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循环中二氧化碳衍生参数与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 2)与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 2)的比值(Pv-aCO 2/Ca-vO 2)及Pv-aCO 2与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1个月~3岁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CPB期间的所有成对血气(动静脉血采样时间间隔在10 min之内)。根据改良儿童肾脏疾病风险分级(pRIFLE)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婴幼儿心脏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3例患儿,男101例,女112例,年龄[ M( Q1, Q3)]12(6,24)个月,其中84例(39.4%)心脏术后发生AKI。AKI组中3例(3.6%)患儿死亡,非AKI组无死亡病例。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发生率更高[29.8%(25/84)比7.0%(9/129), P<0.001],且苏醒时间[15(6,78)比6(3,19)h, P<0.001]、机械通气时间[17(7,97)比6(4,20)h, 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6(4,11)比3(2,5)d, P<0.001]及住院时间[12(9,18)比9(8,11)d, P<0.001]均更长。共分析317对动静脉血气:主动脉阻断后30 min 207对、60 min 75对和90 min 35对。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与非AKI组患儿相比,AKI组患儿主动脉阻断30 min Pv-aCO 2/Ca-vO 2( P=0.015)、主动脉阻断60 min Pv-aCO 2( P=0.041)和Pv-aCO 2/Ca-vO 2( P=0.014)、Pv-aCO 2峰值( P=0.009)、Pv-aCO 2/Ca-vO 2峰值( P<0.001)及Pv-aCO 2/Ca-vO 2平均值( P=0.001)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B时间长( OR=1.013,95% CI:1.003~1.023, P=0.012)、Pv-aCO 2/Ca-vO 2峰值高( OR=1.337,95% CI:1.037~1.723, P=0.025)是婴幼儿心脏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结论:婴幼儿心脏术后AKI的发生与近期不良临床预后相关,CPB时间长及CPB中Pv-aCO 2/Ca-vO 2峰值高是心脏术后AKI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v-a)CO2/C(a-v)O2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容量管理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静脉氧含量差[P(v-a)CO2/C(a-v)O2]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容量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心脏手术患者126例,以容量负荷试验后氧输送(DO2)增加≥10%的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氧消耗(VO2)增加是否≥10%分成VO2有反应组56例(△VO2≥10%)和VO2无反应组38例(AVO2< 10%),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P(v-a)CO2/C(a-v)O2等指标.结果 VO2有反应组与VO2无反应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乳酸、Scv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容量负荷试验前,VO2有反应组P(v-a)CO2、P(v-a)CO2/C(a-v)O2均较VO2无反应组升高(P<0.05);VO2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后P(v-a)CO2、P(v-a)CO2/C(a-v)O2较容量负荷试验前下降(P<0.05);VO2无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P(v-a)CO2、P(v-a)CO2/C(a-v)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ROC曲线分析得出乳酸、ScvO2对判断VO2/DO2依赖无价值(P >0.05);P(v-a)CO2≥6.42mmHg判断VO2/DO2依赖的AUC为0750,其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72.60%(P<0.05);P (v-a)CO2/C (a-v)O2≥1.45mmHg/ml判断VO2/DO2依赖的AUC为0.965,其灵敏度为86.70%,特异度为100%(P<0.05).结论 P(v-a)CO2/C(a-v)O2是反映VO2/DO2依赖的良好指标,能有效判断组织缺氧,指导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容量负荷试验阳性患者的液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cv-a)CO2/C(a-v)O2在内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对组织氧耗量变化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氧合(ScvO2)、P(cv-a)CO2/C(a-v)O2和无氧代谢标志物乳酸值在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有效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共计48例内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500 mL生理盐水扩容前后,测量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和动脉内Po2和Pco2的变化及动脉血乳酸值,并通过计算得到P(cv-a)CO2/C(a-v)O2,分析扩容前后CI、Do2、Vo2与P(cv-a)CO2/C(a-v)O2和乳酸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 扩容后CI增加≥15%的患者(容量反应性阳性组)占48%(23例),Do2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同时Vo2有增加的12例(52%).与容量反应性阳性组患者中Vo2无增加的患者相比,Vo2增加≥15%的患者特点为高乳酸(2.6±1.8)mmol/L对(5.8±3.9)mmol/L和高P(v-a)Co2/C(a-v)O2.扩容前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不能预测扩容是否能增加Vo2≥15%,但可以由扩容前的基础P(v-a)CO2/C(a-v)O2值预测.结论 在容量反应性阳性的患者中,ScvO2不能被用以预测是否扩容能增加Do2和增加组织Vo2,乳酸和P(cv-a)CO2/C(a-v)O2可以作为开始血流动力学复苏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v-a)CO2/C(a-v)O2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v-a)CO2/C(a-v)O2]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连续性纳入78例SAP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后P(v-a)CO2/C(a-v)O2是否上升分为两组,研究组(上升组,n =32例)和对照组(下降组,n=46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病程中器官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预后及氧代谢指标,并评估氧代谢指标对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病情危重度、CT评分、胰腺坏死范围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病程中研究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PN发生更早、ICU及住院天数更长、病死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P(v-a)CO2/C(a-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治疗后P(v-a)CO2/C(a-v)O2(mm Hg/mL:2.51±1.37 vs.1.91±1.29,P=0.031)以及治疗前后P(v-a)CO2和乳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为P(v-a)CO2(P=0.017)及血乳酸(P=0.021),治疗后为P(v-a)CO2(P=0.009)、P(v-a)CO2/C(a-v)O2(P=0.019)及血乳酸(P=0.023).ROC曲线提示,治疗前P(v-a)CO2对SAP死亡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62,最佳诊断界值为7.69 mm Hg;治疗后P(v-a)CO2/C(a-v)O2对SAP死亡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40,最佳诊断界值为2.05 mm Hg/mL.结论 P(v-a)CO2/C(a-v)O2在早期SAP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变化率对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cv-aCO2/Ca-cvO2)变化率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高乳酸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48例高乳酸(乳酸大于4 mmol/h)脓毒血症患者,均按2016年脓毒症指南进行液体复苏治疗.采集复苏前(T0h)和开始复苏后6h(T6h)、24h(T24h)的动脉血、上腔静脉血气分析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并记录各时间点的乳酸,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值,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Pcv-aCOz/Ca-cvO2)值及其变化率.根据治疗24h改良SOFA评分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改良SOFA改善组和未改善组,观察和比较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及化验参数,并分析各时间点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参数能否有效预测高乳酸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结果:45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3例因为24h内死亡或者自动出院脱落.其中,17例24hSOFA改善,28例未改善;20例死亡,25例存活.两组患者复苏前各项一般临床资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4hSOFA改善组与未改善组患者Pcv-aCO2/Ca-cvO2(T24h)、Pcv-aCO2/Ca-cvO2变化率(0-24h)存在组间差异(P<0.01).45例患者的乳酸清除率(0-24h)与Pcv-aCO2/Ca-cvO2变化率(0-24h)呈显著相关性(r=0.906,P=0.034).ROC分析显示Pcv-aCO2/Ca-vO2变化率(0-24h)能有效预测24hSOFA评分改善,同其他指标相比,曲线下面积最大(AUROC=0.851),最佳界值是0.307(30.7%),敏感度是76.5%,特异度是92.9%;Pcv-aCO2/Ca-vO2变化率(0-24h)也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AUROC=0.696,AUROC较24h乳酸值小,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最佳界值是0.181(18.1%),敏感度是65%,特异度是68%.结论:液体复苏前到开始复苏后24h的Pcv-aCO2/Ca-cvO2变化率可以有效预测高乳酸脓毒症患者的器官功能改善情况,也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v-a)CO2/C(a-v)O2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静脉氧含量差[P (v-a) CO2/C(a-v) O2]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P(v-a) CO2/C(a-v) O2治疗后变化分为下降组(n=54)和上升组(n=57).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氧代谢相关指标以及预后,分析氧代谢指标对预后的价值.结果:与下降组相比,上升组休克、重要器官损伤以及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同时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意识恢复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阿托品用量明显升高,病死率亦升高.两组乳酸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v-a) CO2/C(a-v) O2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升组P(v-a)CO2/C(a-v)O2明显高于下降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是治疗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P(v-a)CO2/C(a-v)O2和乳酸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后的死亡危险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发现,治疗前后均是P(v-a)CO2/C(a-v) O2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死亡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及最佳诊断界值为分别为0.840、2.45以及0.861、2.55.结论:氧代谢相关指标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中P(v-a) CO2/C (a-v) O2是评估预后不良的较好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