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离腕横纹皮瓣结合皮神经移植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探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治疗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 cm×2.5 cm~2.2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2.7 cm~2.5 cm×4.5 cm。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5例,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伴手指血运障碍2例,应用Flow-through皮瓣重建手指血运;4例单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3例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应用桡神经浅支修复5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修复2例。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恢复。指端感觉恢复:5例为S 4,2例为S 3+。指体无萎缩,指骨间关节屈、伸活动自如。供区除遗留线样瘢痕外,腕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影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 结论: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便,横向切取适合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可同时重建血运及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 53岁,平均31.7岁;示指3例,中指6例;掌指关节(MP)关节炎4例,近侧指骨间关节(PIP)关节炎5例;均为创伤后继发的手指关节炎。采用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跖趾或趾骨间关节移植进行治疗,同时将受区废弃关节(7例)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2例)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关闭。术后观察手指和足趾骨折愈合情况、外形、移植关节活动度(ROM)、术后供区愈合情况和行走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9例移植关节全部成活,1例足部供区行髂骨植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1周伤口不愈合,考虑为内固定物排异反应,予拆除钢板改克氏针交叉固定,2周后创口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 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 10周,平均8.3周,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移植后的MP活动度为50°~75°,平均65.3°,PIP活动度为10°~85°,平均60.6°。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足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 12周,平均10.2周,所有患者足趾外形良好,行走功能正常。2例取髂骨患者供区仅残留一条线形瘢痕,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结论: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同时应用受区废弃关节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不仅能恢复手指关节的正常结构,使关节具有良好的功能,而且能保留足趾外形与功能,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双手多发先天性斜指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患儿 女,5岁零9个月,出生后发现双手多个手指桡偏畸形并伴有示中指皮肤并指,并且畸形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而就诊。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表现。患儿智力发育正常。专科检查:双手多个手指明显伴旋转畸形,以右侧示、中、环指严重,并且示、中指掌指关节桡偏畸形,并且宽大,伴示、中指不完全性皮肤并指,环指远指间关节桡偏;左手畸形与右手类似,但程度较轻。各指指间关节僵硬,主被动活动均差,以示、中指近指间关节重。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30°、0°~50°,左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45°、0°~80°。X线片见双侧示、中指近节和环、小指中节桡偏畸形。示、中指近节指骨形状不规则,呈开口朝向桡侧的"C"形,内见畸形的骨骺生长线;环、小指中节指骨为梯形畸形。各指中节指骨短小畸形,以双侧示指显著。患儿诊断为双侧多个手指先天性斜指畸形,在全身麻醉下右手行手术治疗。在右示、中指间指蹼设计十字皮瓣重建指蹼,切开分离指蹼后,纵行切开伸肌腱,显露示指近节指骨,C臂机下定位生长板位置后行开放性截骨,纠正手指偏斜和旋转,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中指近节指骨以同样方法截骨和固定。修整十字皮瓣后缝合重建指蹼。环指于中节指骨中部行闭合性截骨,以1枚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1年,右示指无明显偏斜和旋转,近节宽大较术前有改善,但仍较明显,中指桡偏15°,环指桡偏10°,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为0°~40°、0°~55°。指蹼颜色正常,家长对瘢痕情况满意(图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随访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我们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部分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0例30指。术后第1天、1周、2周分别摄X线片复查,必要时可根据X线片结果再次调节外固定支架使骨折达到更好复位。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22个月。1例失访于外固定支架拆除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平均7周。术后1例出现固定针松动,1例出现严重疼痛,4例发生关节僵硬,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关节面缺损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4例寒冷刺激耐受不良。末次随访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功能:优15例,良5例,中7例,差2例,优良率为69%。DASH评分平均4.2分,术后平均6周可回归工作和日常生活。结论:外固定支架(部分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22年5月,海南中德骨科医院手足外科对收治的17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指骨外露的患者,设计并切取同侧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大小为2.0 cm×2.0 cm~4.5 cm×2.0 cm,受区吻合动脉为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静脉为伴行静脉或皮下浅表静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例皮瓣完全成活,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指体屈、伸功能正常,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TPD)为8~12 mm,平均8 mm;供区除遗留线形瘢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的功能恢复,结果优14例,良1例。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区在同一肢体,手术方便快捷,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更能恢复指体功能,是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颈AI-QattanⅢ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观察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颈AI-Qatta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们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AI-QattanⅢ型闭合性指骨颈骨折患者12例。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手指屈伸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均无针道感染及克氏针退出,手指屈伸活动自如,无明显瘢痕形成。末次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结论:对于AI-QattanⅢ型闭合性指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端挤对捏、成角折顶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FBN1基因突变致Acromicric发育不良一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Acromicric发育不良(Acromicric dysplasia, AD)是一种罕见的骨发育不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身材矮小、手足短小、智力正常、面部轻度畸形、特征性的X线异常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分析本院1例A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先证者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手足短小、特征性面容、手部X线见短掌骨和指骨。行矮小相关基因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在FBN1:c.5141T>G(p.Met1714Arg)存在杂合突变,该变异遗传自同样身材矮小的母亲及外祖父。AD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发育不良疾病,与FBN1基因突变有关,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五例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利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修复手背与环指背侧不规则创面1例;修复手背桡侧与环、小指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示、中指中节及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侧方创面1例,创面大小为4.3 cm×1.8 cm~9.2 cm×5.3 cm,均为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2.0 cm~9.5 cm×5.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15个月,成活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需再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可同时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供区隐蔽,瘢痕轻,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手部2个创面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观察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8例合并指骨骨折,5例合并屈肌腱损伤,9例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0 cm×2.5 cm~2.4 cm×3.0 cm。切取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血管蒂、携带隐神经终末皮支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皮瓣的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吻合,选取1条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支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指总神经缝接。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外形、稳定性和TPD,评价患指的功能优良率及供区有无明显瘢痕、感觉异常和异常行走步态。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2个月,平均48.5个月。皮瓣色泽、厚度和正常指掌侧皮肤相近,皮瓣耐磨、稳定性好,持物有力,TPD为9~12 mm,12例末次随访于指骨间关节处出现指横纹。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供区未出现痛性瘢痕及感觉异常,足踝功能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远期随访皮瓣厚度、色泽、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相近,能获取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供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
近节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治疗特殊WasselⅥ型拇指多指畸形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目的:探讨近节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在特殊WasselⅥ型先天性多拇畸形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治疗的8例9指特殊WasselⅥ型多拇指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9岁,年龄范围在2.5~6.0岁。采用去除桡侧拇指发育不良的指骨(保留掌指关节)和尺侧拇指发育不良的掌骨(包括掌指关节),将尺侧指发育正常的组织移植至桡侧拇指的正常组织上,即重组桡侧拇指和尺侧拇指的正常组织,重塑一个相对外观、功能较好的拇指。结果:重组的8例9指全部成活,患儿于4~6周拔除克氏针,骨断端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48个月,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近节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技术,将桡侧拇指和尺侧拇指的畸形部分拆分,再将桡侧拇指和尺侧拇指存留的部分进行重组修复,矫正拇指畸形。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切实可靠,是治疗此类拇指多指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9小时前
