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19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演变特征的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特征及演变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肾活检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者接受肾活检时间段分为2008—2013年组和2014—2019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肾活检时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肾脏疾病类型、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的差异。分析2008—2019年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3 867例肾活检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39.59±14.05)岁,男性多见(53.71%,2 077/3 867)。入选者接受肾活检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6.33%,1 405/3 867)。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79%(3 047/3 867),其次分别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8.57%,718/3 867)、肾小管间质性疾病(1.45%,56/3 867)和遗传性肾病(1.19%,46/3 86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最常见(44.60%,1 359/3 047),膜性肾病次之(30.75%,937/3 0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27.44%,197/718),狼疮肾炎次之(25.07%,180/71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患者膜性肾病比例较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非IgA沉积)比例较低(均 P<0.0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比例较高,过敏性紫癜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比例较低(均 P<0.01)。2014—2019年组肾活检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单纯血尿及尿蛋白量≤1.0 g/24 h比例高于2008—2013年组,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例低于2008—2013年组(均 P<0.05)。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比例较高,表现为蛋白尿合并血尿比例较低(均 P<0.05)。 结论:宁夏地区肾活检人群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见,IgA肾病是最常见病因,膜性肾病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提示应加强宁夏地区代谢性疾病肾脏并发症的筛查,重视轻度尿检异常患者的追踪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型肝炎的肝内外临床表现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全球急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HEV感染是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戊型肝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部分戊型肝炎为急性普通型自限性肝炎,临床症状轻微,但在罹患基础性肝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可发生重症化及慢性化,表现为暴发性肝炎乃至肝衰竭,不同慢性肝病背景基础上的HEV感染致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值得关注的HEV感染重症化的临床表型。此外,HEV感染可呈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肝外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膜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冷球蛋白血症及血小板减少症为代表的血液病等。迄今国内外尚无批准专门用于治疗戊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鉴于多数急性戊型肝炎可自发清除,临床上无需特殊治疗,但针对重症或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利巴韦林(RBV)单药治疗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取得一定的抗病毒疗效,亦有小分子化合物联合RBV抗HEV治疗尝试,但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尚显不足。研发新的高效抗HEV药物是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HEV感染重症化及慢性化的临床表型、预警、机制、干预及转归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及病理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就诊并诊断为ICIs相关AKI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恶性肿瘤类型、肾脏病理改变、肾功能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共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2 ± 11)岁。所有患者从应用ICIs到发生AKI的时间,中位数为46 (31 ~ 95)d。血清肌酐峰值的中位数为311(205 ~ 1 053) μmol/L,有1例患者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6例患者均进行了肾脏病理检查,4例为急性间质性肾炎,2例为间质性肾炎兼有急性和慢性改变。6例患者中有5例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肾功能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1例患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停用ICIs后肾功能有部分恢复。结论:ICIs相关的AKI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清肌酐升高,多数不伴少尿。病理表现以急性间质性肾炎为主。糖皮质激素对ICIs相关的AKI有一定治疗效果,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IgA肾病伴不同类型血脂异常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对儿童IgA肾病(IgAN)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病中心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儿资料。按血脂是否正常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按临床分类将血脂异常组分为以下4组: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gAN患儿252例,男169例,女83例,男/女比为2.04∶1,年龄为(9.3±3.1)岁,34.5%的IgAN患儿伴有高血压;其中血脂异常组170例(67.5%),血脂正常组82例(32.5%);按临床分类将血脂异常组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58例,23.0%)、高三酰甘油血症组(16例,6.3%)、混合性高脂血症组(77例,30.6%)及低HDL-C血症组(19例,7.5%)。血脂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伴高血压的比例、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尿蛋白量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均 P<0.05),血清白蛋白、血IgA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低于血脂正常组(均 P<0.05)。慢性肾脏病(CKD)1期和CKD 2~5期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比例分别为65.0%和84.4%,血脂异常组中CKD 2~5期所占比例高于血脂正常组( P<0.05)。血脂异常组Lee氏病理分级Ⅲ~V级所占比例高于血脂正常组( P<0.01)。牛津病理分型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组中M1(>50%肾小球系膜区出现系膜细胞增生)和E1(有毛细血管内增生)所占比例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均 P<0.05),两组在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及新月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类型血脂异常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中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及尿蛋白量均高于其他血脂异常组(均 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其他血脂异常组( P<0.01)。牛津病理分型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组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中E1所占比例较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 OR=2.734,95% CI 1.327~5.632, P=0.006)和低血清白蛋白( OR=0.838, 95% CI 0.791~0.889, P<0.001)是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中心67.5%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构改变较血脂正常患儿严重,且以伴发混合性高脂血症的IgAN患儿更为明显。伴高血压及低血清白蛋白是IgAN患儿伴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北京医院肾内科近10年间死亡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生存时间。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死亡的60岁以上的老年血液净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有无糖尿病、开始透析时间、死亡时间及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等。结果:共有15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6±7.7)岁,中位透析时间为54.1(26.9,86.4)月,其中有8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4.2%)。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分成HD(114例)和PD(39例)两组,HD和PD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7.1±7.9)岁和(75.0±7.0)岁,中位透析时间分别为56.5(27.4,104.2)月和48.3(26.3,66.6)月。HD和PD患者的原发疾病均主要为糖尿病肾病(DN,32.5%和48.7%)、慢性肾小球肾炎(29.8%和17.9%)和高血压肾损害(21.1%和10.3%),HD和PD患者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均为心血管疾病(32.4%和43.6%)、感染(29.8%和28.2%)和脑血管疾病(11.4%和15.4%),两组患者间原发疾病和死亡原因的构成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短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χ2=12.829, Log Rank P<0.001),HD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 χ2=8.161, Log Rank P=0.004)。在不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 Z=-2.716, P=0.007);在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和PD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当( Z=-0.581, P=0.561)。 结论:老年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占比高,老年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老年HD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优于PD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合并免疫球蛋白A肾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约1/3的银屑病患者存在银屑病关节炎(PsA)。银屑病常常合并有代谢异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中重度银屑病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sA患者患慢性肾脏病风险更高。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PsA合并IgA肾病目前仅有个别病例报道,尚缺乏规范的诊治标准。本文通过1例PsA合并IgA肾病的病例来探讨生物制剂在其中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在腹膜透析相关手术术中疼痛管理的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接受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手术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患者术中疼痛管理的应用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同期对照研究,患者分为VR组与对照组,VR组在手术过程中佩戴VR眼镜观看舒缓的音视频,对照组为常规手术流程。术后30 min内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5分制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术中疼痛和满意度,VR组使用VR晕动量表评估耐受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43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58.1%)。原发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39.5%)]和糖尿病肾病[6例(14.0%)]。对照组23例,VR组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原发病比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分布、术前生命体征和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R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0±2.38)分比(7.43±1.67)分, t=2.469, P=0.018]。VR组满意及以上患者的比例为89.5%(17/19),对照组满意及以上患者比例为78.3%(18/2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 χ2检验, χ2=0.308, P=0.579)。VR组3例患者因严重不适退出,其余均可耐受,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和视力模糊。 结论:VR可有效减轻局部浸润麻醉下PD相关手术的术中疼痛,且在PD相关手术过程中佩戴VR眼镜是安全、可耐受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弯曲杆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胎儿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fetus)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6年,因腹痛、透出液浑浊7 d入院。患者腹膜透出液培养为阴性,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测提示胎儿弯曲杆菌,使用阿米卡星留腹抗感染效果欠佳,需拔除腹膜透析导管转血液透析治疗,继续予罗红霉素口服抗感染治疗至4周,患者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CP-1、肾胺酶联合检测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肾胺酶联合检测在预测狼疮性肾炎(LN)的肾小管间质(TIN)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8例活动期LN患者纳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将本院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纳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统计其TIN损伤病例数与病理病变情况,检测患者的血清MCP-1以及肾胺酶水平,分析血清MCP-1及肾胺酶在预测LN患者的TIN损伤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CP-1以及肾胺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LN患者的血清MCP-1及肾胺酶水平与患者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正相关(均 P<0.05),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均 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LN患者血清MCP-1及肾胺酶水平与其肾组织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肾小管萎缩程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程度、活动指数及慢性指数间均呈正相关(均 P<0.05)。存在TIN损害的LN患者血清MCP-1及肾胺酶水平显著高于无TIN损害者(均 P<0.05),且随着TIN损害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MCP-1及肾胺酶水平均呈依次上升趋势(均 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血清MCP-1与肾胺酶联合应用预测LN患者TIN损害的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AUC=0.86, 95% CI: 0.790~1.000)。 结论:血清MCP-1及肾胺酶在活动期LN患者TIN损害中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两者联合应用在预测活动期LN患者TIN损害中的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LN患者TIN损害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他克莫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女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和晚期糖基化产物受体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厄贝沙坦对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和晚期糖基化产物受体(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狼疮性肾炎活动性指数(SLE-DAI)和慢性化指数(SLE-C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HMGB1和RA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76.46±9.09)μmol/L、尿素氮(BUN)(6.71±0.88)mmol/L、24 h尿蛋白定量(1.38±0.21)g/24 h、SLE-DAI(9.09±1.41)和SLE-CI(1.17±0.17)评分降低更明显,血浆白蛋白(Alb)(35.08±5.11)g/L、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57.79±6.94)mL/min,升高更明显( 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65,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MGB1(52.31±7.13)μg/L、RAGE(1.11±0.18)μg/L降低更明显( P<0.01)。 结论:他克莫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女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确切,其抑制血清HMGB1和RAGE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