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用水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及毒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中新发现的消毒副产物,位居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总量第三,其生成与水中天然有机物和卤化物水平、饮用水处理工艺和消毒剂类型有关。新近研究显示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比饮用水中受控的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对饮用水中检出率高的三氯乙醛设定了限值,但日益积累的证据表明非受控的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更高。本文综述了当前饮用水中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与转化、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毒理学研究应关注的问题,以支撑科学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研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昆明市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昆明市2015年-2016年生活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主要污染情况,为各自来水厂的日常管理、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采用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余氯比色计对昆明市7个水厂出厂水4个季度包括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在内的12种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5年第4季度-2016年第3季度各水厂消毒剂副产物指标,检出项目主要有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及余氯,三卤甲烷中三氯甲烷所占比重较大,三氯乙醛及2种卤乙酸各季度均有检出且含量相对偏高,而其他项目均为未检出.结论 昆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污染情况较轻,7个水厂出厂水在4个季度内氯化消毒副产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次氯酸钠与液氯消毒效果及消毒副产物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水厂消毒方式由液氯转变为次氯酸钠后对出厂水消毒效果与消毒副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集6家水厂转变消毒方式前后出厂水水样共22份,检测消毒效果与13种消毒副产物的指标水平.结果 两种消毒方式出厂水消毒效果与13项消毒副产物指标均合格;次氯酸钠消毒出厂水中游离余氯、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氯乙醛的浓度均高于液氯消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游离余氯浓度≥1 mg/L时,消毒副产物中的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氯乙醛浓度均比游离余氯浓度水平<1 mg/L时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1个月测定有效氯含量均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剂,32℃ 保存条件下有效氯含量为原含量的67.40%,4℃保存条件下有效氯含量为原含量的89.51%.结论 两种消毒方式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部分消毒副产物指标差异受到消毒剂种类、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25种消毒副产物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25种消毒副产物(7种卤乙醛、7种卤乙腈、7种卤代硝基甲烷及4种卤乙酰胺).方法 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技术,对毛细管色谱柱型号、进样口温度、盐析试剂浓度、pH值等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采用HP-5 MS UI(30 m×0.25 mrn,0.25 μm)色谱柱,进样口温度180℃,氯化钠加入量8 g/50 mL水样,样品pH 4~5作为最终的实验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20~15 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8 ~0.088 μg/L;纯水与管网水加标浓度1.0 μg/L时的回收率分别为81%~106%和75%~ 117%,相对标准偏差均<4%,纯水与管网水加标浓度12 μg/L时的回收率分别为92%~101%和86%~1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4%及<2%.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高效,适合于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5种消毒副产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