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为全球流行的优势株,Omicron变异株不断出现新的亚型,且携带更多的突变位点。与原始株和其他值得关切的变异株相比,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致病特征和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Omicron变异株致病性和毒性减弱,免疫逃逸能力陡增,传播速度更加迅速,更易通过物体表面和气溶胶媒介进行传播。人群感染后潜伏期缩短,无症状和轻症者居多,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本文重点梳理Omicron变异株的致病特征和流行特征,以期为Omicron变异株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变异株的分型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易发生变异。刺突(spike,S)蛋白是SARS-CoV-2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重要结构,S蛋白的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病毒传染性、致病性、抗体应答等临床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病毒的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提出存疑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和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的分类。本文将对D614G变异株及流行的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和Epsilon(B.1.427/ B.1.429)变异株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Delta变异株具有传染力强、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缩短等特点,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该变异株在印度被发现后,迅速在多个国家流行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之一,我国多个省份也发生了Delta变异株所致的局部聚集性疫情。本文就Delta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Delta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突变位点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B.1.1.529)株于2021年11月在南非首次被发现,随后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主流毒株,并于11月26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第5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s)。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和蛋白质结构、核酸位点突变和氨基酸位点突变等方面总结了Omicron株的突变趋势,从Omicron株与其他VOCs的序列比较、Omicron株各子代分支序列比较两方面阐述了Omicron株的突变位点特点,并进一步从免疫逃逸、毒力和传播能力等方面阐述了Omicron株位点突变后的影响,最后对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抗体和疫苗的研发方向进行综述,以期对接下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B.1.1.529)变异株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显著等特点,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该变异株于2021年11月在南非被发现后,历时2个月便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我国已有多个省份报告Omicron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然而,Omicron变异株的高度突变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仍不够明晰。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证据,针对Omicron变异株与功能有关的突变、传播力、毒力、免疫逃逸能力及免疫交叉反应等重要方面进行综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变异特点及对免疫学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新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的出现加剧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传播。奥密克戎变异株首先在非洲发现,Pango lineage进化分类系统将该变异株划分为B.1.1.529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该变异株确定为"关切病毒株",命名为Omicron变异株。与以前的"关切病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位点多,传播速度快,在感染性和免疫学特性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存在着免疫逃逸和突破现有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风险。在被发现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该变异株已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文章就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现过程、流行现状、变异特点、免疫逃逸及防控策略等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毒基因特征,为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的相关信息,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软件进行序列拼接,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广西累计报告输入性感染者1 662例,纳入分析1 643例,平均年龄为37.4岁,男女比例为6.4:1,68.4%接种过疫苗.输入性感染者来源国以越南为主(92.5%),入境口岸以凭祥友谊关为主(87.4%).2020年输入性感染者主要为B.1.351和B.1.1分支,2021年主要为Delta分支,2022年主要为Omicron分支.结论 广西持续存在从东南亚疫情高风险国家通过口岸输入疫情的风险,输入感染者的病毒主要为当年的关切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口岸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需要持续关注输入性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截至2021年5月11日,基于Pango命名法,依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变异变迁将其划分为1281种亚型或分支.而SARS-CoV-2刺突(spike,S)蛋白的变异直接影响病毒的生物学功能.2020年下半年至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SARS-CoV-2的S蛋白发生氨基酸突变,特别是受体结合区或单克隆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突变引起病毒的传播力和致病力改变以及部分免疫逃逸等.世界卫生组织将重要变异株划分为"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和"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其中,VOC 有4个,分别是 VOC 202012/01、501Y.V2﹑P.1 和 B.1.617;VOI 有6个,分别是 CAL.20C、P.2、B.1.526、B.1.525、B.1.616和P.3.一些氨基酸突变在多个VOC和VOI病毒株中交叉出现或同时出现,E484K/Q等重要氨基酸突变引起的部分免疫逃逸导致全球现有疫苗免疫效力下降,但现有新冠疫苗对VOC和VOI变异株仍然有效.本文通过对SARS-CoV-2变异株流行概况及S蛋白重要氨基酸突变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为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防控和二代疫苗的研制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国外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疫苗研发与评价技术要求的比较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流行,且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仍在不断变异[1-4].其中,病毒基因序列的突变组合可导致病毒的传播力、致病力和/或免疫原性等发生明显改变[5-8].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病毒变异株进行了分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毒株定义为"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流行病学上传播力增强或流行特点出现有害变化,致病力增强或临床表现趋重;或导致公共卫生、社会措施或现有诊断、疫苗、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主要流行株基因组变异变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Pango命名法,全球曾经或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亚型或分支已有1379个(截至2021年9月20日).由于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株逐渐成为绝对优势流行株,很多基因型别已经消失或接近消失.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了4种关切变异株、5种关注变异株和11种需进一步监测的变异株.目前,Delta变异株取代Alpha变异株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毒株,也是近期我国输入病例和导致输入关联本土疫情的主要毒株.同时,在南美洲部分国家流行的Gamma和Lambda变异株,在南美洲和北美洲部分国家流行的Mu变异株,以及在南非流行的C.1.2变异株,同样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对SARS-CoV-2基因组的变异变迁、重要变异株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SARS-CoV-2变异株的流行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科学研究关注的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