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占比高达1/3.但现有疗法无法有效延缓该疾病的进展,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唯一选择.因此寻找一种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保髋疗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联系紧密,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中草药是我国中医学的结晶,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低成本、低不良反应的特点.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具有补肾强骨、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单体和复方被证实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髋部外伤史患者的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有髋部外伤史患者采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ceramic-on-ceramic,CoC)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第四代CoC界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髋部外伤史且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128例(132髋),男87例、女41例,年龄(49.26±14.18)岁(范围17~76岁)。病因为创伤性髋关节炎50髋、股骨头坏死74髋、股骨颈骨折8髋。髋部外伤包括:髋臼侧骨折15髋(11.4%)、股骨侧骨折90髋(68.2%)、髋关节脱位5髋(3.8%)、其他或不明确骨折部位22髋(16.7%)。记录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异响等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十年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135.61±41.65)min(范围64~320 min)。随访时间(9.62±0.82)年(范围8.2~11.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07±19.7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03±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55, P<0.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0°±28.05°提高至117.14°±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76, P<0.001)。不同外伤病因(车祸伤、摔伤、扭伤、其他)及不同骨折部位(髋臼侧骨折、股骨侧骨折、髋关节脱位)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髋(0.8%,1/132)、关节脱位2髋(1.5%,2/132),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或陶瓷界面碎裂发生;髋关节异响13髋(9.8%,13/132),包括摩擦音9髋(6.8%,9/132)和咔哒音4髋(3.0%,4/132),均未引起髋部疼痛及影响生活,未行处理。关节假体十年生存率为100%;以再手术为终点,生存率为99.24%(95% CI:97.8%,100%)。 结论:采用第四代CoC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髋部外伤史的患者长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异响发生率约为10%,但对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在骨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高压氧(HBO)医学的发展,HBO疗法在临床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HBO在骨科领域应用广泛,对开放性骨创伤、软组织挤压伤、骨折及骨折后骨愈合不良、骨坏死、断肢再植术后、皮瓣移植、骨髓炎、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脊髓压迫症、关节运动损伤、骨放射性损伤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主要从HBO疗效确定的骨科相关疾病如挤压伤(CI)、骨筋膜室综合征(SMCS)、糖尿病足、皮瓣移植、骨髓炎、股骨头坏死(ONFH)、脊髓损伤(SCI)等进行综合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与常规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5例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25~63岁[(45.5±9.8)岁]。16例采用数字化术前设计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数字规划组),19例采用常规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采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30.1±8.9)个月]。数字规划组手术时间为(114.7±16.1)min,术中出血量为(323.4±26.1)ml,短于或少于常规手术组的(179.8±67.3)min、(392.6±87.8)ml( P均<0.01)。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数字规划组改良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分别为(14.1±2.3)分、(15.4±2.3)分、(17.1±1.8)分,高于常规手术组的(13.7±2.2)分、(15.0±2.5)分、(16.8±2.1)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各时间点组内改良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末次随访时,数字规划组1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常规手术组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轻微创伤性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数字规划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2/16),常规手术组为21.1%(4/19)( P>0.05)。两组均未出现螺钉穿透关节、内固定失败及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与常规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7例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3~61岁[(45.9±10.9)岁]。均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Brooker分级评估异位骨化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36(24,36)个月]。手术时间为123~242 min[(165.4±29.8)min];术中出血量为170~550 ml[(358.3±111.3)ml];9例需要术中输血,输血量为300~500 ml[(377.8±66.7)ml]。住院时间为12~29 d[(21.4±4.7)d]。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16.3±3.0)周]。术后2 d 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优21例,良3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为89%。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9~16分[(13.1±1.9)分],6个月为10~18分[(15.4±2.0)分],末次随访时为12~18分[(16.9±1.8)分]( 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 Postel评分优0例,良7例,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26%;6个月优3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1%;末次随访时优18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 P<0.01)。术后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和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发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均未对髋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接前方入路联合直接后方入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联合直接后方入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入路治疗18例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入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入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0.0±3.0)岁。术前已经过1~2次手术治疗15例;因多发创伤后漏诊2例;经长期牵引、外固定保守治疗后骨折仍不愈合2例。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记录患儿骨折分型、治疗经过、术中操作、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对手术前后股骨颈干角、Pauwel角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19例患儿经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治疗后均达到骨折愈合。合并骨质缺损4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后愈合时间为(8.2±2.4)个月。本组术前颈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10.3°±18.8°和56.4°±12.0°,术后颈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42.3°±12.6°和25.3°±5.9°,组间比较,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检验显示,年龄(外展截骨手术时)与骨折不愈合无显著相关,而Garden分型和Delbet分型均与骨折不愈合相关( P=0.039和0.001)。术后发生下肢机械轴外移5例,1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骺阻滞治疗,其余4例观察;内固定断裂1例,再次手术治疗;切口浅表感染1例,换药后愈合。双下肢不等长15例,未行进一步治疗。股骨近端骨骺早闭8例、股骨颈短颈畸形4例、继发股骨头骺滑脱2例,随访至股骨近端骨骺闭合未进一步加重,未行进一步治疗。继发髋臼发育不良2例,目前随访观察中。 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股骨近端外展截骨可以改变骨折线应力方向,增加骨折端压应力,有效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MRI分型的制订及其与股骨头塌陷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MRI分型,并初步探讨其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泉州市正骨医院关节中心就诊的73例(73髋)创伤性ONFH,男46例、女27例,年龄为(34.9±8.3)岁(范围19~55岁)。记录患者的骨折分型、复位质量、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e,JIC)分型等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2019年修订版国际骨坏死与骨循环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诊断标准评估创伤性ONFH疾病进展程度,将其中的ⅢA期、ⅢB期分别定义为轻度塌陷和进行性塌陷。建立MRI修复带(bone repair band,BRB)分型,并对创伤性ONFH进行划分,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BRB分型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二分类变量Cox回归分析BRB分型与股骨头进行性塌陷的相关性。结果:73例随访(54.8±34.9)个月(范围24~165个月)。根据BRB分型,73例中1型浅表病灶28例(38%)、2型不确定病灶16例(22%)、3型广泛病灶29例(40%)。BRB分型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798,观察者内一致性Kappa值为0.896,一致性高。末次随访时进展至ARCOⅢA期者中BRB分型为1型3例、2型4例、3型14例;进展至ARCOⅢB期者中BRB分型1型1例、2型1例、3型12例。BRB分型是创伤性ONFH进行性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3.957,95% CI(4.551,21.193), P<0.001]。以出现进行性塌陷(ⅢB期)为终点事件,2型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与1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R=1.766,95% CI(0.465,6.702), P=0.403],3型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高于1型[ HR=15.126,95% CI(4.708,48.592), P<0.001]。 结论:BRB分型与创伤性ONFH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是预测进行性塌陷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RB分型有助于早期诊断后预测塌陷进展与治疗方案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及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NS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为(47.8±9.8)岁;采用FNS固定治疗。CCS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为(43.7±13.1)岁;采用多枚CCS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FN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7.7±9.4)min]显著短于CCS组患者[(66.1±3.8)min],术后部分和完全负重时间[2.0(2.0,3.0)、(6.4±2.1)周]显著早于CCS组患者[8.0(3.0,9.0)、(10.1±3.4)周],骨折愈合时间[3.0(3.0,4.0)个月]显著短于CCS组患者[3.0(3.0,4.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95.0(93.0,95.0)分]显著高于CCS组患者[90.0(88.0,95.0)分],大腿外侧激惹发生率[0%(0/47)]显著低于CCS组患者[31.9%(15/47)],股骨颈短缩长度[(4.3±3.9)mm]显著短于CCS组患者[(6.9±4.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CCS比较,FNS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允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有利于股骨颈长度的维持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基层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基层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关节创伤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RAS理念分为两组:ERAS组53例,男27例,女26例;年龄为(72.7±1.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7例,31-A2型16例,31-A3型10例;合并内科疾病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5.8±3.9)h。常规治疗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为(72.6±1.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1例,31-A2型19例,31-A3型11例;合并内科疾病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1.5±5.9)h。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1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除受伤至手术时间外,其余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104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ERAS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3.2±1.2)分]、住院时间[(6.6±2.2)d]、并发症发生率[5.7%(3/53)]、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90.7±1.3)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3.9±1.0)分、(12.7±1.8)d、19.6%(10/51)、(86.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1年病死率[18.9%(10/53)]与常规治疗组患者[27.5%(14/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基层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与常规治疗相比,应用ERAS理念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