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的珠江赤眼鳟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珠江流域重要野生经济鱼类赤眼鳟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对柳江、西江、北江、郁江、南盘江和红水河6个自然种群共170尾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长978 bp的序列,检测出10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平均为0.982 0,核苷酸多样性平均为0.013 53,表明珠江流域赤眼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结果均显示珠江流域赤眼鳟未出现明显分化,各种群亲缘关系较近,基于D-loop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106个单倍型分为两大支系(A支和B支).A支包含6个种群中的大部分单倍型,未形成明显单系群;B支由西江种群的两个特有单倍型组成.单倍型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也表明其未出现明显分化.AMOVA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变异出现在种群内(99.36%),而地理区间和地理区内种群间的变异很小,中性检验显示,珠江流域赤眼鳟历史上曾发生过种群扩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认为西江为珠江流域赤眼鳟的扩散中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江干流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纵向梯度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生态交错带,具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并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基于植物群落调查,探讨了北江干流河岸带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纵向环境梯度上植物物种α、β和γ多样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群落调查共记录植物59科116属136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居多,但样地间物种差异明显,物种出现频率低,其中只出现1次的物种数百分比高达48.7% ~71.4%,表明河岸带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维持不同的物种共存,而不是单一物种的数量;(2)在纵向环境梯度上,α多样性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高海拔河岸带物种α多样性最高;(3)纵向环境梯度物种替代性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和间断性,而相似性则呈现连续变化,这与河岸带保存物种多样性的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地形、气候要素等影响下物种分布相对不均有关;(4)γ多样性在纵向环境梯度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说明河岸带γ多样性在区域尺度上受多种环境梯度交互影响,但高海拔河岸带物种γ多样性高于低海拔河岸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血吸虫病一百十一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吸虫病在我国之流行地区甚广。广东省早在1920年Vickers氏(1)首先在韶关发现一例,1923年Faust与Meleney二氏(2)曾报告在佛山叠滘乡小涌发现钉螺,为广东省第一次钉螺的报告。1938年甘怀杰氏在仁化及曲江采得钉螺。1951年陈心陶氏等报告四会县及其附近地区为广大的血吸虫病疫区(3)。自文献看来广东省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是沿北江流域,自仁化经曲江、英德、清远、四会至三水和花县、增城、南海等九个县,尤以沿六泊草塘,迳口草塘各乡流行最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池发现外来鱼类大口黑鲈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洲,北方亚种(M.salmoides salmoides)于1983年首次引入中国大陆;2009至2010年间,佛罗里达亚种(M.salmoidesfloridanus)又被引入中国(蔡磊等2011).近年来,大口黑鲈已入侵至我国南方多个自然水域,如珠江水系的广东北江流域(顾党恩等2013)和肇庆七星湖(陈学年等2010),广西邕江和郁江流域(王丹等2011),贵州北盘江(岑忠龙等2013),云南与四川交界金沙江下游绥江和柏溪江段(高少波等2013),长江支流乌江(岑忠龙等2013)等等.大口黑鲈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刘家照等1990),广温性,对环境适应性强,它一旦进入云贵高原湖泊区域,则很可能对该区域特有性极高的鱼类区系与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供需关系的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需求和提高福祉.科学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从产生、传递到使用的全过程,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况,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USLE、InVEST、CASA等多种模型和方法,量化西南喀斯特区2000-2015年土壤保持服务、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探讨供需空间盈余变化特征,确定服务流传输路径和流量.结果 表明:(1)研究区土壤保持、产水和碳固定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均呈增加趋势,供给量分别增长679.52 t/hm2、2.2× 105m3/km2、72.91 t/km2,需求量分别增加298.6 t/hm2、0.04×105 m3/km2、168.36 t/km2.(2)整个研究区上三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尚能满足需求,土壤保持和碳固定服务供需比均呈减少趋势,而产水服务的供需比呈增加趋势.(3)土壤保持高服务流主要分布在云南的黑水河流域、四川的雅砻江流域、广东的北江和东江流域;广西的红水河流域在2000年为产水服务需求区,而到2015年转变为高服务流;碳高服务流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方向由西南至东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WaSSI模型的珠江流域水-碳耦合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流域水循环和碳循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与蒸散发(ET)过程紧密相联,两者在流域尺度上的耦合模拟研究是实现水、碳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对WaSSI(供水压力指数)生态水文模型进行适当改进,建立并验证了珠江流域水-碳耦合模拟模型(WaSSI-PRB),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715个子流域,选定1980-2004年为率定期、2005-2016年为验证期,并对径流、蒸散发和总初级生产力(GPP)等3个关键水-碳通量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西江、北江、东江的水文控制站,径流模拟纳什效率系数(NSE)和决定系数(R2)在率定期均达0.80以上,在验证期均达0.75以上;相较于MODIS、PML、SSEBop、VPM等大尺度遥感数据产品,WaSSI-PRB模型能更好地模拟ET和GPP的时空分布特征.总体而言,WaSSI-PRB模型在珠江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作为量化分析流域水-碳平衡及其对变化环境响应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