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免疫重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 U=103.5, 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 U=1 298.5, 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 U=166.0, 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 U=404.0, 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 U=406.0, 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 U=494.0, 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 U=483.5, 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 U=498.0, 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 U=263.0, 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 U=288.5, 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 +回输剂量5.91(4.23,6.02)×10 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 6/kg( U=291.0, 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 U=421.0, P=0.001)。 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 +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cord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haplo-cord HSCT的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2例,女30例,年龄[ M( Q1, Q3)]为29(20,41)岁。所有患者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以回输供者干细胞当天记为0 d,回输前1天记为-1 d,回输后1天记为+1 d,依此类推。82例患者在接受清髓性预处理后回输非血缘脐血及单倍体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和(或)骨髓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8 mg/kg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评估患者植入情况和GVHD、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远期生存情况。 结果:移植后粒系、巨核系植入时间[ M( Q1, Q3)]分别为13(11,15)、15(13,21)d,+30 d粒系累积植入率为98.8%(81/82),+100 d巨核系累积植入率为92.7%(76/82)。移植后Ⅱ~Ⅳ、Ⅲ~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4.4%(20/82)、6.1%(5/82),+18个月内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13.5%(11/82)。移植后随访时间[ M( Q1, Q3)]为26(13,41)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0.5%(95% CI:59.7%~81.3%),无事件生存率为66.1%(95% CI:56.1%~76.1%),累积复发率为6.3%(95% CI:5.7%~26.9%),非复发死亡率为20.8%(95% CI:12.0%~29.6%)。移植后巨细胞病毒、EB病毒重新激活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7.8%(31/82)、14.6%(12/82)。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累积发生率为32.9%(27/82)。 结论:haplo-cord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较好,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GVHD以及病毒感染发生率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用于儿童肾移植诱导治疗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rATG)用于儿童肾移植诱导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应用低剂量rATG诱导方案的儿童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肾功能恢复情况、AR及不良反应。采用Friedman检验分析术后肾功能变化;根据术前基线资料分层,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术后AR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7例儿童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共有16例(20.78%)受者出现AR,且均发生在术后前6个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为14.29%(11/77)。移植术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18.18%(14/77),BK病毒感染发生率为25.97%(20/7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32.47%(25/77)。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40%(75/77)和94.81%(73/77)。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体重≤30 kg、身高≤138 cm儿童受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95%(11/38)和27.50%(11/40),均高于体重>30 kg、身高>138 cm儿童受者的7.69%(3/39)和8.11%(3/3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6和0.028)。 结论:低剂量rATG预防儿童肾移植受者发生AR的总体疗效良好,且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更低;本方案下术前发育较好儿童受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BOi肾移植术后74天并发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功能丧失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ABO血型不相容(ABO-incompatible,ABOi)肾移植在稳定期发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导致移植肾切除的受者诊疗经验。方法:2019年11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ABOi肾移植术1例,O型受者接受B型母亲右肾捐献,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及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术后给予抗排异、抗凝及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后1周血肌酐降至76 μmol/L;术后15 d血红蛋白降至52 g/L,人类细小病毒B19阳性,骨髓穿刺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并调整他克莫司为环孢素A抗排斥反应治疗。术后发生3次泌尿系感染及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术后55 d麦考酚钠肠溶片更换为咪唑利宾片。受者术后74 d出现高热及突然无尿、移植肾区胀痛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血型抗体效价IgM、IgG、IgM+IgG最高分别为1∶512,1∶512,1∶4 096,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双重血浆置换、IVIG及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不佳,移植肾血流逐渐消失,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血流终止,于术后78 d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抗体介导急性排斥反应。结论:ABOi肾移植术后在稳定期也可以出现导致移植肾丢失的严重排斥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BI+rATG为基础的联合预处理方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化疗耐药进展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1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以全身放射治疗(TBI)+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为基础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化疗耐药进展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力泉医院和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接受TBI+rATG为基础预处理方案haplo-HSCT的11例化疗耐药进展期PTC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40(22~58)岁;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3例,蕈样真菌病(大细胞转化)1例,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Lugano分期均为Ⅲ、Ⅳ期;8例患者有B症状;移植前中位化疗线程数为4(2~10)线,移植前疾病状态均为疾病进展(PD)。诊断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7(6~36)个月。②预处理方案:TBI总量10 Gy;rATG 2.5 mg·kg -1·d -1、-5 d~-2 d;依托泊苷15 mg·kg -1·d -1,-5 d、-4 d,环磷酰胺50 mg·kg -1·d -1,-3 d、-2 d。原发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患者,将依托泊苷和环磷酰胺替换为塞替派(5 mg·kg -1·d -1,-5 d、-4 d)并加用阿糖胞苷(2.0 g/m 2每日2次,-3 d、-2 d)。③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中位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4.5(11~16)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3(8~18)d。1例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8例存活患者中4例发生慢性GVHD。④移植后有9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⑤所有患者预处理后发生造血抑制,3例出现腹泻,4例发生黏膜炎,3例转氨酶/胆红素升高,7例发生感染,经过治疗均得到缓解。⑥移植后1年非复发死亡率(NRM)为(22.5±14.0)%,累积复发率(CIR)为(20.2±12.7)%,总生存(OS)率为(72.7±13.4)%,无病生存(DFS)率为(63.6±14.5)%。 结论:TBI+rATG为基础预处理haplo-HSCT是化疗耐药进展期PTCL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芦可替尼联合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预防恶性血液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芦可替尼联合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在恶性血液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行haplo-HSCT患者,所有患者在预处理后予以减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芦可替尼、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霉酚酸酯等预防急性GVHD,分析所有患者移植结局、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共纳入52例haplo-HSCT患者,男29例(55.8%),女23例(44.2%),中位年龄为28(5~5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慢性髓性白血病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2例。98.1%的患者实现正常植入,其中Ⅱ~Ⅳ、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19.2%(95% CI 8.2%~30.3%)、7.7%(95% CI 0.2%~15.2%)。未发生严重消化道黏膜炎。EB病毒、巨细胞病毒再激活率分别为40.4%、21.3%。9.6%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86.5%(95% CI 76.9%~96.1%)、78.8%(95% CI 67.4%~90.3%)、11.5%(95% CI 2.6%~20.5%)。 结论:在恶性血液病患者haplo-HSCT中,芦可替尼联合减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急性GVHD预防方案可有效控制急性GVHD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影响因素的单中心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单中心儿童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情况和对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的影响及A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14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20日行儿童肾移植155例的临床资料,排除12例术后1周内发生移植肾血栓受者后,最终纳入143例。根据是否发生AR分为AR组(29例)和无AR组(114例),比较两组供受者的基本资料和移植肾/受者存活率,采用逻辑回归分析AR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3例儿童肾移植中,130例(90.9%)来自尸体供肾,其中儿童供肾120例(83.9%)。27例(18.9%)为婴幼儿受者(年龄<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3.0(14.0,58.6)个月,29例(20.3%)出现34次AR。AR组的再次移植、儿童供肾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rATG)诱导比率分别为27.6%(8/29)、96.5%(28/29)和79.3%(23/29),均显著高于无AR组的7.9%(9/114)、80.7%(92/114)和36.0%(41/1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7, P=0.046,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巴利昔单抗诱导比rATG诱导显著降低AR风险(比值比为0.13,95% CI:0.04~0.43, P<0.001)。AR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3个月,23次(67.6%)为穿刺活检证实。抗AR治疗后52.9%(18/34)获得治愈,38.3%(13/34)移植肾功能好转,8.8%(3/34)因AR不可逆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AR组1年、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75.3%和68.4%,显著低于无AR组的95.2%和90.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两组间受者的1年、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AR发生率较高且对移植肾存活有一定影响,巴利昔单抗诱导可有效降低AR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抑制治疗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89例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CsA)的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89例获得性AA并应用IST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对患儿初诊时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获得性AA患儿中极重型AA(vSAA) 27例、重型AA(SAA)48例、输血依赖性非重型AA(NSAA) 14例。中位年龄7岁。vSAA、SAA和输血依赖性NSAA患儿在不同随访时间节点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获得性AA患儿的复发率为4.49%(4/89例),复发中位时间为18个月。获得性AA患儿的克隆演变率为2.24%(2/89例)。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IST 6个月时,初诊患儿CD4 +/CD8 +比值越高、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提示患儿对IST治疗反应好。 结论:rATG联合CsA的IST对儿童获得性A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D4 +/CD8 +比值高和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是IST 6个月治疗反应良好的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给药方案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预处理给药方案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科接受含rATG 5 mg/kg预处理MSD-HSCT的32例患者,按照rATG给药方案分为4天给药组(4d-rATG组,16例)和2天给药组(2d-rATG组,16例),4d-rATG组移植前5~2 d给药,2d-rATG组移植前5、4 d给药。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移植结局、移植前4 d至移植后28 d患者血清活性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浓度及移植后30、60、90 d淋巴细胞亚群重建情况。结果:①4d-rATG组、2d-rATG组移植后100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5.0%(95% CI 7.8%~47.2%)、18.8%(95% CI 4.6%~40.2%)( P=0.605),1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5.9%(95% CI 8.0%~48.6%)、21.8%(95% CI 5.2%~45.7%)( P=0.896),移植后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7.5%(95% CI 18.9%~65.1%)、14.6%(95% CI 3.6%~46.0%)( P=0.135),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95% CI 46.3%~89.8%)、100%( P=0.062)。②4d-rATG组、2d-rATG组患者总血清活性ATG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6.11、35.89 UE/ml·d( P=0.984),4d-rATG组移植后AUC高于2d-rATG组(20.76 UE/ml·d对15.95 UE/ml·d, P=0.047)。③4d-rATG组、2d-rATG组移植后3个月CD8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52(680~1968)个/μl、623(611~764)个/μl( P=0.037)。 结论:4d-rATG方案与2d-rATG方案具有相近的GVHD预防作用;2d-rATG组CD8 +T淋巴细胞重建优于4d-rATG组,可能与其移植后活性ATG浓度较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17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普通B细胞型(标危组),以VDCLP方案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AML、HD-MTX方案3疗程,VCLP方案1疗程,CAM方案1疗程,CAML方案1疗程巩固治疗,其后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方案维持治疗,每半年给予VDLP方案化疗1疗程,于2015年11月维持治疗结束,共行腰穿及鞘内注射13次。规律复查持续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MRD)阴性。2016年7月复查骨穿提示复发(幼稚淋巴细胞占15%),流式细胞术检测B系幼稚细胞占12.79%,染色体正常核型。于2016年8月行单药氯法拉滨治疗(52 mg/m 2,第1~5天)达完全缓解,流式细胞术检测MRD 0.31%,继续单药氯法拉滨巩固1疗程,MRD阴性。2016年10月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母亲供者),移植前行预防性鞘内注射1次,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应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及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输注单个核细胞6.533×10 8/kg,CD34 +细胞4.217×10 6/kg,移植后13 d血小板植入,17 d粒系植入,无急性GVHD表现,未发生严重感染。移植后100 d开始CsA减量(每周减量10%),规律随访骨髓完全缓解、MRD阴性、完全供者嵌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