜塑形镜配戴等,但均存在操作不便和一定的不良反应。大量证据已经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其效应与光照量有关。然而,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切实有效增加或控制儿童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存在各种困难,因此难以有效指导相关人群实施近视防控措施。一项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持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RCT)采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RLRL)对学龄儿童进行重复、短时、直接的视网膜照射,评估RLRL控制近视进展的疗效和安全性,证实了该疗法对学龄儿童轻中度近视进展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RLRL安全、有效防控近视进展提供了高等级循证证据。本文对这项RCT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可推广性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进一步探讨RLRL在近视防控中的实践要点,建议眼科工作者关注RLRL对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贯叶金丝桃素和氨来呫诺联合用药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贯叶金丝桃素(HPF)与氨来呫诺(AM)联合给药时,对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紊乱的叠加治疗作用。方法:采用ob/ob小鼠为肥胖小鼠模型,在HPF单药(2.5 mg/kg,腹腔注射)或与AM(50 mg/kg,灌胃)联合给药4周后,监测小鼠体重、摄食,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通过小动物核磁共振、代谢笼、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检测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能量消耗、脂肪含量、糖代谢等的变化。Western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以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结果:给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54.07 g),HPF给药组的小鼠平均体重下降至51.33 g( P=0.042);与AM联合给药后,小鼠平均体重进一步降低至47.61 g( P=0.041),表现出明显的叠加效应。小鼠核磁共振结果显示,HPF给药后小鼠脂肪含量减少( P=0.011),表现为腹股沟白色脂肪和附睾旁白色脂肪的细胞直径都变小( P=0.014, P=0.032),产生棕色化趋势,棕色脂肪组织中白色脂肪浸润减少。然而,与HPF给药组相比,两药联合治疗并没有使白色脂肪细胞进一步变小或减少其在棕色脂肪组织的脂质积累。代谢笼实验显示,HPF处理的小鼠在光照期的氧气消耗率( P<0.001)和二氧化碳释放率( P=0.002)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HPF与AM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小鼠的能量消耗。此外,HPF与AM联合给药可以进一步激活白色脂肪组织中的儿茶酚胺下游cAMP-PKA信号通路。当联合用药时,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减少( P=0.049),肝脏损伤指标血清ALT水平下降( P=0.008)。 结论:HPF和AM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治疗肥胖、改善代谢紊乱、缓解儿茶酚胺抵抗的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责任制无缝隙流程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责任制无缝隙流程护理对新生儿蓝光治疗下黄疸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儿科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为对照组,2022年2~6月为干预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予以责任制无缝隙流程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基本情况、黄疸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光照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波动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住院次日干预组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14 d后黄疸指数低于住院次日,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责任制无缝隙流程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蓝光治疗下黄疸的临床表现,降低黄疸及胆红素水平,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的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髋关节骨折的风险预测决策树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15例老年女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建模组(210例)和测试组(105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髋关节骨折分为发生组(41例)和未发生组(169例),比较两者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构建决策树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髋关节骨折发生率为19.68%,建模组19.52%、测试组20.00%;OP病程[比值比( OR)=2.123,95%可信区间( CI):1.143~3.945]、合并糖尿病( OR=2.018,95% CI:1.116~3.647)、子宫切除手术史( OR=1.584,95% CI:1.048~2.395)、平均每天运动时间( OR=0.541,95% CI:0.327~0.895)、平均每天光照时间( OR=0.547,95% CI:0.379~0.791)、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 OR=2.261,95% CI:1.241~4.120)、未遵医嘱抗OP治疗( OR=1.817,95% CI:1.206~2.736)、外力打击( OR=4.607,95% CI:1.193~6.143)均是髋关节骨折的影响因素( P<0.05);构建的决策树模型筛选出上述8个解释变量,且外力打击与髋关节骨折最具相关性( χ2=10.488, P<0.05);决策树模型预测测试组髋关节骨折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88.10%,曲线下面积(AUC)(95% CI)为0.973(0.949~0.998)。 结论:OP病程、合并糖尿病、子宫切除手术史、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平均每天光照时间、FRAX、未遵医嘱抗OP治疗、外力打击均是老年女性OP患者髋关节骨折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决策树模型效能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20 min威伐光照射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7 d;观察组在威伐光治疗结束后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后暂停1次,治疗均连续进行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 测量、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法(CMS)对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肩关节主动ROM(AROM)和被动ROM(PROM)以及肩关节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42±1.50)和(1.54±1.65)分,较组内治疗前[(6.29±1.37)和(6.19±1.51)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AROM和PROM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AROM及前屈、外展PRO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③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MS评分总分[(66.38±12.26)和(81.57±14.25)分]较组内治疗前[(45.24±10.32)和(43.89±11.54)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对减轻肩周炎患者的肩痛、改善ROM、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成人鲜红斑痣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HMME-PDT)治疗中国成人鲜红斑痣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2017年2月至2023年10月行HMME-PDT治疗的265例成年鲜红斑痣患者资料。患者静脉注射5 ~ 6.5 mg/kg海姆泊芬后,采用532 nm LED绿光照射,能量密度为100 ~ 130 J/cm 2(功率密度85 ~ 100 mW/cm 2),照射时间19 ~ 25 min。患者每2 ~ 6个月治疗1次。观察治疗区域每次治疗后的反应,最后1次治疗后至少2个月,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265例成人鲜红斑痣患者中,男女比例90∶175,18 ~ 56(26.48 ± 6.88)岁,治疗1 ~ 8(2.67 ± 1.33)次。102例(38.4%)基愈,74例(27.9%)显效,59例(22.2%)好转,30例(11.3%)无效,总有效率88.7%。在146例无增厚的皮损中,69例(47.3%)基愈,有效率92.5%;102例轻微增厚的皮损中,32例(31.4%)基愈,有效率87.3%;17例明显增厚的皮损中,1例基愈,11例有效。50例治疗次数>3次,28例基愈(56%),有效率100%;45例单次治疗,5例(11.1%)基愈,有效率68.9%。232例不伴随软组织增生的皮损,95例(40.9%)基愈,有效率88.8%;33例伴随软组织增生的皮损,7例(21.2%)基愈,有效率87.9%。不同皮损厚度、治疗次数以及是否伴随软组织增生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不同性别、年龄、皮损颜色患者之间以及皮损是否出现结节患者之间和是否有既往治疗史的患者之间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烧灼感、疼痛和瘙痒,经一般处理后均可缓解;10例(3.8 %)出现瘢痕,予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未见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系统性不良反应。 结论:HMME-PDT治疗成人鲜红斑痣安全有效,皮损增厚和软组织增生与治疗效果相关,随着治疗次数增多疗效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