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整合假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骨整合假肢通过结合临床手术替代了传统接受腔型假肢,在肱骨、桡骨、指骨、股骨、胫骨等截肢部位的假肢适配中实现了临床应用,患者运动-感知能力得到了增强,提升了患者对假肢的"具身"认知感。本文从假肢适配存在问题、骨整合假肢技术发展、手术方案、并发症及预后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骨整合假肢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变尺度符号传递熵的多通道脑肌电信号耦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运动控制中,脑肌电耦合强度可以反映大脑皮层和运动肌肉之间的联系.传统的时间序列符号化方法容易混淆原始信号,丢失信号的动态特性.因此,提出可变尺度参数的符号传递熵,对上肢不同握力下的皮层脑电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多通道耦合性分析,进而提出一种耦合强度的表示方法,对脑肌电耦合强度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分析并比较尺度参数对脑肌电传递熵的影响,并选择优化的尺度进行符号化传递熵的计算;其次,针对不同握力下多通道脑肌电信号的分析,验证大脑运动区C3、C4通道的脑电在运动控制中占主导地位以及大脑的对侧控制机制.实验中还发现,随着握力的增强,肌电到脑电的传递熵有增大趋势,右手(惯用手)脑电到肌电的传递熵较左手的高,同时随着输出力量的增强,脑肌电的双向平均耦合强度也增大.结果分析显示:5、10、20 kg握力下,EMG→EEG方向的左手耦合强度分别为0.033 0±0.005 8、0.037 3±0.0040、0.045 1±0.005 5,右手耦合强度分别为0.0352±0.0029、0.0432±0.0035、0.0603±0.001 8,除左手5和10 kg握力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EG→EMG方向左手耦合强度分别为0.0253±0.0047、0.037 9±0.002 6、0.048 1土0.006 8,右手耦合强度分别为0.033 3±0.004 1、0.051 0±0.005 7、0.064 9±0.008 5,不同握力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皮层肌肉功能耦合具有双向性,而且耦合强度在通道和握力不同时有差异.变尺度传递熵可用于定量描述大脑皮层与神经肌肉组织之间的非线性同步特征及信息交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值耗材的闭环管理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值耗材的特性以及临床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采用闭环管理的理念,统筹高值耗材采购、供应、使用、监管4个方面,完成我院高值耗材使用管理流程再造,并依托条码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高值耗材的动态管理和实时可控.此外电子病历系统和耗材管理系统完成交互,实现产品信息与患者信息的双向追溯.系统上线后,高值耗材自购入起全部使用、管理信息均纳入医院管理系统数据库内.该管理方式使高值耗材的使用管理数据实时性、动态性强,实现高值耗材的事后管理和使用分析统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设计和扩展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方法 从构建平台的需求分析开始,理清平台的业务结构和系统结构,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平台应有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附属支持应用系统.结果 全市30多家医疗机构,横向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架构,实现区域内跨机构、跨区域、跨部门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结论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保证市民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的系统工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互联网的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管理平台设计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搭建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管理平台,患者可进行便捷、高效、精准的自我管理,主管医师可远程浏览、回顾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服药等信息,最终达到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以及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平台由高血压网络数据库、高血压智能管理应用程序(APP)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构成.聘请具有计算机系统开发资质的研究者共同完成高血压网络数据库、高血压智能管理APP的初期开发.由中标的医疗仪器厂家提供配套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并保留单项数据传输端口供高血压网络数据库采集患者数据.[结果]1)依托网络云平台建立的高血压网络数据库体系结构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可实现系统登录、用户管理、资源维护、信息获取、数据储存、数据处理等功能.存储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健康数据、医院导览、网站链接、服药提醒、慢病调查、科普宣传等信息数据.科普宣传中将中医药作为优势板块进行搭建,例如给予不同证型和体质高血压患者相应的药食、运动建议,介绍太极拳、八段锦、穴位按压等简便易行的非药物辅助治疗.2)高血压智能管理APP体系结构均采用Client/Server模式,并可分为医生版与患者版.医生版APP实现患者信息编辑、科普推送图文编辑、患者既往数据回顾等功能;患者版APP主要包含数据展示、智能提醒、医患沟通等双向交互式功能.3)智能可穿戴设备因操作简便、监测及时、数据客观而被选定为高血压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端,主要实现测量方案选定、智能危急值提醒、健康数据采集、信息云端传输等功能.[结论]平台设计目前已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非营利性试点推广.高血压智能管理APP起到了患者与医师之间的桥梁作用.患者的健康信息在APP中得到可视化、趋势化地展示,既能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也能为经管医师指导防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以及生活质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后修复等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通过能量物质传递、信号转导通信等方面与神经元保持密切交流,是促进突触可塑性的重要途径.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均与突触联系密切,是调控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小胶质细胞与突触进行双向信息交互,是发育和成年期突触可塑性的关键调节因子;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形成,为突触传递提供代谢底物,是促进突触可塑性的潜在力量.就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认识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