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海大学位于西部地区,该校研究生教育在招生质量、教育经费、实验条件、技术储备等方面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建设医学科研型研究生《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通过融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PBL教学、文献研讨、学生讲座),邀请院外专家讲学,开展形成性评价,优化教师队伍等多项措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并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基础综合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实验课是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重视实验课教学、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重视实验课教学目的及实验记录,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及规范严谨性;增加先进实验仪器培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这些措施有助于综合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古至今人们都将"仁爱、奉献、仁心、救死、扶伤、济世"等高尚的人文情怀融入到医学行业 ,并运用于疾病诊疗中[1 ].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对医务工作者专业水平、人文素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当代医学俨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学 ,已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主力军 ,每一位医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之外还应该具有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为缓解医患矛盾 ,减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等 ,国家根据我国医疗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住院医师培训模式进行了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于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轨 ,即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可给予"四证合一" ,使临床型研究生在毕业时同时具备理论基础、科研及思维能力、临床基本操作能力.此项措施初见成效 ,临床型研究生深受各大医院的青睐 ,同时在医学生选取专业型和科研型研究生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别.然而 ,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阶层的暴力伤医事件却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2015年分别发生医疗纠纷案件16966、18799、19944、23221件.调查报告显示 ,在导致医疗纠纷的各项原因中 ,因医生人文素养不够高、对患者人文关怀不足和医患之间沟通不当所导致的纠纷案件数比例最大[2 ] .由此可见 ,医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环节在医生职业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 .在目前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基础上 ,如果在"双轨合一"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将整体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及道德情怀 ,为我国医疗行业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可大大减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发生.因此 ,各大医学高等院校需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医护人才[4 ] .本文对临床型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肿瘤专科医院医学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肿瘤专科医院研究生就业去向,并开展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就业指导需求的问卷调查,以期为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2~2016年某肿瘤专科医院所有毕业生就业信息,同时对2017届毕业生发放就业意向和就业指导需求调查问卷.所有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毕业数据分析结果提示,所有研究生在就业地域分布上京内就业略高于京外;传统的医疗单位和科研教学机构占75.95%,其中科研型研究生在医疗单位就业的比例要低于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科研型研究生在科研机构、公司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要高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肿瘤专科教学医院中的医学研究生在高层次医疗科研环境中学习之后,更愿意在一线大城市择业,85.72%的研究生选择愿意留在北上广和东部较发达城市.85.71%的研究生愿意从事本专业及相近专业工作.50.89%的研究生希望选择稳定的工作,39.29%的研究生希望从事挖掘自我潜力的工作,女生较男生更愿意选择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就业途径以导师同学推荐和学校招聘会为主,在对院校就业培训方面希望提供经验分享和咨询服务.[结论]临床专业方向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好.重视医学研究生就业问题,不仅需加强研究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开拓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方医学院校研究生对烟草危害认知的网络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北方医学院校研究生对于烟草危害的认知,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在研究生中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37名在校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吸烟行为、吸烟危害知晓度以及对吸烟行为的态度等.[结果]在203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医学研究生吸烟率为1.88%.烟草危害知晓度受年龄、性别、研究生类型和家庭成员吸烟情况影响,25岁及以下医学研究生对于烟草危害知晓度评分高于年龄大于25岁者,女性高于男性,研究生类型为科研型高于临床型,吸烟家庭高于非吸烟家庭.对于烟草危害机制、吸烟导致肺癌、少量吸烟对健康危害小及低焦油、低尼古丁香烟对健康危害小、二手烟可导致冠心病的知晓度,二手烟对健康危害很小或基本无害的错误认知等方面的知晓度,吸烟者得分均低于曾经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结论]医学研究生对于烟草危害的认知有待提高,尤其在吸烟者中.应加强高校控烟教育,改善吸烟者控烟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DCA循环模式在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生物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合医院科技中心实验室探索应用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对医学科研型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中心实验室结合自身特点,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研究生生物安全培训实践当中.将生物安全因素分析、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效果评价、问题反馈4个环节与PDCA循环管理的4个过程有机结合,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通过PDCA循环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将有助于中心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质量监控机制,从而实现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型讲座在中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培训中的实施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中医学科学位研究生科研基础薄弱、实验技能不足等问题,中心实验室科研平台开设了基础强化式、量体裁衣式、引领创新式、学术沙龙式多元化系列微型讲座.讲座内容涵盖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等常用实验技术和最新科技进展.依据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需求,微型讲座还与实验室自制微视频、科研实训等手段与方式有机结合,激发了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探索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科研型研究生如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现临床与科研并进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科研型研究生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之一,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科研型研究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开展科研型研究生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以期保证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视频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微视频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将80名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科研型医学研究生随机均分至实验组(微视频结合PBL教学)和对照组(传统讲授式教学)进行为期8次的课程培训.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比两组学生课堂出勤率,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课题设计书评比,以及通过调查问卷中的多个问题,评估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主观反馈结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课堂出勤率为100%(40/40),对照组为97.5%(39/40),两组学生的课程出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93.2±5.4)分比(82.5±10.5)分,P<0.05;实验组实验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91.8±6.3)分比(83.9±9.5)分,P<0.05;课题设计书评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优秀和良好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0.0,P<0.05);调查问卷显示两组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对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科研思维、创新和文献检索方面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授课教师,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组织形式和课程的效果四方面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视频结合PBL教学较传统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课题设计能力,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内外培养现状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适应我国医学发展对护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统一规定为“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简称 MNS[1]。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对学科目录设置和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2]。我国目前培养的护理学硕士以科研型人才为主,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刚刚起步。为使我国 MNS 的培养更加规范合理,加速我国护理学科与国际接轨,本文围绕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导师建设、考核评价6个方面,对国内外 MNS 培养的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 MNS 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