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适应证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联合皮瓣适应证选择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科和乳腺综合整形科采用双蒂下腹部皮瓣行乳腺癌术后延期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根据不同血供来源将患者分为TRAM+DIEP联合皮瓣组和双蒂DIEP皮瓣组,比较2组的自体乳房再造特点。TRAM+DIEP联合皮瓣组适应证选择标准:胸部受区无法提供2组吻合血管,腹部供区无优势腹壁下穿支吻合血管,既往行腹部吸脂手术或剥离范围较大、瘢痕较重的腹部手术,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或具有显微外科手术的高风险因素。根据数据资料性质,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乳腺癌手术距乳房再造手术时间、放疗史、化疗史、吸烟史、下腹部手术史、高血压史、原手术切口类型、切取皮瓣长度及宽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等,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4例女性患者,均为单侧乳房再造,平均年龄42.2岁(30~59岁),TRAM+DIEP联合皮瓣组21例患者,平均年龄42.7岁(33~56岁);双蒂DIEP皮瓣组33例患者,平均年龄41.8岁(30~59岁)。54例患者最终得到随访38例,其中TRAM+DIEP联合皮瓣组14例,双蒂DIEP皮瓣组24例。TRAM+DIEP联合皮瓣组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6~69个月),发生腹壁膨隆患者1例,发生腹壁疝患者1例;双蒂DIEP皮瓣组术后平均随访47个月(6~179个月),无患者发生腹壁膨隆及腹壁疝。2组患者年龄、BMI、乳腺癌手术距乳房再造手术时间、放疗史、化疗史、吸烟史、下腹部手术史、高血压史、原手术切口类型、切取皮瓣长度及宽度、住院时间、术后患者开始下地活动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TRAM+DIEP联合皮瓣组与双蒂DIEP皮瓣组手术时间[6.0(5.5,6.5) h vs. 8.5(8.0,8.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TRAM+DIEP联合皮瓣组与双蒂DIEP皮瓣组术后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的比例(0/21 vs. 1/33)、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比例(2/21 vs. 2/33)、腹壁膨隆比例(1/14 vs. 0/24)、腹壁疝比例(1/14 vs. 0/24)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对于需要采用双蒂下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的患者,TRAM+DIEP联合皮瓣未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该文提出的TRAM+DIEP联合皮瓣适应证选择标准有助于指导双蒂下腹部皮瓣自体乳房再造方法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囊双蒂皮瓣联合拱顶石皮瓣修复6例男性阴部乳房外Paget病术后大面积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阴囊双蒂皮瓣联合拱顶石皮瓣修复男性阴部乳房外Paget病术后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6例男性阴部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0 ~ 84(中位77.5)岁,病灶累及阴阜、阴茎及阴囊,术后缺损面积18 ~ 133(中位96)cm 2。所有患者阴阜部缺损选择腹部拱顶石皮瓣修复,阴囊及阴茎部缺损利用残存阴囊组织设计阴囊双蒂皮瓣修复。术后1、3个月及之后每3个月随访。 结果:6例患者随访3 ~ 36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均成活,皮瓣色泽和质地较好,供皮区和受皮区在功能和外形上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阴囊双蒂皮瓣及拱顶石皮瓣联合使用可修复男性阴部乳房外Paget病切除术后大面积缺损,操作简单,血供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收治因外伤所致或肿瘤/瘢痕切除后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58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0 cm×8.0 cm~32.0 cm×18.0 cm。以腹部为供区,设计并切取腹壁联体皮瓣——携带两侧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15.0 cm×9.0 cm~32.0 cm×20.0 cm)修复创面。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评估疗效,末次随访时分别根据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与下肢功能量表评估膝关节和小腿功能。结果:15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部分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6例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16~28个月显示,受区外形较好,质地柔软,未出现明显外观臃肿、色素明显沉着或异常毛发生长等;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壁疝或瘢痕增生等并发症;膝关节及小腿功能重建较好,未见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中,优者3例、良者1例;12例小腿损伤患者小腿功能评估中,优者9例、良者3例。结论: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组织量丰富、切取面积大,用其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佳的近期外观与功能恢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腹部皮瓣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中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减少腹部皮瓣乳房再造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指导腹部皮瓣乳房再造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双蒂DIEP皮瓣7例,带蒂TRAM和对侧游离TRAM皮瓣5例,带蒂TRAM和对侧DIEP皮瓣4例,单侧DIEP皮瓣3例,单蒂TRAM皮瓣2例.根据再造的方式不同,术中分别于皮瓣切取后、血管吻合后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评价皮瓣的血运以及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术中共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52次,未出现造影相关并发症.其中6例根据术中吲哚菁绿造影结果调整手术方案,包括2例(1例TRAM皮瓣和1例DIEP皮瓣)去除皮瓣远端血供不良的部分,2例皮瓣加用对侧游离血管吻合保证皮瓣血供,术中吻合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阻塞1例,血管血栓形成1例,及时予以处理.术后随访3~30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时,术中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够实时评价皮瓣血供和血管通畅情况,从而保证乳房再造的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蒂腹部皮瓣单侧乳房再造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蒂腹部皮瓣单侧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8年3月,19例接受双蒂腹部皮瓣单侧乳房再造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2~ 51岁,中位年龄45岁.一期乳房再造3例,二期16例.左侧7例,右侧12例.术中采取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8例,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例,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7例,一侧保留部分肌肉的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腹壁下穿支皮瓣1例.腹部皮瓣切取范围为24 cm×7 cm ~ 43 cm×13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1例发生皮瓣血管危象,经探查处理后缓解;1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经清创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 42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术后4例行再造乳房修整术,2例因对侧乳房下垂行对侧乳房下垂矫正术.末次随访时采用BREAST-Q评分系统评价,腹部评分为(84.1±11.7)分,胸部评分为(86.5±8.9)分,乳房评分为(67.6±16.4)分.结论 对于体型较纤瘦以及存在腹部切口瘢痕尤其是纵行切口的患者,双蒂腹部皮瓣能够提供充足组织量和良好血供,是一种较好的自体组织单侧乳房再造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内固定治疗合并骨折的手指远节软组织挫灭伤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内固定治疗合并骨折的手指远节软组织挫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30例(30指)手指远节软组织挫灭伤合并远节指骨骨折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0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绞伤15例,压砸伤11例,爆炸伤4例;受伤指别:拇指11例,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 h,平均2.7 h.均采用克氏针固定远节指骨,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瓦合修复手指背侧及掌侧创面,术后4周断蒂.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全部I期愈合,骨折全部I期愈合,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外观及色泽满意,感觉恢复S1级17例,S2级9例,S3级4例.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2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 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内固定可有效覆盖创面及固定骨折,恢复手指运动及部分感觉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辅助治疗后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病人采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瑞金医院普外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全切联合DIEP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术的资料.比较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研究110例,新辅助治疗组23例(20.9%),对照组87例(79.1%).相比于对照组,新辅助治疗组无原位癌(0比19.5%,P=0.003),pTNM分期较晚(P<0.001).两组DIEP皮瓣穿支数(P=0.472)、双蒂皮瓣的占比(P=0.489)、手术时间(P=0.651)以及住院时间(P=0.2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治疗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乳房血清肿(13.0%,3例),未见供区并发症.对照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脂肪坏死(12.6%,11例),最常见的供区并发症为腹部血清肿(3.4%,3例).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例(4.3%)和4例(4.6%)二次手术.对照组2例(2.3%)发生DIEP皮瓣坏死并丢失,新辅助治疗组未发生.结论: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的乳腺癌病人,行游离腹壁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是安全的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