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变异株的分型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易发生变异。刺突(spike,S)蛋白是SARS-CoV-2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重要结构,S蛋白的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病毒传染性、致病性、抗体应答等临床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病毒的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提出存疑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和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的分类。本文将对D614G变异株及流行的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和Epsilon(B.1.427/ B.1.429)变异株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富含CXCL13+CD8+T细胞胃癌患者具有不良临床预后和免疫逃逸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分子表型和免疫环境,使得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治疗效果难以预测。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实体肿瘤非常有效,但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总应答率不到15%。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免疫治疗的反应性,其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会发生大量的功能和表型改变从而启动免疫反应,而PD-1等抑制性受体可以抑制这一过程,故ICIs可通过阻断这些抑制性受体使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恢复活力。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作为一种不良的生存预测因子,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研究。CXCL13在滤泡辅助T细胞(TFH)中的分泌和生理作用已被较好地描述,但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相关的CXCL13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缺氧诱导因子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肿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可以选择性地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引起良、恶性增生性病变。缺氧诱导因子是一种缺氧环境下被诱导表达,发挥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在HPV感染导致的良恶性肿瘤中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介导肿瘤代谢重编程、加速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等,从不同角度在HPV感染所致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综述缺氧诱导因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在HP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PV感染所致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介导肿瘤浸润T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步骤,多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其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调控PD-L1的表达水平,达到增强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为了解肿瘤免疫逃逸和对临床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就组蛋白甲基化对PD-L1调控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组蛋白甲基化酶以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对PD-L1表达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大部分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肿瘤进展快,患者预后差。研究导致胰腺癌进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巨噬细胞通过响应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作用极化为表达M2表型的TAMs,并通过辅助免疫逃逸、促使肿瘤周围纤维化、调控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机制调节胰腺癌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TAMs促进胰腺导管腺癌进展的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肉瘤是起源于骨组织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是影响骨肉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键。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鉴定骨肉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功能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描绘了细胞间复杂的交互网络,是解析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重要手段。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的高分辨率优势,在骨肉瘤组织中鉴定了SPP1(+)巨噬细胞、C1QC(+)巨噬细胞和CLEC11A(+)B细胞等新的细胞亚型,它们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的作用。通过对骨肉瘤干细胞亚群的鉴定,推测SERPINA1_CSCL1、FUS_CSCL2和SPP1_CSCL3这三群干细胞可能是骨肉瘤细胞的起源。运用单细胞测序发现mregDCs通过特异性表达CCR7、CCL17、CCL19和CCL22因子从而招募Treg细胞,促进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此外,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鉴定骨肉瘤耐药的潜在靶点,基于此建立耐药风险评分模型,为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提供依据。在疾病的预后方面,单细胞测序技术识别了骨肉瘤中与免疫浸润相关的基因(如 EPHX2、 FDPS、 GBP1、 MMD和 ZYX),并以此构建了骨肉瘤的预后分析模型,对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5进化分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Omicron变异株BA.5进化分支具有更高的传播性和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已导致大量再感染和突破性感染,在2022年4月成为全球优势株。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BA.5进化分支的流行病学特征、基因突变特征及免疫逃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micron变异株BA.5进化分支所致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胶质瘤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而儿童胶质瘤患者因其与成人的特殊性,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免疫治疗的前提是对肿瘤微环境(TME)研究的不断深入。胶质瘤的治疗并非简单的免疫系统激活过程,而是涉及复杂的TME相互作用。TME的成分变化会直接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儿童胶质瘤,包括其发病率、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同时对胶质瘤TME的特点、免疫逃逸机制和治疗手段进行了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一种生活在宿主巨噬细胞吞噬体内的细胞内细菌,其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一部分Mtb可经机体免疫作用消灭;但仍有一部分可经免疫逃逸机制存活,引发机体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或结核病(tuberculosis,TB)。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00 nm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其富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存在于人体多种体液中。Mtb感染后,机体所释放的外泌体的组分可以发生显著变化,并且可以在机体感染免疫中发挥作用,从而为结核感染的预防、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该文将对外泌体在Mtb感染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细胞介素-35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逃逸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白细胞介素(IL)-35是最新发现的IL-1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主要由调节性T细胞(Treg)和调节性B细胞(Breg)产生,其诱导肿瘤细胞逃避免疫识别与清除,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IL-35在多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高表达,由于其免疫抑制作用,IL-35逐步成为近年相关研究热点,并为研究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提供新思路。笔者拟就IL-35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逃逸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其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