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水盐梯度下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对荒漠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是物种多样性的两个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基于不同水盐梯度下植物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及其相关关系的计算结果,分析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功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均表现为高水高盐和中水中盐群落显著高于低水低盐群落(P<0.05);(2)高水高盐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系数小于功能冗余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系数,且功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相关系数也小于功能冗余与稳定性的相关系数,而中水中盐和低水低盐群落的相关系数则呈现相反的规律;(3)中水中盐和低水低盐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均大于功能冗余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4)典范对应分析中,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总特征根的22.7%,而土壤含盐量仅可以解释总特征根的1.3%;(5)高水高盐群落的稳定比最接近20/80,稳定性最高;低水低盐群落远离20/80,稳定性最低.改进后的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与物种种群密度变异系数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同.综上可知,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两者中与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者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也越大,且两者均可提高群落稳定性,也就证明冗余假说在温带干旱荒漠区域的隐域性植物群落中是成立的;群落稳定性、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及物种多样性主要是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土壤含盐量对其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胰腺切除术后的糖尿病和节俭基因假说谈低碳饮食对糖尿病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正常人20%的胰岛功能足以维持糖代谢,只有损失80%以上的胰岛功能才会罹患糖尿病.胰岛参照工业设计的冗余系统属"五余度"的构架,理应不存在功能耗竭的问题,然而现实是60岁以上人群多数出现糖代谢紊乱.对于糖尿病的病因,遗传仅能解释1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绝大多数病因源于现代生活方式超出了人类基因设定的生理极限,具体而言就是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超过了胰岛所能承受的负荷.因此低碳饮食能够(部分)恢复胰岛原本的"使用寿命",防治糖尿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传粉昆虫下降背景下的授粉生态弹性:内涵、机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全球传粉昆虫多样性正在下降,如何保障农林生态系统传粉功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理论上说,传粉功能不仅与生态系统的传粉昆虫多样性相关,还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关.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授粉生态弹性对传粉功能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传粉昆虫授粉生态弹性的内涵,厘清授粉生态弹性与工程弹性、稳定性和抗性的异同.目前,学者对授粉生态弹性形成机制开展广泛探讨,提出功能冗余假说、密度补偿假说、响应多样性假说、连接周转假说和跨尺度弹性假说,但这5个假说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存在一词多义、词意混淆等现象.我们依次阐述功能冗余假说、密度补偿假说、响应多样性假说、连接周转假说和跨尺度弹性假说,介绍不同假说中授粉生态弹性形成过程、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通过解析授粉生态弹性的形成机制可知,5个假说在内涵上存在紧密联系,它们从不同空间尺度和研究对象下解释传粉昆虫授粉生态弹性的形成机制.未来授粉生态弹性研究将整合传粉昆虫群落动态和传粉功能动态的量化方法,通过实验验证5个假说的合理性,并揭示不同假说间的联系,由此阐明授粉生态弹性的发生条件、形成阈值和动态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授粉生态弹性理论有望用于指导农林生态系统传粉功能的经营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丧失后集体仪式的心理机制:从个体控制到群体认同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丧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亲人去世或亲密关系的结束给人带来很大的哀伤.集体仪式不仅仅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传承下来,也因为其要素、特征与功能可以为经历丧失的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延续至今.意义重构和恐惧管理理论解释了引起丧失之痛的原因;蜂巢假说与仪式化行为的进化预防系统为集体仪式应对丧失哀伤提供了分析框架.集体仪式的要素及特征帮助个体接纳丧失.其中,因果不透明为个体提供了意义表达的空间,同步动作帮助个体抵抗死亡恐惧与失控,情绪唤起使个体的情绪得以宣泄与共享,而重复、冗余特征为个体创造了缓冲期.集体仪式通过增强控制感改善个体的应对方式,也经由促进群体认同形成对丧失的社会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汉族与藏族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汉族和藏族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为种族?微生物群假说以及以菌群为研究对象的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同一地区汉族和藏族健康志愿者粪便样本共133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筛选出42例样本,其中,汉族样本14例,藏族样本28例.通过对样本DNA的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后,生成OTU表并注释.在分析Alpha、Beta多样性基础上,使用R语言的DESeq2包和edgeR包进行汉族和藏族的肠道菌群差异分析;通过bnlearn包、psych包和reshape2包进行网络分析,筛选与民族因素密切相关的菌群,通过LEfSe分析鉴定物种在属水平上的民族生物标志物.最后通过IDBA?UD软件将高质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使用CD?HIT软件构建非冗余基因集,使用PICRUST分析,获得代谢通路信息和GO注释结果.利用STAMP软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比较两组代谢通路的差异.结果 汉族和藏族肠道菌群共有199个差异OTU,证明汉族和藏族人群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藏族肠道菌群中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变形杆菌属(Proteobacteria)显著高于汉族;丁酸蓖麻单胞菌(Butyricimonas)、粪厌氧棒杆菌(Anaerostipes)、小杆菌属(Dialister)显著低于汉族.与民族因素密切相关的菌群有普氏菌(copri)、粪普雷沃氏菌(stercorea)、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等.藏族在属水平上菌群标志物为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伯吉古菌(Catenibaterium);汉族属水平上的生物标志物为小杆菌属(Dialister)、血尿杆菌(Turicibacter).差异代谢通路共有10个,在藏族组中显著上调的通路有酶家族、复制和修复、转化、核苷酸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结论 本研究部分验证了种族?微生物群假说,菌群与疾病的相关研究应考虑民族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