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晚期CRC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救治的118例CRC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为FOLFIRI组(FOLFIRI方案,n=56)和联合组(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n=6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对比两组肿瘤标志物和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生存结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FOLFIRI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血清相关因子[MMP-9、TIMP-1、E-cadherin]水平低于FOLF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皮疹、腹泻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8个月的累计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2、16、24个月OS、PFS均高于FOLF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与FOLFIRI方案的联合治疗在对晚期CRC的疗效改善方面显现优势,可改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降低血清MMP-9、TIMP-1、E-cadherin水平,同时可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对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入选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X线、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评价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效能指标中,MSCT的准确度更高,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肺转移患者中11例(28.95%)病灶数目≥3个,MSCT图像中绝大多数病灶为实性结节,68.35%病灶边缘不光整,81.01%的病灶分叶,54.43%的病灶出现短毛刺,82.28%的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长毛刺病灶比例较低,为26.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癌胚抗原表达升高、肿瘤原发于直肠以及Dukes C期为导致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CT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影像表现多样化,肿瘤原发部位为直肠、癌胚抗原表达升高及Dukes C期是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ESCC)的疗效和生存获益情况.方法 将晚期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260 mg·m-2白蛋白紫杉醇+第1~5天静脉滴注20 mg·m-2顺铂)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2组均治疗4个周期,1个周期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安全性及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8和42例.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9.17%(38例/48例)和62.50%(30例/48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24 例/42 例)和 40.48%(17 例/42 例)](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8+分别为1.11±0.29和1.87±0.38,血清糖类抗原199分别为(50.03±6.21)和(36.41±4.87)ng·mL-1,血清癌胚抗原分别为(21.25±3.39)和(14.97±2.85)ng.mL-1,血清糖类抗原125分别为(29.82±4.16)和(20.63±3.34)n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83%(46例/48例)和80.95%(34例/4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蛋白尿、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为主,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ESCC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l99)、糖类抗原724(CA724)]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结直肠癌筛查且排除结直肠癌的8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两组均接受MRI-DWI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对比两组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病例组患者术后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经线性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DC值,血清CEA、CAl99、CA724水平高(P<0.05);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发现,病例组15例发生复发转移,占比18.75%;发生组ADC值低于未发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其余临床资料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C值、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密切(P<0.05);绘制ROC曲线后,CEA、CA199、CA724、ADC值分别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13、0.815、0.755、0.838,联合预测AUC为0.907.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ADC值呈低表达,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高表达,上述指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关系密切有关,且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肺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2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LAE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2年搜集的2例LAE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且长期吸烟,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分别为>20 000 ng/mL、914.17 ng/mL;病灶分别位于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最大径为12.5 cm及4.0 cm.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可见,肿瘤切面呈灰白、灰红,为实性,质软,局部易碎.镜下见大部分肿瘤组织呈实性,少部分呈腺管状、乳头状或呈囊腺样生长;肿瘤细胞学的细胞质透亮,富含糖原.免疫组化检测可见,肿瘤组织同时具有胚胎性分化和肠型分化的表型,不表达肝细胞分化标志.分子检测显示,EGFR、ALK/ROS1、RET、KRAS,BRAF、NTRK及MET均未见突变,HER-2未见扩增,EBER阴性.2例患者均诊断为LAED,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有交叉,且均可有AFP水平升高,易被误诊为肺肝样腺癌及其他具有透明胞质的低分化腺癌.1例患者放弃治疗,于诊断2个月后去世;另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及免疫、靶向治疗,治疗后AFP水平降至正常,随访40个月时,患者因发生肿瘤骨、脑转移去世.结论:LAED目前国际上尚未见报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特征性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标志物及血清AFP水平.本报道拓宽了产AFP的原发肺腺癌的疾病谱,LAED总体上临床进展快,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结直肠癌BRAF突变和预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利用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BRAF突变,并进行预后分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33例结直肠癌,其中训练集234例,验证集99例.分割整个肿瘤的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与BRAF突变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显著的临床参数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量化诊断效能.使用Kaplan-Meier分析绘制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生存曲线.结果 保留 7 个影像组学特征以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 3个显著的临床参数(年龄、肿瘤部位、癌胚抗原)构建列线图,其在训练集、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29.列线图预测高风险组(BRAF突变组)和低风险组(BRAF野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高风险组的总生存期比低风险组短.结论 CT影像组学列线图可术前准确预测结直肠癌的BRAF突变,并对预后进行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 2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 70 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5 例)服用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照组(35 例)予以瑞戈非尼口服,均用药 28 d.评价总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糖类抗原(CA125、CA19-9、CA24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统计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足皮肤反应、腹泻、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57.14%,高于对照组的 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有较好疗效,可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能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ME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NME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56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部分癌旁组织未符合要求,最终对156例癌组织和139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ME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H评分系统对NME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评分,以6分为临界值,区分NME3蛋白高表达(H评分≥6分)和低表达(H评分<6分)。按照癌组织中NME3蛋白高、低表达,将患者分为NME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总生存(OS)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胃癌患者O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位年龄[ M( Q1, Q3)]为61岁(53岁,68岁),其中男性110例(70.5%),女性46例(29.5%)。癌组织NME3高表达患者比例低于癌旁组织[51.9%(81/156)比75.5%(105/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0, P<0.001)。中-低分化+中分化患者癌组织NME3高表达患者比例高于低分化患者[63.3%(50/79)比39.4%(28/71)],pTNM分期Ⅲ~Ⅳ期高于Ⅰ~Ⅱ期[55.5%(76/137)比26.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uran分型肠型、混合型、弥漫型患者中癌组织NME3高表达患者比例分别为62.2%(46/74)、52.0%(13/25)、39.3%(2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9, P=0.035)。NME3高表达组患者OS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男性和女性患者中NME3高表达组患者OS均优于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ME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表达比低表达: HR=0.342,95% CI:0.207~0.564, P<0.001)、肿瘤家族史(有比无, HR=2.240,95% CI:1.285~3.907, P=0.004),pN分期(N 2~3期比N 0~1期, HR=2.133,95% CI:1.114~4.083, P=0.022),pM分期(M 1期比M 0期, HR=2.761,95% CI:1.386~5.500, P=0.004),癌胚抗原(CEA)水平(>5 ng/ml比≤5 ng/ml, HR=1.688,95% CI:1.018~2.798, P=0.042),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35 U/ml比≤35 U/ml, HR=2.913,95% CI:1.403~6.047, P=0.004)是胃癌患者O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NME3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其在分化程度较高、分期晚以及肠型胃癌中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且NME3低表达是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推测NME3在胃癌中可能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腹腔镜经骶尾腹与经腹会阴入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经骶尾腹与经腹会阴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3D腹腔镜经腹会阴入路直肠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3D腹腔镜经骶尾腹入路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糖类抗原(CA)242、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以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82.04 ± 50.87)min比(210.59 ± 61.03)min、(89.18 ± 12.57)ml比(116.58 ± 22.09)ml、(2.94 ± 0.58)d比(4.56 ± 1.07)d、(10.65 ± 2.03)d比(14.06 ± 2.84)d]( P<0.05)。观察组排尿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CEA、CA242、CA274水平低于对照组[(4.13 ± 0.46)μg/L比(5.01 ± 0.72)μg/L、(14.01 ± 5.16)kU/L比(16.97 ± 5.76)kU/L、(4.19 ± 0.68)kU/L比(4.97 ± 0.87)kU/L]( 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8.37%(38/43)比69.77%(30/43)]( χ2 = 4.50, 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65%(2/43)比27.91%(12/43)]( χ2 = 8.53, P<0.05)。 结论:3D腹腔镜经骶尾腹入路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短缩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可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局部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膜解剖理念在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系膜完整的定义与标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右半结肠癌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D 3根治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完整系膜的定义和标识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尤其是系膜背侧和内侧边界仍存在较多争议。我们从膜解剖理论出发厘清系膜和系膜床关系,结合多年手术经验,深入复习胚胎发育原理和文献,建议将结肠系膜背侧筋膜作为完整系膜背侧边界,将回结肠动脉与中结肠动脉根部连线(ICA-MCA线)作为系膜内侧边界,同时建议增加手术标本可见完整 “肠系膜上静脉印迹”和“中结肠动脉三角”两个质控点作为系膜完整的标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