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寒武纪杷榔动物群的古生态学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贵州剑河辣子寨村辣子寨剖面杷榔组的杷榔动物群是近期发现的一个化石丰度较大的产地.目前已发现了海绵动物、刺细胞动物、曳鳃动物、腕足动物、软舌螺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藻类等8大类群的化石代表,计有63属80种.本文依据辣子寨剖面杷榔化石库下化石层的生物组合及各类群的生态特性、埋藏特征,探讨杷榔动物群的生态系及生活环境.杷榔动物群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底栖固着、内栖钻孔、表栖游移、漂游和游泳的生物类群,且生物群生活在赤道地区以北开阔海盆的透光区至弱透光区、水域含氧、海底有氧—弱氧、盐分正常、快速沉积事件频发的陆棚较深水环境.其古生态特点为:生物种类丰富,具有滤食、食草、食泥、食肉和食腐的动物;而捕食-被捕食的食物网的关系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金字塔型的营养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蜇胚胎发育和变态过程超微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蛋白银染色等方法研究了海蜇胚胎发育和变态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海蜇自受精卵至原肠期阶段细胞均等分裂,细胞间存在大量连接,细胞形态相近,未出现显著分化;(2)海蜇自早期浮浪游虫阶段,其外胚层细胞开始出现空泡化,至4触手螅状体阶段外胚层细胞空泡体积逐渐增大,而内胚层细胞仅在4触手螅状体阶段才出现空泡化.伴随着外胚层细胞空泡化比例的增大,杯状体和4触手螅状体阶段出现疑似凋亡小体结构;(3)刺细胞分化于早期浮浪游虫期的外胚层近中胶层区域,而后逐渐向外转移,至4触手螅状体阶段发育成熟并转移至表面;(4)纤毛形成于早期浮浪幼虫,在杯状体阶段逐渐退化,并于4触手螅状体阶段完全消失;(5)在海蜇早期发育各个阶段,其内部均发现大量着色较深的卵黄体,且在浮浪游虫阶段首次发现了海蜇外层细胞主动吞噬细菌现象,表明海蜇早期发育营养来自内源性和外源性两部分.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刺胞动物早期发育模式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刺胞皮炎的病因和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刺胞皮炎是世界性海洋危害,严重威胁渔民、旅游者、水上作业者和海军训练,但因刺胞极小,肉眼不可见,被害或致死后人们都以“莫名其妙”来报案,因此,多年来刺胞皮炎是海洋医学之谜。随着生物学、海洋学、医学学科的发展。我们对中国四大海域的刺胞皮炎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现将其病因和诊治概述于下。一、刺跑动物、刺细胞、刺胞、刺丝刺胞动物蜇伤引起的皮肤病变叫刺胞皮炎。刺胞动物旧称腔肠动物,为仅有两个胚层的低等无脊椎动物,已知有11000种,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能蜇人引起刺胞皮炎者约占1/10,在我国四大海域皆有分布。在刺胞动物的体壁细胞中夹杂着一种或数种刺细胞,尤以其口周的触手上最密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寒武纪早期四方塔型壳属的胚胎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命演化史上重要的创新事件.我国澄江动物群(距今约5.18亿年)代表了寒武纪大爆发的高潮,而产自寒武系最底部,时代上早于澄江动物群的宽川铺生物群(距今约5.35亿年)则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的第一幕提供了重要的埋藏窗口.宽川铺生物群产自陕南宁强、西乡等地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钙质磷块岩和磷质碎屑灰岩中,以保存了大量动物胚胎和软躯体微型动物而闻名.其中四方塔型壳(Quadrapyrgites)是宽川铺生物群中常见的软躯体动物化石,因与同层位的橄榄蛋(Olivooides)在发育过程和形态上具有相似性而被认为是后者的姐妹群.但它们在动物树上的位置仍然存在争议.为检验前人提出的各种亲缘关系假说,本文综合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成像和超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技术,重建了四方塔型壳胚胎标本的三维结构,首次揭示了其内陷式原肠作用类型.新的数据支持了四方塔型壳属于刺细胞动物而非环神经动物的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苗岭世刺细胞动物化石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刺细胞动物是一类具有刺细胞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作为后生动物最早分化出的一支,刺细胞动物对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后生动物系统发育、地层对比和古地理恢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研线索.本文简要介绍了刺细胞动物早期(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苗岭世)的化石记录和研究现状,将刺细胞动物的早期演化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前寒武纪、寒武纪纽芬兰世、寒武纪第二世和寒武纪苗岭世,并对上述四个时期的刺细胞动物进行论述.目前的研究表明:1)前寒武纪的刺细胞动物化石记录虽然比较丰富,但充满争议,目前尚未有比较确切的刺细胞动物记录;2)寒武纪纽芬兰世如宽川铺生物群中保存了较多的刺细胞动物胚胎及发育序列化石,是研究刺细胞动物演化的重要窗口;3)寒武纪第二世,以澄江生物群为代表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保存了软躯体的刺细胞动物.与此同时,在第二世中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珊瑚化石记录;4)寒武纪苗岭世刺细胞动物主要以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保存(如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凯里生物群),同时期在美国犹他州发现的刺细胞动物印痕化石表明了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刺细胞动物大类已经出现.本文根据上述时期的研究,对今后刺细胞动物化石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动物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序言
编辑人员丨2023/8/5
动物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是生命史上重要的演化创新事件.为展示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特组织主题为"动物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的论文专辑.作为专辑序言,本文概述了动物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领域的科学意义和当前研究趋势,并简要介绍了本专辑的内容.专辑包含了来自13个研究单位共42位作者的12篇论文,包括特约综述论文1篇和研究论文11篇.专辑不仅评述了相关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也展示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取得的部分新进展.这些进展涉及华南和华北数个特异埋藏化石库,比如埃迪卡拉纪石板滩生物群、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和寒武纪凯里生物群等,并涵盖了海绵动物、刺细胞动物、腕足动物、三叶虫和双瓣壳类节肢动物以及分类位置尚不明确的疑难动物化石等诸多类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