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LC法检测蛇足石杉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甲醇溶解、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分析,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5 mol/L乙酸铵(pH 6.8)和甲醇溶液(70: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8 nm,连续检测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第6-15天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积累.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中的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可在25 min内进行很好的分离和分析,石杉碱甲在1.50-48.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石杉碱乙在0.25-7.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83%、108.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4%、3.60%.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检测.在发酵过程中,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随后有所增加继而又减少的趋势.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分别在内生真菌发酵第14天、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2.417 0 μg/mL、4.660 3 μg/mL.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合成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检测手段,从而有利于药物新资源的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乙酰胆碱酯酶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中药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微反应器,并建立可用于中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方法.方法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氨基磁性微球为载体,制备一种新型的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微反应器,并对其理化性质和色谱性能进行了表征;应用该酶反应器对千层塔Huperzia serralum各提取部位进行酶抑制剂的筛选.结果 酶反应体系的最佳底物浓度为50μmol/L,孵育时间5 min;红外表征、专属性验证、酶动力学考察以及稳定性考察均说明了该酶反应器的有效性;从千层塔提取物中筛选获得了石杉碱甲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结论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方法,可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用植物千层塔的基原物种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传统草药千层塔,之前被考证为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杉属(Huperzia Bernh)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目前药学研究从中分离出的石杉碱甲,能够高效、高选择、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分解,已广泛应用于改善记忆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蛇足石杉"在系统与分类学、遗传多样性、组学研究、内生真菌、化学成分、资源调查、栽培繁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植物分类学研究角度出发,厘清原中国境内分布的蛇足石杉,实应为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的Huperzia serrata和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H.javanica两个物种;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名实图考》千层塔的基原,应是我国南方广布的石杉属植物H.javanica.考虑到药用植物和药材名称的稳定,将H.javanica的中文名沿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千层塔",H.serrata的中文名处理为"蛇足石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千层塔中脂肪族类化学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千层塔中脂肪族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在肿瘤抑制活性引导下,采用AB-8大孔树脂、氧化铝、硅胶、Sephadex LH 20和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千层塔甲醇提取物进行较系统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手段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 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entyl-4-oxoicosa-2(Z),6(Z)-dienoate(1)、2-(2-ethoxy-1-hydroxy-2-oxoethyl)-2-hydroxy-4-methylpentanoic acid(2)、ethyl(9Z,12Z)-octadeca-9,12-dienoate(3)、(Z)-nonadec-10-enal(4)、油酸酰胺(5)、反式-9-十八碳烯酸(6)、bacillamidinA(7)、(3Z,6Z,9Z)-3,6,9-二十二碳三烯(8)、oplopandiol(9).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9系首次从千层塔中分离.肿瘤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3对Hep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1.12、80.54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