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授太乙散处方沿革及关键信息小考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神授太乙散,首载于宋代医家王璆所著《是斋百一选方》,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理气宽中的功效.通过系统梳理历代本草医籍,归纳分析现代文献,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神授太乙散进行方义探析、中药基原与炮制考证、度量衡考证以及处方沿革的研究,确定了神授太乙散处方中的关键信息,为神授太乙散的合理临床应用及该经典方剂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中药剂量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方药量使用了度、量、衡制等多种单位,仍为现代《方剂学》重点收载,但经方药量折算均按1斤=16两=160钱=500 g计有失欠妥.方法:对历代中医药度量衡文物及文字记载进行了考证与研究.结果:不同朝代与地域其度量衡有很大差别,如1尺=15.78~35 cm、1升=200~1 035 mL、1斤=212.8 ~750 g不等.结论:沿用或研究经方很有必要了解与掌握我国历代度量衡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合地黄汤的历史沿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中有关百合地黄汤的条文,以期了解百合地黄汤的历史沿革和方义演变,为其成药开发提供文献学支持,为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古籍数据库中以"百合地黄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摘录记载了百合地黄汤的方、药、量、制、治、论等信息的古籍条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古籍和条文,提取朝代、书名、作者、举句、剂量、煎服法、方解、证型等关键信息,并进行文献分析,以了解百合地黄汤的组成、药材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煎煮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及方义演变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古籍101本,共计165条.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百合和地黄两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百合病.随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录了本方,并增加生地黄汁至两升.宋及宋之后,因度量衡制度的改变,百合地黄汤在药物剂量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此外宋代在炮制和服用量上略有变化.明代在地黄炮制上略有变化,明清代文献多为注释、方解,重在阐述百合地黄汤的病因病机.结论: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历代古籍均有记载,源远流长,但其历代变化不多,以药物剂量方面变化最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梳理历代度量衡对经方本源剂量的影响,分析仲景经方本源剂量折算的历史变迁.介绍历代医家及当代医家在尊崇经方剂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减,尊古而不泥于古.认为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折算应用探索应在综合考虑临床用药疗效与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明确量效关系,寻找最佳临床合理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