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腹壁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急性胰腺炎坏死性包裹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炎坏死性包裹是重症胰腺炎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一例经腹壁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并继之以内镜经皮清创治疗胰腺炎坏死性包裹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动脉腔内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主动脉血管腔内治疗的手术技术与腔内移植物的发展一直是相伴而行,这使得血管腔内治疗攻克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的疾病成为可能,同时提升了腔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然而目前国内外现有的主动脉腔内移植物仍存在设计结构简单、材料范围有限等问题。故而先进的腔内移植物材料与设计成为了当今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各种新型支架的出现给腔内移植物的未来带来了无限可能。本文对现有主动脉腔内移植物进行了全面评估,关注金属骨架与覆膜的制造材料与设计,以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和分支动脉支架的特殊设计,对主动脉腔内移植物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并作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支架辅助感染性胰腺坏死清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2017年5月~2019年2月行经皮全覆膜自膨胀食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支架微创治疗成功率84%,总治愈率92%,结果表明,经皮全覆膜自膨胀食道金属支架置入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开窗技术修复多次腔内治疗失败的白塞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 男性,45岁,主因“白塞综合征合并假性动脉瘤2年余,腹痛、发现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1个月余”于2024年1月5日于我院免疫内科就诊。2年前,患者因右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右侧颈动脉瘤栓塞+支架植入术,当地医院考虑为白塞综合征。1年半前,因腹主动脉分叉上方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一体式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口服醋酸泼尼松(45 mg/d)+环磷酰胺(具体剂量不详),后醋酸泼尼松剂量减至5 mg/d,但患者未规律用药,期间多次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术后1年再次出现支架近端近肾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第二次行腹主动脉裸支架植入+瘤腔内弹簧栓栓塞术,同时加用口服醋酸泼尼松(35 mg/d)。1个月前患者自觉腹部隐痛,进行性加重。外院CT检查结果提示腹主动脉支架近端假性动脉瘤直径较前明显增大,复查红细胞沉降率6 mm/1 h,超敏C反应蛋白25.80 mg/L。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免疫内科,根据患者反复口腔溃疡且多次发作假性动脉瘤,确诊为白塞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考虑白塞综合征控制不佳,建议糖皮质激素加至60 mg/d,同时口服环磷酰胺50 mg/d,即刻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40 mg一次。因考虑假性动脉瘤较大,破裂风险较高,遂药物治疗2周后,于1月20日转至我科继续治疗。患者既往反复口腔溃疡伴发热5年余,高血压2年,1年前检查发现右侧腘动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好转。体检:体温36.5 ℃,心率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91 mmHg(1 mmHg=0.133 kPa)。剑突下可触及最大径约10 cm搏动性包块,伴轻压痛。术前CT血管造影可见双侧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瘤体最大径为10.8 cm,肾下已无锚定区。前次植入的金属裸支架完全覆盖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及双侧肾动脉。内脏区分支血管及双侧髂内动脉通畅(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新型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后移位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于胰腺假性囊肿及包裹性坏死的治疗,新型全覆膜金属支架因其引流效果好、抗移位特性强等优点,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引流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此种支架仍然存在移位的风险。本文结合文献报道1例新型全覆膜金属支架引流胰腺包裹性坏死过程中,支架移位至腹腔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并发症、肾功能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肾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1例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输尿管镜下或肾镜下行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后的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评分、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治疗后2周(T2)、治疗后2个月(T3)、治疗后6个月(T4)的肾功能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顺行置入支架者27例,逆行置入支架者14例,两种置入方式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USSQ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01);支架置入失败率为12.20%(5/41);支架置入成功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36)。T4随访中发生6例支架移位,5例结石生长;与T0比较,T1~T4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逐渐降低且均明显低于T0(均 P<0.05),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升高且均高于T0(均 P<0.05)。 结论: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安全性较高、术后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肾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联合经直肠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胰腺感染性坏死1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感染性坏死是急性胰腺炎后期重要的死亡原因,各种形式的引流和清创是治疗的关键措施。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置入金属支架已广泛应用,远离胃壁时则需要联合经皮穿刺引流。采用经皮联合经直肠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的方法成功治愈1例胰腺感染性坏死,为拓展胰腺感染性坏死的内镜介入途径做出了全新的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胃联合经皮内镜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经胃联合经皮内镜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0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经胃联合经皮内镜治疗的19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每例患者内镜腔内引流术(endoscopic transmural drainage,ETD)治疗(1.1±0.3)次。在ETD术中,9例患者置入双腔固定支架,2例患者置入金属覆膜支架,7例置入双猪尾塑料支架,1例仅置入鼻囊肿引流管。19例患者均在首次经皮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中置入12~14 F引流管进行引流,每人置管(1.8±1.2)根,其中3例患者后续更换为双套管持续引流,1例患者后续经皮置入金属覆膜支架进行引流。穿刺引流液培养结果为11例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4例革兰阳性球菌,1例革兰阳性杆菌,3例革兰阴性杆菌。19例患者中4例同时合并真菌感染。每例患者清创(3.1±1.8)次,其中2例行经皮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每例患者总操作(6.1±2.4)次。术后出现出血1例(5.3%),经内镜治疗后成功止血,无消化道瘘、穿孔、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原因为脓毒血症,其余18例经治疗后IPN明显吸收。19例患者均未转为开腹手术。结论:经胃联合经皮内镜治疗IPN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CSEMS)和塑料支架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A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FCSEMS组和塑料支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次数、留置支架个数等指标。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48(34~65)岁。FCSEMS组纳入23例,塑料支架组纳入31例,手术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8.3%(176/179)。FCSEMS组治愈21例,缓解2例;塑料支架组治愈29例,缓解1例,失败1例,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CSEMS组支架留置时间、ERCP次数和留置支架个数中位数分别为5.9个月、2次、1个,塑料支架组分别为9.5个月、4次、8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CSEMS置入对于肝移植术后AS的治疗同塑料支架一样行之有效,但留置支架时间、内镜治疗次数和置入支架个数较后者减少,同时需要警惕支架移位或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覆膜金属支架与塑料支架在不可切除的远端胆道恶性梗阻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胆道全覆膜金属支架及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远端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ERCP下全覆膜金属支架(WallFlex)置入和40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通畅时间、堵塞率、再干预次数、总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ERCP操作成功率两组均为100.0%(92/92),金属支架组和塑料支架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4.2%(49/52)和75.0%(30/40)( χ2 =6.89, P<0.01)。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个月比7.2个月, χ2=0.25, P>0.05)。金属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较塑料支架组明显延长(182.0 d比84.0 d, P<0.01)。两组胰腺炎( χ2 =0.2, P>0.05)及胆管炎发生率( χ2 =0.2, 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金属支架组发生堵塞的概率要明显少于塑料支架组[7.8%(4/51)比25.0%(10/40), χ2 =5.25, P<0.05],在再次干预次数方面,金属支架组要明显少于塑料支架组(0.06次比0.38次, t=2.91, P<0.01)。塑料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在总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956.1元比44 851.5元, t=1.84, P=0.07)。 结论:ERCP下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对于不可切除的远端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在通畅时间及再次干预次数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塑料支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