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证指南医案》以通为用论治风湿痹思想浅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从风湿痹的定义、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多个方面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诊治风湿痹的医案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风湿痹的病因为风湿阻络或夹杂寒、热、瘀等因素,治法主要有通表利湿、散寒通脉、清热通下、祛瘀通经等,强调以通为用、启闭通痹.以通为用思想贯穿于《临证指南医案》的遣方用药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周继红治疗肺结节术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周继红主任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342例肺结节术后治疗处方,构建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结果:共纳入方剂372首,涉及中药194味,使用频次在150次以上(使用频率≥40%)的药物共有11味,具体为炙甘草、茯苓、麸炒白术、当归、黄芪、桔梗、法半夏、陈皮、麦冬、白芍、生地黄.在高频药物中归脾胃经的药物数量最多,达22味(73.3%);其次为归肺与大肠经的药物,有18味(60.0%);归肾经的药物最少,只有4味(13.3%).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1)得到关联规则71条,炙甘草与茯苓、麸炒白术与黄芪、茯苓与法半夏、炙甘草与当归等组合均为治疗肺结节术后常用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7个组合,第1组以理气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竹茹、麸炒枳实、大枣等;第2组以活血祛瘀类药物为主,包括酒川芎、燀桃仁;第3组仅有1味炙甘草,以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主要功效;第4组仅有1味茯神,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第5组以益气固表类药物为主,包括麸炒白术、黄芪、防风;第6组以健脾养胃、清热散结、健脾利湿类药物为主,包括炒鸡内金、炒麦芽、太子参等;第7组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百合、玄参、浙贝母等.结论: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以滋肾补肺、益气固表、行气化痰、活血补血为基本原则,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是其用药特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浅析单兆伟应用"轻清灵动"法辨治脾胃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脾与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生长之本.脾胃病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受纳腐熟、精微运化等功能的异常.孟河医派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差异,针对性选方用药.单兆伟辨治脾胃病证多用"轻清灵动"之法.轻法,用药轻缓,小方大义;善用食补,保养正气;轻松怡情,调养起居.清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清肝柔木,调畅脾胃;清心解郁,自我调节.灵法,药用灵活,阴阳平衡;巧用药对,配伍精当;法随证变,药随法参.动法,升降气机,调和上下;中焦补益,运脾为先;遵循周期,动静有时.诊疗脾胃病运用"轻清灵动"法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阮诗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五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虚标实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本虚为肺脾肾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风、湿热、瘀血内结.其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为其常见病机.故疾病初期,标实为主,虚象不显者,以治其标,兼顾其本;疾病后期,本虚为主,标实不显者,以治其本,兼顾其标,是以为治.主要治法为疏风透邪,尤重风药;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疏达肝气,调肝消浊;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理脾益肾,收敛固涩.临证应灵活遣方用药,多法并用,主次分明,组方轻灵平和,方能药到病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毒瘀虚"分期论治皮肌炎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疹、肌无力、肌痛为主.本病初期外邪入里,化热为毒,邪毒蕴阻肌肤,发为皮疹;而后热毒与湿、瘀相互胶结,可见皮疹加剧,关节肌肉灼痛;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痿弱无力.汤小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急性期以热毒为主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如热毒内陷心营,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缓解期以瘀热偏重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以湿热偏重者,治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慢性期以气血两虚为主者,治以益气温经,养血和络;以阴虚为主者,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以阳虚为主者,治以温阳通络,健脾益肾.临证之时汤小虎教授辨清病理因素,精准用药,本文以急性期热毒炽盛,内陷心营为例,选方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组方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将获得的方药录入Excel2019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Cytoscape3.9.1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90篇,纳入处方295首,涉及中药218味,药物累计使用3 573次.薏苡仁、黄柏、苍术、土茯苓、萆薢、甘草、牛膝等24味药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高频用药.常用药物功效类别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胃经、脾经、肾经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2组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对有黄柏-苍术、薏苡仁-苍术-黄柏等.聚类分析得出4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出9个公因子.结论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用药以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为主,兼补益肝肾、调养脾胃,可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浊、瘀、毒"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以下尿路症状或慢性盆腔区域疼痛为主要表现.总结郭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浊、瘀、毒"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核心病机,明确利湿去浊、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等相关治法及方药,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内毒致病"探讨克朗凯特-卡纳达综合征的病机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克朗凯特-卡纳达综合征是以消化道多发息肉和外胚层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中医学认为,内毒是一类特殊的内在致病因素,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所产生,具有潜藏蛰伏、入经入络、夹痰夹瘀的特点,能够外损肌肤、内蚀脏腑、攻于手足、耗伤正气.本文从"内毒致病"角度认识克朗凯特-卡纳达综合征的病机,认为脾虚湿热、湿毒内蕴是其发病基础,痰瘀毒结是胃肠道息肉弥漫性生长的病理本质,"湿毒-痰瘀毒-癌毒"的内毒转化过程可能是癌变发生的潜在机制.治疗克朗凯特-卡纳达综合征应以健脾、除湿、解毒为治疗原则,其中,健脾是基础,除湿是重点,解毒是关键,采用健脾渗湿、利湿解毒、化痰祛瘀等治法,辅以调理偏颇体质,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龙运光运用藤类药物治疗痹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藤类药是治疗痹证常用药物.龙运光从临床出发,依据侗族医药的"三性六味分类法",结合中医药理论,将藤类药物分为祛风除湿止痛、温经散寒通痹、清热利湿通络、养血补虚行滞及活血祛瘀通经五大类,分别对应痹证的风湿停聚、寒湿痹阻、湿热阻络、血虚经滞、痰阻血瘀5种证型.辨证时,龙运光善用"三出三转诊脉法",注重"察外象,审内体"及"辨病症,寻病因,求本质"等基本原则,将痹证的治疗过程分为未病先防、已病即治和病后调理3个阶段.藤类药物的运用贯穿整个诊疗过程,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络病理论对肠纤维化病机和治疗的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基于中医络病理论,结合现有研究进展,对肠纤维化中医病机与治疗进行探析.提出气血耗伤、络脉亏虚为根本病机,湿热久滞、瘀毒损络为关键环节,久病入络、络息成积为最终转归.并根据"荣络补虚,畅通络脉"的原则提出补虚荣络、清热利湿、祛瘀通络、理气畅络的具体治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肠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