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化疗和移植的规范化应用已极大改善患者预后,但仍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近年以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BiTE)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为ALL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对临床诊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组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对2022年版《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导原则》进行更新,制定了该版中国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D19抗原表位缺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CD19异构体对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治疗的反应,进一步探讨BiTE治疗无效的相关机制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例CD19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BiTE治疗前后CD19异构体mRNA表达量的情况,Sanger测序对相应的异构体序列进行分析,流式细胞术及转录组测序分析治疗前后谱系特异性分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患者初诊时即存在2号外显子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BiTE治疗后患者未缓解,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19抗原表达转阴,但2号外显子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量并无增加,且细胞表型及转录组测序均未见谱系转化的发生。外显子可变剪接引起的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及谱系转化并非该患者CD19抗原表位缺失的机制。该例患者在疾病进展退出BiTE治疗组之后,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自主研发的CD22及CD19 CAR-T序贯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该例患者CD19抗原-缺失导致BiTE治疗无效,其缺失并非由可变剪接或谱系转换所致,更换为CD22、CD19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导原则(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cursor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CP-ALL)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白血病,表现为骨髓、外周血和其他器官存在过多B淋巴细胞母细胞。按照美国癌症研究院2020年的数据,美国每年大约有6 150人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死亡人数大约为1 520人 [1]。得益于高强度化疗方案的使用,成人新诊断AL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近30年已经提高至30%~50%,但复发或难治性(R/R)AL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仅为2~6个月,3~5年生存率低于10%。成人R/R ALL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CD33抗原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的制备及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靶向CD33抗原双特异性及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对T细胞增殖及其抗白血病作用。方法:构建抗CD33scFv-抗CD3scFv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CD33-BiTE)及在BiTE基础上加入CD80胞外段的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CD33-TriTE)表达载体,使用真核细胞表达系统表达蛋白并进行亲和层析纯化。检测CD33-BiTE及CD33-TriTE对T细胞活化增殖功能及对白血病细胞杀伤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①成功构建了CD33-BiTE及CD33-TriTE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能与相同靶抗原流式抗体竞争结合于靶细胞表面。②CD33-BiTE及CD33-TriTE分别与人T细胞共培养12 d后,T细胞数扩增至基线值的(33.89±19.46)倍和(81.54±23.62)倍,CD33-TriTE促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优于CD33-BiTE( P<0.05)。③体外实验证实CD33-BiTE和CD33-TriTE均可增强T细胞对表达CD33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抗体的杀伤作用越强。④与CD33-TriTE相比,CD33-BiTE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增加其PD-L1表达,而TriTE对过表达PD-L1的Molm13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结论:该研究构建了CD33-BiTE及CD33-TriTE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表达了融合蛋白,体外实验证实其促T细胞增殖活化的特性,并具有促T细胞抗白血病作用。其中CD33-TriTE较CD33-BiTE促增殖效果更强,且对PD-L1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杀伤效果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博纳吐单抗在婴儿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优势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明显差于年龄大于1岁的ALL患儿.本病的特征是70%~80%伴有KMT2A(既往通常称为MLL)基因重排,治疗相关并发症多,早期复发率高,是儿童血液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博纳吐单抗是一种CD3/CD19定向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在儿童复发/难治(R/R)B-ALL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前,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博纳吐单抗在婴儿B-ALL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靶向肝细胞癌的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和放化疗之后第四大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基因修饰T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者尝试通过T细胞免疫治疗方法突破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当前针对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十分有限,现就靶向原发性肝癌T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沿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AR-T治疗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CAR-T) 疗法在B细胞肿瘤治疗中取了重大进展, 美国FDA已批准了2项CD19 CAR-T治疗产品上市.随着CAR-T、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 (BiTE) 和双重高亲靶向蛋白 (DART) 以及基因修饰的T细胞受体疗法 (TCR-T) 等免疫治疗临床及机制研究的开展, 其潜在风险及副作用得到更广泛的认识, 尤其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 .CRS是目前CAR-T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重者可能危及生命.CRS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 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非免疫细胞, 并可累及全身各脏器, 研究CRS发生发展机制对提高CAR-T治疗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研究者们在动物模型中对CRS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论述CRS的发生、病理生理学机制、动物模型、临床特征以及分级治疗等研究进展, 旨在为更深入地从机制层面了解CRS, 更安全地开展CAR-T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白血病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针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发展十分迅速.长期以来AL免疫治疗主要面临白血病细胞特异性抗原的鉴定和选择,白血病抗原免疫原性低下,内源性抗肿瘤免疫受到抑制等问题.因此,近年来的AL免疫治疗策略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包括:针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单抗及偶联药物的单抗;双特异性抗体尤其是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单抗(BiTE)、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于树突细胞和外泌体疫苗等.文章就上述AL免疫治疗基础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共表达BiTE的溶瘤病毒对胶质瘤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编码BiTE的溶瘤病毒[分泌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的单纯性孢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Bi-specific T-cell engagers,HSV-BiTE)]是否可以对胶质瘤产生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及Western blot检测HSV-BiTE对胶质瘤细胞U118的感染能力及BiTE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SV-BiTE感染后U118的凋亡情况;小鼠移植瘤模型验证HSV-BiTE的体内抑瘤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和Cleaved Caspase3(Cl-Cas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中IFN-γ和Granzyme B的表达情况.结果:HSV-BiTE可以有效感染U118细胞并表达BiTE;感染HSV-BiTE可以显著诱导U118细胞凋亡(P<0.001);HSV-BiTE较HSV而言可以有效抑制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P<0.001);HSV-BiTE治疗的小鼠较HSV治疗组可以降低肿瘤中Ki67的表达(P<0.01),同时增加Cl-Cas3的表达(P<0.01);HSV-BiTE治疗的小鼠较HSV治疗组可以显著提升肿瘤浸润T细胞中IFN-γ(P<0.001)和Granzyme B(P<0.0001)的表达水平.结论:HSV-BiTE在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同时诱导肿瘤部位的T细胞发挥抗肿瘤功能.这种治疗方法优于未经改造的HSV治疗,支持进一步研究其在胶质瘤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